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探究

2019-08-15李绍林

读天下 2019年24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内涵教学策略

摘要:近年来,随着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核心素养教学逐渐成为教育界热议的话题,也是各科教师需要着重关注的教学内容。核心素养是适应学生终身发展的关键品质和核心能力,是为了满足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而提出的。初中历史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五个部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初中历史教师应该认真学习和研究核心素养的相关理念与内容,并且在历史教学中真正落实核心素养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内涵;教学策略

历史是照亮未来的一面镜子,如今各个国家都十分注重历史的教育。那么,如何更好地开展历史教育呢?历史教学仅仅是让学生记忆过去的人物和事件吗?显然不是,但是我们过去的教育模式恰恰陷入这种泥沼当中,教师在教学中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机械地记忆和背诵历史知识,历史教学的目的只是为了培养出“高分”的学生,学生缺乏对历史进行分析的能力,也没有形成正确的历史价值观。历史核心素养的提出,为初中历史教学指明了道路。作为初中历史教师需要把握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并且创新教学方式,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反思历史核心素养的经验与教学过程。

一、 初中历史核心素养的内涵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核心素养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知识、技能的综合表现。历史是文化的沉淀,它是一门关于过去的、时间久远的、具有真实性的学科。在历史学科中,核心素养主要有五个部分:“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和家国情怀”,这是教育部根据历史学科的特征综合考量提出来的,可以帮助学生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历史具有社会教化意义,可以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拥有时空观念,可以开拓我们的眼界和格局;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可以让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并在生活中养成“言必有据”的良好品格。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并创设生动的情境来熏染学生,这样才可以全面发展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

二、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一) 利用历史思维导图,培养学生时空观念

历史是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构成的,缺乏这两个要素,历史将不复存在。时空观念是对事物与特定时间、空间互动联系的观察与分析的能力,它是历史核心素养的基础。在长期历史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时空观念十分薄弱,常常把一些时事进行搞混,也不能建构历史之间的横向与纵向联系。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记忆工具,可以实现抽象记忆与具象记忆的统一,最大限度上开发人类大脑的潜能。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快速地帮助学生记忆历史事件,建构历史之间的联系,完善历史知识体系。

例如,在课堂教学中,我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了“辛亥革命”的思维导图,这个思维导图是仿照树枝的框架,广义的辛亥革命不单单是指武昌起义,在前期,成立同盟会、保路运动、黄花岗起义等内容都属于辛亥革命的范畴,并且同盟会可以单独形成一个“树枝”,包括它的内容和性质。辛亥革命的成果以及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都被囊括到这個思维导图里面,并且用不同的颜色标注,用箭头连接。同时,我还通过历史横向比较,将辛亥革命置于世界的大背景下来考察,这样有利于构筑学生的时空观念。在学习《辛亥革命》这一课时,我就利用思维导图和多媒体工具来帮助学生记忆历史知识。

(二) 开展史料教学,提高学生史料实证能力

史料是历史学的基础,也是历史学的灵魂。著名历史学家傅斯年就曾说过:“历史就是史料学。”他还指出:“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能力都是以史料作为基础的,因此教师要开展史料教学,着重提高学生的史料实证能力。在史料教学开展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性,教师可以给学生设定选题,让学生自主搜集和筛选史料。教师还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地查找史料、鉴别史料、应用史料和分析史料。

例如,在学习《北魏政治与北方民族大融合》这一课时,我就设计了三个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自主搜集史料,来展开历史历史探究。1. 分析淝水之战为什么前秦会败于东晋?2. 总结和评述“孝文帝改革”的内容。3. 你如何看待这一时期的北方民族大交融?有的学生通过去图书馆和书店查找资料,有的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通过整理,学生理清了这一时期的基本脉络,学生查找了原始史料《魏书》和《北史》,同时还翻看了一些今人的著作,比如田余庆的《东晋门阀政治》和李凭的北魏平城时代。学生提出了一些新颖的观点,比如说“乳母干政”制度是拓跋族的特色,在历史上并无他例可言。还有的学生说北方的民族大交融,自古已经有之,从三皇五帝时期到战国时期,北方各民族的相互交融,为后来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可以发现,通过史料教学,取得了一些有益的成果。

(三) 借助历史纪录片,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历史纪录片是我们了解历史的重要工具,历史纪录片产于西方,近年来我国也诞生了一批制作精良的历史纪录片。历史纪录片通过对历史现场的还原,将学生带入具体的历史场景当中。尤其是在涉及近代历史时,有原始影像做支撑,给人的视觉冲击更加强烈。教师可以借助历史纪录片,让学生置身于历史当中,感受历史的厚重,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

例如,在学习《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这一课时,我给学生播放了历史纪录片《大抗战》,这个纪录片挖掘了各国记录的战场原声影像以及10万张高清真实照片,时间跨度为九一八事变到日本投降。当学生看到南京大屠杀的历史影像之时,感到十分震撼,有的学生甚至也掉下了眼泪。在看到日本投降的影像之时,学生脸上也浮出了高兴的笑容。通过历史纪录片的教育,学生看到了历史真相,感受到真实历史所带来的震撼,这样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国家的热爱以及珍爱和平的信念。

总而言之,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路漫漫其修远兮,作为初中历史教师,要认识到核心素养的价值与内涵,并且通过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打造有质量的历史教学课堂。

参考文献:

[1]李义.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历史教学思考与分析[J].现代交际,2018(13):175+174.

[2]石洁.初中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8(19):67-69.

作者简介:

李绍林,安徽省桐城市,陶冲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内涵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木木相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