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各种效应,提高教学效率

2019-08-15黄莺莺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滕王阁庐山板书

黄莺莺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我由此想到,如果换个角度去思考问题,生活中的不同效应同样可以运用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中来,从而提高教学的效果。我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泡菜效应——“近朱者赤”

泡菜效应是指:同样的蔬菜在不同的水中浸泡一段时间后,将它们分开煮,其味道是不一样的。根据这个原理可知,人在不同的环境里,由于长期耳濡目染,其素质和思维的方式等方面都会有明显的差别,这正如人们常说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由此我想到,教室——是学生每天待的时间最长的地方。除了黑板报以外,教室的墙面一般都是空白的。既然环境对人的成长这么重要,如果我适当地布置好教室,应该会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于是,在教学《庐山的云雾》时,我和学生一起搜集有关庐山的各种介绍,庐山的风景图片,历代文人描写庐山的诗词、美文等,再加上学生学习课文后所写的感想、所画的图画,贴在教室墙壁的适当位置。学生虽未能亲自去庐山游玩,亦有身临其境之感,教学效果自然出色。

二、雷斯托夫效应——重点“一目了然”

如果一系列刺激项目中的某一项有特别之处被“隔开”,它就比不被隔开的情况容易记住。例如,在九个字母组成的单元中夹一个数字,则数字最容易被记忆。这种现象由心理学家冯·雷斯托夫在实验中得出的,因此称之为“雷斯托夫效应”。

据此,很容易让我想起我们课堂上最常用到的教学方法——板书。板书的功能很多——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便于记忆。就拿最常见的生字教学来说,在学一个生字时,如果能用红色等色彩较为鲜艳的粉笔,将重要笔画或学生容易写错的笔画标出,学生的大脑皮层受到的刺激性强,识记起来会深刻得多。比如“食”字,学生经常容易将它的最后一笔写成“捺”,如果教师在板书时用红笔重重地把最后一笔“点”标出来,我想学生就不会再写错了。

再如,在学习课文《狼和鹿》时,因为考虑到课文中“狼和鹿”的关系非常复杂,光靠教师的讲解学生很難真正弄明白两者之间密切的联系。因此,我设计了“狼和鹿”关系的板书。让学生通过板书,能够对课文重点“狼和鹿”两者的关系一目了然,从而深刻地了解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灾难。

三、禁果效应——“守株待兔”

在古希腊有一个神话,讲的是宙斯给一个名叫潘多拉的女孩一个盒子,盒子里装着人类的全部罪恶。由于好奇,她打开了盒子,所有人类的罪恶就跑到了人间。这虽然是一个神话,却有力地证明了“禁果”效应的强烈。这就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们在教育学生时,不宜硬性禁止,应该善于做疏导教育。只有这样,禁果效应才会降低强度。

同时我也想到,如果我能巧妙地利用这个效应,那取得的效果应该也是不错的。在教学《少年王勃》时,课文中有王勃所写的《滕王阁序》中的一句。《滕王阁序》词采华丽,音韵和谐。走近《滕王阁序》才能初品中国古典文学的滋味与魅力。因此,我想让学生去背诵这篇千古美文,接受美的熏陶,也能更好地去认识王勃,去理解这篇课文。只是《滕王阁序》真的很长,对三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也有很大的难度,要是直接把这个任务布置下去,能完成的学生一定是凤毛麟角。于是我利用“禁果效应”,先在课上将《滕王阁序》大大地赞美了一番,然后话锋一转,告诉学生,它虽然写得非常好,但里面的内容不适合你们这个年龄,不要去尝试背诵它。

为了收到我想要的效果,我甚至批评了一个在预习时已经背了《滕王阁序》开头几句的学生(当然我在事后和这个学生打了招呼,说明了原由,并让她保密),造成一个禁止的效果。学生很奇怪我的表现,就很想知道《滕王阁序》到底写了什么,为什么老师会一反常态地禁止他们背诵,于是他们悄悄地私下背诵起来,相互之间还偷偷比赛呢!时间一长,班上有好几个学生几乎能将它全文背诵,真的很了不起!大多数学生也都能背上一两小节。我见了,当然是在一旁偷着乐!

当然,说到“效应”在教学中的运用,一些常见的心理学方面的效应,早已经深入人心,在教学中被广大教师运用着,而且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如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等。我想,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定能找到更多的“它山之石”为我们所用。

猜你喜欢

滕王阁庐山板书
滕王阁 我心中的歌
第三届“滕王阁杯”童谣大赛获奖名单
滕王阁,我心中的歌
经典吟诵第七期《蝶恋花·槛菊愁烟兰泣露》经典吟诵第八期《滕王阁序》(节选)
做一次庐山客
硬笔书法教学板书实录(二)
毛泽东登庐山
好的板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
语文课堂中的神来之笔——板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