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园小学化的归因分析与治理措施初探

2019-08-15张俊

读天下 2019年24期
关键词:治理措施小学化幼儿园

摘要:当前国内幼儿园小学化问题严重,被教育界所重点关注,该问题的形成与幼儿园教师、家长甚至社会都不无关系。为此本文也希望重点解读幼儿园当前小学化发展趋向的真实归因,并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

关键词:小学化;幼儿园;归因分析;治理措施

我国多年的应试教育推崇“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一观点,这也为孩子、家长以及学校带来极大压力,多年来教育思維固化,这甚至也导致幼儿园教育体系中出现了严重的“小学化”现象,不利于幼儿在早期教育阶段的身心健康发展。

一、 幼儿园的小学化现象

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出现的根源就是我国应试教育,考虑到我国人口众多,但优秀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因此家长、学校及社会都形成了“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固化教育思想。基于此,针对幼儿园幼儿群体大量的课堂辅导、课外辅导班、课后作业等等就急剧增加了幼儿学习负担,压缩了他们的自由游戏与活动空间时间,更泯灭了幼儿生性自由、爱玩、好动的天性,导致我国幼儿教育发展轨道的严重偏离。

二、 幼儿园小学化现象的发生机理与归因分析

(一) 发生机理

如果从科学角度讲,幼儿园小学化现象的发生正是由教学冲突所引发的,这一冲突就来自幼儿园、家庭、社会等各方,即各方指责彼此之间行为责任过程中所遭遇的一种矛盾状态。再从唯物主义角度进行分析,激发这种矛盾状态的本质原因就是存在于各方的利益去向和价值观念。幼儿园教师、教育管理者、家庭中家长、社会甚至是幼儿各方对于幼儿园教育的理解、需求都是不同的,例如在社会舆论、教育资源争夺、教育发展形势的重压下,幼儿园需要提高自身升学率,进而大搞应试教育,而家长需要孩子多学知识,所以倡导幼儿园方面更多教学而并非是带孩子游戏,但幼儿本身更渴望更多的游戏互动与生活化交流,这就让彼此之间产生了利益矛盾,导致当前幼儿园小学化现象的出现。

再从另一方面讲,由于社会中存在“起跑线”这一理论,所以家长就形成了鲜明的羊群效应,都希望孩子能够在幼儿园中多认字、多算题、多学技能,诸多硬性教学要求导致原本以启蒙教育为主的幼儿园教育变得更像小学教育,加速了幼儿园教育进程,引发幼儿内心复杂矛盾冲突。综合上述种种原因可以了解到,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外在体现非常复杂,因此还要对其发生归因进行科学分析。

(二) 发生归因

从现象学角度分析幼儿园小学化现象,它代表事物从必然失范走向自然衔接的过渡过程,由于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是存在诸多不同层面的,而不同层面体现了不同特征和不同意识张力,因此这也就容易导致矛盾的产生。就以幼儿园教育实践中的小学化现象为例,它就是由事物必然失范到自然衔接的过渡过程,由于社会、家长等多方要求幼儿园能够教授幼儿更多知识技能,导致幼儿园教育的小学化失范现象产生,最终走向了幼儿园衔接小学教育自然过渡转化行为的发生,这种幼儿园教学失范现象是存在合理性与必然性的。我国应试教育氛围浓重,幼儿园出现小学化这种揠苗助长的问题也不足为奇,由于对优秀教育资源的激烈争夺,没有人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点,这就是国家教育大环境所导致的畸形教育现象,它甚至已经成了社会现象级问题,对我国未来的整体教育事业发展不利。

三、 幼儿园小学化现象的治理措施

针对幼儿园的小学化现象必须首先从幼儿园教育体制内部找原因,然后再思考社会与家庭层面等外部原因,做到内外兼修、标本兼治。

(一) 幼儿园内部治理措施

当前我国幼儿园的内部教育机制严苛,这导致教师教研工作的不自由以及教师教育责任感的严重缺失。在这样缺乏自由的教学环境中,幼儿可能也会因此而丧失无拘束的学习空间与游戏空间,导致他们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承受巨大压力。为此,幼儿园本身应该对该问题进行改善,从根本上改变观念,要求幼儿园教师为幼儿创设更加全面、健康、主动与和谐的发展空间,体现幼儿教学价值。例如幼儿园就应该针对教师群体定期开展园本教研活动,共同思考讨论幼儿园教育创新发展的各种可能性与实践性,同时针对幼儿提出更加合理的教育方法,争取围绕构筑幼儿健康人格建立相对自由、独立的教学体系,而幼儿园方面也应该不断增加教师的自觉决策机会,让他们发挥自我教学能力,建立自我责任感,改变传统小学化教学现象,还原幼儿园真实的教育环境与教育过程。

(二) 幼儿园外部治理措施

幼儿园外部治理措施主要针对家庭中的家长展开,因为正是家长的“羊群效应”导致幼儿园不得不改变教育策略,走上了小学化教学道路。所以幼儿园方面应该积极联系家长,首先思考如何改变家长意识。例如可更多地组织幼儿园一日教学活动,将家长邀请到幼儿园中参与亲子教育过程,让家长感受到一日教学活动的乐趣与魅力。同时利用新媒体平台建立家校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家长展开家长教育,宣传告知家长幼儿园的真实教育价值观取向,让家长明白幼儿教育不能走小学化发展路线,而是要更多关注幼儿成长本身。必要时幼儿园教师也要深入家庭进行家访,增进与家长之间感情,丰富幼儿的教育活动体验。

当然,社会方面也应该逐渐改变应试教育观念,大力倡导素质教育,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对幼儿园教育的不正观念。换言之,就是要在全社会构建科学、合理、正确的儿童教育发展观,营造良好的早期育人环境,而并非是将应试教育强加于幼儿园教育体系中。

四、 总结

综上所述,幼儿园小学化教育现象严重,幼儿园、家庭、社会各方都有责任。为了改变这一尴尬的教育发展局面,各方都需要更新思想,从长计议,思考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归因与弊端,循序渐进地净化幼儿园教育环境与社会教育理念,实现我国初级教育阶段的有效改革与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1]李永春.浅谈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的弊端和对策[J].读与写:中旬,2016,13(4):375.

[2]刘会,王雅雯.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的弊端及对策[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3(2):76.

作者简介:

张俊,贵州省铜仁市,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朱家场镇中心幼儿园。

猜你喜欢

治理措施小学化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浅谈城市交通拥堵困境的道路税费治理措施
反洗钱法规体系问题及建议
紫色土水土流失区不同治理措施水土保持与土壤改良效果研究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