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插密度对武运粳31号茎蘖成穗率及产量的影响

2019-08-15徐晓杰徐玉峰朱晓玉张庆凃荣文

中国稻米 2019年4期
关键词:成穗率分蘖力穗数

徐晓杰 徐玉峰 朱晓玉 张庆 凃荣文

(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江苏常州213175;第一作者:1916132629@qq.com)

随着我国水稻育种的长足发展,推广的水稻品种越来越多,不同品种在分蘖力和穗型上存在差异,如果只采取特定的栽插密度,则不能发挥所有品种的特性。因此,生产上迫切需要明确不同水稻品种的适宜机插密度。武运粳31号是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2015年通过审定的早熟晚粳稻品种,具有株型较紧凑,分蘖力中等,抗倒性强,穗型中等,食味品质佳等特点。为了更好的挖掘分蘖力中等、穗型中等粳稻品种的产量潜力,提高种植户的实际收益,笔者设计实施了不同机插密度(机插规格或抓苗量)的田间试验,现将结果介绍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供试水稻品种为武运粳31号。

1.2 试验地点及地力

试验于2017年在江苏(武进)水稻研究所试验田进行,前茬小麦。土壤肥力中等,有机质含量12 g/kg,全氮 1.2 g/kg,碱解氮100.4 mg/kg,速效磷 36.3 mg/kg,速效钾88.7 mg/kg。

1.3 试验设计

采用大区设计,每个大区面积1 334 m2,大区间以田埂自然分开,独立排灌。设置4种不同机插规格:29.7 cm×10.5 cm(A1)、29.7 cm×12.5 cm(A2)、29.7 cm×16.2 cm(A3)、29.7 cm×18.0 cm(A4);在 29.7 cm×12.5 cm机插规格下设置3种不同抓苗量:每丛抓苗量分别为2.3株(B1)、4.0 株(B2)、6.0株(B3)。行株距与抓苗量均为机插后田间多点实测值。统一浸种、育秧、机插、施肥、病虫害防治、收割。5月25日播种、6月11日机插、11月3日机收。施肥量折合纯N 20 kg/667 m2、P2O56.5 kg/667 m2、K2O 6.5 kg/667 m2。

1.4 测定指标

调查每个处理的基本苗数、高峰苗数(通过茎蘖动态确定)、有效穗数,于成熟期按各处理平均茎蘖数取5株有代表性稻穗考查,分别测定每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统一全大区机收,测定水分后以14.5%标准含水量折合实产。

1.5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机插规格对武运粳31号茎蘖成穗率及产量的影响

由表1可见,A4处理的茎蘖成穗率最高,A1处理最低,A2、A3、A4 处理间差异不显著,A2、A4 处理与 A1处理存在显著或者极显著差异;A2处理的产量最高,实际产量达742.0 kg/667 m2,A4处理最低,A2处理与A1、A3、A4处理存在显著或者极显著差异,同时A1、A2处理与A3、A4处理存在极显著差异;就产量构成而言,造成不同处理产量差异的主要因子是有效穗数和穗粒数。

结合武运粳31号穗型中等、分蘖力中等的品种特性,其宜采用29.7 cm×12.5 cm的机插规格;栽插过密会造成群体过大,无效分蘖增加,茎蘖成穗率显著降低,投入成本的增加并不能带来收益;栽插过稀,群体过小,浪费了温光资源,也影响产量。

表1 不同机插规格对武运粳31号茎蘖成穗率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表2 不同抓苗量对武运粳31号茎蘖成穗率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2.2 不同抓苗量对武运粳31号茎蘖成穗率及产量的影响

由表2可见,B1处理的茎蘖成穗率最高,B2处理次之,B3处理最低,各处理间存在显著或者极显著差异,说明抓苗量越多茎蘖成穗率越低;B2处理的产量最高,B2处理与B3处理差异不显著,与B1处理差异显著;从产量构成来看,造成不同处理产量差异的主要因子是有效穗数和结实率,高产处理B2的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均高于其他处理,分别达22.21万/667 m2和95.03%。

机插稻不同的抓苗量同样是反映栽插密度,本试验结果表明,武运粳31号这类品种机插适宜抓苗量应控制在每丛4株左右,过多则栽插点局部群体太大,茎蘖成穗率和结实率降低,过少则群体太小,不能获得足够的有效穗数。

3 小结与讨论

本试验结果表明,武运粳31号在机插行株距为29.7 cm×12.5 cm、抓苗量为4株左右、基本苗7万/667 m2左右的情况下,茎蘖成穗率、有效穗数和结实率较高,产量最高。本试验只考虑了构成机插密度的单个因素,即机插规格或抓苗量对武运粳31号茎蘖成穗率及产量的影响,至于武运粳31号茎蘖成穗率及产量在机插规格与抓苗量协同作用下的机插密度有待进一步试验。同时,武运粳31号试验结果是否适用其他分蘖力中等、穗型中等的水稻品种也有待验证。

猜你喜欢

成穗率分蘖力穗数
2021~2022年度南阳市小麦新品种展示总结报告
覆膜穴播条件下种植密度对不同分蘖力糜子品种产量的影响
2020年度夏玉米行距密度试验研究报告
安麦1350 在不同地区的分蘖力和产量表现及其相关性分析
杂交晚粳稻通优粳1号产量及构成因子分析
小麦黄淮冬麦区北片国家区试品种产量构成因素变异分析
水稻应用生物碳硅肥效果研究
高产小麦构成要素的解析与掌握
2015年太湖县杂交中稻新品种比较试验
绿先机复混肥对直播水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