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核心素养需在阅读体验中生成

2019-08-15韩莉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凯勒海伦教师应

韩莉

阅读与写作是互相促进的,阅读积累能够有效地转化成实际的写作能力,同时,写作的需要也会驱动阅读体验深入下去。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立足于学生知识的积累与自我表达的进步,兼顾阅读与写作要求,构建读写结合的情境,实现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仿写

仿写是写作训练的重要方式。仿写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文本结构,引导、鼓励学生进行结构模仿,提高写作条理性、逻辑性的过程。因而教师应从点到面,引导学生在仿写中不断消化知识、积累经验。例如,在《北大荒的秋天》的教学设计中,教师指导学生对其中独特的语言表达进行模仿,要求学生对“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这句话进行分析,体会其中比喻、拟人运用的妙处,并鼓励学生展开想象,模仿练习。学生在品读这精妙的语言后,教師及时引出仿写的话题:谁能仿照这段话写一写吗?学生开动脑筋,努力借鉴模仿,纷纷把精彩段落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小学阶段是学生自我表达培养的启蒙阶段,因此,仿写的地位和效用不言自明。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学会表达,学会在学习文本内化文本中写出属于自己的东西,达到读写同步的目的。

二、融合

所谓读写融合就是要求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主动将写作融合在阅读过程之中,对阅读活动中的知识、呈现的情感及时口头表达出来,并运用到习作练习当中,以真正实现读写同步。例如,在《诚实与信任》的教学设计中,为推动读写融合,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活动内容:第一,要求学生根据课前阅读,对文本进行复述,并围绕标题理解诚实与信任的内涵;第二,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合作探究,紧紧围绕诚实与信任这一主题进行讨论,深刻理解良好的道德品质重于金钱的这一思想内涵;第三,进行阅读迁移,教师鼓励学生收集素材,提高读写融合的效果。

目前,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阅读与写作往往是分开的,教师在阅读指导中,对文本进行整合、解剖,与学生详细探究语言表达的特点、情感表达的内涵,至于文本中的知识、情感如何在学生的写作中得以运用,却不在阅读教学的讨论范围之内。这种读写分离的教学方法,势必导致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情感的体会更多的是形式上的,难以内化为自我表达。

三、共生

所谓共生就是打破阅读与写作的界限,形成读中有写,写中有读,阅读与写作相互滋养,共同提升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对文本的分析,为学生营造读写共生的情境。例如,在《海伦·凯勒》的教学指导中,为实现读写共生,教师设计了这样的步骤:1.在课堂上请学生朗读,其他同学思考海伦·凯勒一生的特别之处;2.鼓励学生根据课前对海伦·凯勒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交换对海伦·凯勒的认识;3.以一名读者的身份,给海伦·凯勒写信,询问海伦·凯勒在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同学之间交换信件,看一看其他同学想向海伦·凯勒提出什么问题,拓宽思路;4.讨论海伦·凯勒身上体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表达;5.在课堂上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片段,进一步了解海伦·凯勒的人生观;6.将课堂中的讨论与思考进行整理,写成读后感。

四、延伸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积累提出了明确要求。因此,在小学语文读写结合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立足课内,并将视角延伸到课外,探究更加开放的读写结合方式,以促进学生在课外延伸中自我表达。例如,在《林冲棒打洪教头》的阅读指导中,教师可以从“林冲”这个人物切入,为学生设计《水浒传》的名著导读,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林冲”这一文学形象,理解其忍辱负重的性格特点,并形成人物点评,进而由点及面完成名著阅读。此外,在该课的阅读指导中,我们还要注重读写目标设计,应该根据学生对《水浒传》这部著作了解的差异化需求进行设计与指导,帮助学生在延伸阅读中找到自我表达的方法,提高表达的效果。

在课外阅读与写作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搭建平台,鼓励学生交流观点、分享经验,引导学生真正吃透文本的内涵,充分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在读写延伸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注重课内外知识的衔接,让学生在充分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主动去探究课外的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阅读与写作的特征,对读写结合的实践方法进行创新探索,指导学生深入解读阅读素材,根据写作要求,达到准确表达的目的。

猜你喜欢

凯勒海伦教师应
名人名言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读后感
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小学低年级教师应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海伦·凯勒的故事
教师应上好语文综合性学习课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爱之声
生命真谛 在于忘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