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话文本教学的语用落实

2019-08-15张亮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叠词壁虎尾巴

张亮

在统编教材低年级的课文中,入选了大量的中外童话作品。这充分显示童话故事在低年级阅读中的重要地位,符合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实际。学生喜欢读童话,童话也适合学生阅读。学习童话既是学生提高阅读能力、丰富想象力的重要途径,又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平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发挥童话故事性强、想象力丰富的优势,又要从故事中跳出来,开展有效的语用学习,使童话教学切实为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服务。

一、在仿说中学习语用

童话中的语言,一方面非常贴近儿童,一方面又是书面语,这就决定了童话语言特别适合学生从中学习相应的语言表达形式与方法。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这种学习主要是以仿说为主,可以从仿说词语到仿说句子,最后仿说情节,为后续的复述作铺垫。

仿说词语,多数是指故事中出现的一些有特点、表现力又为孩子喜欢的词语形式。如《项链》中出现了许多叠词:“蓝蓝的”“黄黄的”“雪白雪白的”,形象地写出了海边沙滩的色彩美;“哗哗”“嘻嘻”“悄悄”“小小”,生动地写出了作者在海边的美妙感觉和心情。教学时,教师可以联系《小小的船》中学习的叠词,体会运用这些叠词的好处,再让学生选择具体的情景仿说叠词。如围绕校园仿说:绿绿的——小草;鲜红鲜红的——花朵。把这些连起来就可以说一个句子:校园里长满了绿绿的小草,花坛里鲜红鲜红的花朵正在开放。仿说句子要选择童话中的特殊句式,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仿说。如《动物王国开大会》中,狗熊“一连说了十遍”出现了四次,用以强调通知开会如果没有说清楚准确的时间、地点,“说一百遍”都没有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仿说“重要的事情必须说……”(三遍),还要“敲黑板”说,把时下的网络流行语引进来,学生更喜欢。仿说情节需要充分利用童话的结构特点,如《咕咚》一课中,小动物们都是“一边跑一边叫……”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想想森林里还有哪种小动物也跑起来了,仿照课文的句子说一说。这样的练习,一方面让课文的语言得以内化,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

二、在讲述中学习语用

童话在叙事手法上喜歡采用反复结构,这种规律的把握,便于学生从中学习讲一讲故事,在输出中学习语用,为中年级的复述课文和概括内容服务。由于低年级学生的语言结构能力还处在比较低的水平上,让他们在学习童话中来讲一讲故事,往往出现抓不住重点内容,说起来不连贯等问题,需要教师针对具体学情,提供支架或者扶上一把。

如《青蛙卖泥塘》,青蛙几次卖泥塘时出现的不同动物都有一定的顺序。教师可以提示用“最先来的、接着来的、然后来的……”的顺序讲述,学生再理出先后来买泥塘的动物,这样讲述起来就不会乱了。又如《小壁虎借尾巴》中,小壁虎向不同动物借尾巴的顺序,教师可以给出这些地点来提示——小河边、大树上、房檐下,学生想起小河边遇到的是小鱼、大树上遇到的是老牛、房檐下遇到的是燕子,在讲述借尾巴的过程时,他们就能够按照课文的顺序讲出来了。再如《蜘蛛开店》,结合课文学习,教师为蜘蛛每一次卖的物品简单进行记录,形成板书:想卖口罩,认为织起来简单,结果来的顾客是河马;想卖围巾,认为织起来简单,结果来的顾客是长颈鹿;想卖袜子,认为织起来简单,结果来的顾客是蜈蚣。有了这样的故事支架,学生不用写故事的顺序问题,可以重点讲述蜘蛛每一次所想和实际结果之间的对比,以体现故事的生动有趣。

低年级学生能够借助一些提示或帮助,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就是其语言表达能力提升的体现。

三、在续编中学习语用

低年级学生学习童话,不仅乐于把自己感兴趣的人物、事件与别人进行交流,而且喜欢进行个性化的续编,这样的学习,更能体现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对此,也需要教师的合理引导,使学生的续编有丰富的想象力,又保持在原作的语境之中。

如教学《小壁虎借尾巴》,通过小壁虎向小鱼、老牛、燕子三次借尾巴后,学生明白了它每次是如何开口向别人借的和借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以前学习的课文《比尾巴》的有关内容,每个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动物进行续编,注意说出小壁虎还向谁借尾巴和对方为什么不借。这样的续编,既丰富了课文的故事,又训练了学生用适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象力。

总之,低年级童话教学,在故事内容之外,语用学习才是更重要的语文素养培养的关键所在,需要从不同层面加以强化。

猜你喜欢

叠词壁虎尾巴
壁虎
小壁虎为什么借尾巴?
细读文本,品叠词之美
用叠词写景
谁的尾巴最奇妙
比尾巴
“的”字叠词招聘会
捉壁虎
让叠词走进句子
壁虎在夜间出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