APP下载

“二入一出”得真意

2019-08-15吴晓露

读天下 2019年24期
关键词:李白初中语文

摘要:《行路難》一文写于李白遭遇流放,被逐出了长安,李白空有一身理想和抱负,却无法施展。离开长安时,朋友设酒席款待李白,李白在宴席感慨自己的怀才不遇,写下了这首《行路难》,以此抒发自己的激愤之情。

关键词:李白;教学新解;初中语文

教师在进行诗歌教学时要让学生走进诗歌中,体悟诗歌中诗人表达的情绪,感受诗人的情绪,站在诗人的角度来看到身边的路和人,只有经过这样的感悟过程,学生才可以读懂诗歌,理解诗歌的真实含义。

一、 分析入心

诗歌开篇“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此句体现了李白对价值万千的酒菜的不在意。筵席上罗列着大大小小的酒杯,人与人正觥筹交错,可是李白“停杯投箸不能食”,放下酒杯,扔掉筷子,没胃口,什么都吃不下去。心里郁闷,怎么办呢,“拔剑四顾心茫然”。李白并不是真的要拔剑,此处“拔剑”是一个典故,教师在教学时,要对这些典故进行讲解,学生只有理解诗歌中的典故才可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感受。例如,“拔剑”这个典故,是南北朝时期的大诗人鲍照写过一系列的《拟行路难》,其中有一首说过“对案不能食,拔剑击柱长叹息”。这里“案”是几(jī)案,简单讲就是小饭桌。鲍照对着饭桌吃不下饭,拔出剑来,去砍房间里的柱子,一边乱砍,一边叹气。“拔剑”还有一层意思,就是要给自己找个用武之地。“拔剑”指的是李白有非凡的才能,但无处施展自己的才能,李白此时的心情是非常迷茫的。自己去哪里施展自己的才能,顿时内心茫然。李白要去何方,能去何方呢?

二、 品悟入境

品悟是通过想象进入作者的情境,让诗歌的意象凸显出来,注入心头。《行路人》(其一)中,诗人使用了很多意象,通过这些意象,将自己的波澜壮阔地表现出来了。诗句开头诗人使用“金樽”“清酒”“玉盘”“珍羞”四个意象描写出盛宴的场景。接下来,诗人又开始了丰富的想象力,如,“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想想今后的出路,渡过黄河好不好呢?不行,渡不过去,因为河面结冰了。去登太行山好不好呢?也不行,刚刚下雪了,山路没法走。当然李白并不真想渡河或者爬山,只是借这些雄伟的意象,表达一种走投无路的悲愤感。接下来,诗人“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既然条条大路都走不通,那就索性“闲来垂钓碧溪上”吧,自得其乐,不去想什么宏图大业了。但正在这样想着,忽然睡着了,梦见自己乘着船来到了太阳的近旁。此时,教师要给学生解释“梦日边”隐藏的内涵,“忽复乘舟梦日边”,讲的是传说大圣人伊尹也做过来到太阳旁边的梦,很快就被圣王商汤礼聘去了,然后辅佐商汤王奠定了商朝的伟大基业。李白的最大梦想就是这样,李白总是渴望有帝王亲自来为自己“三顾茅庐”,他自己对科举考试很不屑。当教师教学到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李白的处境,李白满腔的忧愤的情绪只能通过诗歌发泄,李白没有什么办法,我们一般人遇到这样的情况,往往是消沉,如果我们是诗人,我们会喟然长叹,感叹一句怀才不遇,发发牢骚。可是大诗人李白却不是,他突然豪放的乐观主义激情就燃烧起来,于是有了这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总有一天会长风破浪的,到那时候,什么黄河、太行山都不值一提。自己会乘着超大的海船,扬起像云彩那么大的风帆,在无垠的大海上自在航行。

三、 一出:走向人文

课文是人文精神的重要代表。诗歌更是诗人情绪的宣泄和精神的表达。我们对艺术的欣赏既为了获得艺术上的审美力,也为了情绪的宣泄。艺术欣赏可以起到很好的情感宣泄作用,但艺术创作才是最好的宣泄。对于既旷达又有文化的天才,艺术和酒可以兼收并蓄,李白就是其中代表之一。李白的《行路人》将作品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精神酣畅淋漓表达出来,读者可以从诗歌中感受到启迪或激发,淬炼人文的精神,让人文精神之树保持常青。《行路难》(其一)中,作者使用比兴的描写手法,来对人世间的困难和苦难进行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向往的追求,最后体现出了诗人的精神,面对艰难险阻的态度、不抛弃理想、不消极对待人生,这些都值得学生学习和体会。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内容是由一个个文字组成的,文字组成的句子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绪和情感,可以说,语文是一门充满感受和体验的课程,学生在学习一部作品时,要认真体会作品包含的情感,在体会中升华自己的情感世界。当学生每学一部作品,都是与作品发生交流,与几千年前的作者进行交流,作者的人生理念、作者的情感感悟、作者的人生体悟都可以透过作品,传递给学生,影响学生的价值观,所以,学生在学习语文内容时,只有充分感受诗人的情境,才可以让语文的人文性落地生根。

参考文献:

[1]常佩雨.跳跃的情感,跌宕的人生——李白《行路难》(其一)赏析[J].中学生阅读,2015(3):24-25.

[2]李金元.重重辞格种种情怀——李白《行路难》(其一)修辞特点试析[J].语文教学与研究,1986(Z2):96-97.

作者简介:

吴晓露,四川省巴中市,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义兴镇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李白初中语文
基于“教、学、评”一致的初中语文作业一体化实践模式
初中语文片段写作的实践路径
群文阅读与单元教学比较谈——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为例
唐?李白 《客中行》(草书)
浅谈初中语文作文教学
诗仙李白的归宿
倒下的那一刻
初中语文教师的能力结构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