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色里的苏式生活和江南情怀

2019-08-15亦安冉

现代苏州 2019年15期
关键词:苏州园林色彩

记者 亦安冉

一座城市给人什么感觉,这是一个感官问题,是视觉感上的,更是心理上的。城市的建筑,塑造了一座城市的立体形象,而城市的色彩,塑造的是一座城市的温度。

色彩就是力量。色彩效果不仅在视觉上,而且会在心理上产生微妙的化学反应。要问,苏州在你的印象里,有着什么样的色彩?明艳亮丽、激情澎湃,肯定不是!纯而不艳、灰而不脏,倒是大多数人的印象。就如同中国传统色,饱和度不那么高,有历史沉淀的岁月感,带着点朦胧静谧的美。不那么耀眼,却让人越看越喜欢。

天地运行,在日出日落,时序更迭的自然景色中,我们的古人得出赤、青、黄、白、黑为宇宙大地色彩的五种基本色调。五色与五行对应,俗称“五行五色”:火焰为红,取赤色;草木为绿,取青色;土地为黄,取黄色;白色代金;黑色代水。从五色观延展开来,传统的中国色细细归类,竟可列出数百种流光溢彩的颜色。西方工业颜料通过加白颜料来降低饱和度,中国传统色则是以水和墨来控制深浅,在颜料中加水来降低色彩的饱和度。苏州这座千年古城,虽然现代化色彩愈来愈浓,不过到底是水做的江南,烟染雨润,苏州城市的色彩也透着水灵,低亮度的色彩显得极为克制,备显柔和而又高级。

传统的中国画颜料,都取自天然,一种是以草木为材料,一种是以矿石为原料,轻研慢调,与水相和,幻化出五彩缤纷的颜色,每一种颜色都像是对自然的致敬:榴花红、秋香、藤黄、妃色、孔雀蓝、胭脂、十样锦、深竹月、碧玉石、枯绿色、油烟墨、百草霜、天青、月白、苍绿、黛蓝、绛紫、鸦青、花青、靛蓝、赭石、银珠、竹青、豆绿、青白、桃红、琥珀……仿佛色调层层晕染,读着就是一幅幅自然情境。

用中国色,看苏州之美,品江南韵味,是不是别有一番趣味?

五色相宜,寻常生活里的国色生香

平静柔和里也有五彩斑斓。

苏州人的春天从一杯竹青色的碧螺春开始,豆绿色的青团子,绛色的酱汁肉,赭石色的酱爆螺蛳,各种鲜嫩颜色混搭的腌笃鲜……春天,苏州的大街小巷繁花似锦,胭脂色的蔷薇爬出院墙迎风摇曳,太湖、阳澄湖畔明黄色的油菜花金灿灿亮眼,上方山的樱花、梅花、桃花、梨花、玉兰花争奇斗艳,苏州园林里柳色青青,桃红柳绿,相互调和成风景如画。小巷人家粉墙黛瓦,古镇老街天青云淡,小河上摇船的船娘一身靛蓝的装束,朴素而又江南。在寻常的日子里,赏一折昆曲,华美的戏服也是色彩缤纷的。

天青的太湖水似乎并不能为这座城市的夏天降温,夏天的苏州,动辄就是三十七八度的高温,但阻挡不住苏州人生活的热情。金鸡湖步道,环护城河步道,晨跑夜跑的人汗流浃背的同时,看苏城水色碧青,看朝阳夕阳映得漫天妃色。苍绿的爬山虎爬满老宅,空调总归太过工业,小巷子里不乏摇着蒲扇纳凉的老苏州,一把赭石色的藤椅,伴着古井水冰镇的西瓜,清凉里有着浓浓人情味。在这样的夏天,手拿一把苏扇也是特别有味道的,自古苏州产丝绸,夏天一定要丝绸的衣物才够丝滑凉爽,如果还不够,那不妨去太湖三山岛看月白色的萤火虫,去苍绿的穹窿山、灵白线来一场徒步,酣畅淋漓。从来风花雪月动人,古城园林里赏荷,远一点可以去相城荷塘月色,粉的白的,荷香阵阵。夏来胃口差,苏州人有办法。颜色层次丰富的绿豆汤,酸酸爽爽的酸梅汁,荷叶粉蒸肉,苏式凉拌面,旺山梨子和葡萄,东西山的杨梅,万般色彩美食,想想都开胃。

苏州的秋天,是属于明黄和朱红的。道前街银杏纷飞的时候总会引来长枪短炮,东西山明黄色的银杏和名寺古刹辉映,洞庭红橘红了,天青色的太湖,秋水共长天一色,阳澄湖、太湖的大闸蟹,蟹青里透着亮。赏桂花是必不可少的,做桂花酿、糖桂花,桂花糖藕,色味俱佳。登高望远,层林浸染,天平山的红枫红了,或是赤红,或是朱红,红透半边天。鱼米之乡,田园乡村里金灿灿的稻田也总是引人向往。

冬天,来一碗暖意融融的羊肉白汤是极好的。小娘鱼最喜欢的豆沙色的赤豆小圆子,还有琥珀色的糖炒栗子,吃下肚,感觉冬天都是暖暖的。入冬的苏州湾,候鸟南飞,芦花白茫茫摇曳,光福香雪海梅花一片素缟色,水乡古镇微雪后一片银装素裹。不妨去苏大校园里走走看看红楼,逛一逛苏城那些高大上的书店。一碗腊八粥,五谷杂粮,五颜六色。花鸟市场是一定要去兜兜转转的,五彩缤纷的鲜花搬几盆回家,大街小巷朱红的门两旁贴上火红的春联,颜色亮了,年味来了,生活也就更有味道了。

水墨江南,承载岁月的沉淀

做繁容易,做简最难。看惯了五彩缤纷的华丽景致,冷色调的黑白更能叫人倾心,从苏州园林,到整座苏州古城,打底的基调都是黑白色,褪去缤纷色彩,简约反而更显奢华。

黑,晦也,如晦冥时色也。 白,启也。如冰启时之色也。黑色深沉幽远,黎明欲曙,黑是屋瓦,是庇护;白是素,是静,是虚无。建筑中的黑色和白色,简约高级。白墙黑瓦,搭配得简洁纯粹,朴实无华,却能经历时间的考验,愈加历久弥新。

在中国千百年的哲学思想和美学观念中,黑色与白色营造的美学价值,一直不可取代。自唐代后期至五代水墨山水画出现,墨色逐渐跃居各色之上,中国绘画也从重色彩转变到重水墨,文人画逐渐以追求运用墨色变化来创造艺术境界,明清以来的苏州绘画大家多是用墨的高手。

苏州园林多是文人造的园,他们的审美倾向,直接决定了园林里粉墙黛瓦的建筑形象。古代园林的主人,多是饱读诗书的文人墨客,于绘画上往往也造诣不浅,造园就像在地上铺开水墨画一般。笔尖蘸上浓墨的色彩,一笔下去,能呈现多种墨色层次,从黑到白,从浓到淡,从干到湿,尽显东方韵味,黑白两色在视觉上造成反差,整体看却又那样和谐。灰是黑白混合产生的颜色,灰色的路面和假山,对黑白的建筑色调进行了微妙的调和。

当然,如若只有黑白灰,那不免也太黯淡。园林的美,还在于季节的变化,春夏秋冬,四时不同,花草树木,向阳生长,花果不断,就像打翻了调色盘,让园林在黑白灰的基调上又美得五彩缤纷。不妨去园林里感受一下:粉墙、黛瓦、朱红的门窗、玄色的柱、青灰色的蜿蜒小径和假山,满目的绿意葱茏,花繁叶茂,纵是再小的园子也风光无限。

时代向前,素雅温婉的苏州,融进炫目的姹紫嫣红,城市里高楼大厦林立,金鸡湖畔灯光迷离。我们依旧最爱平江路的粉墙黛瓦,喜欢那份宁静淡然,依然盼望在青色烟雨晕染的狭窄小巷里,偶遇一个撑着油纸伞的姑娘,依然会对着园林老宅里的花窗亭台发呆。

对色彩非常着迷的设计师张鹏,是个北方人,国外的求学经历让他对传统中国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他看来,中国色的魅力是“时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苏州这座城,是带着时间的味道的。就比如苏州的粉墙黛瓦,是带点老旧的灰白的,这种灰白是历史的沉淀,是生活的洗练,现在很多复原的崭新建筑就没有这种味道,失了返璞归真的本色。

青色系,也为苏州的色彩加分。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天青的母亲湖太湖,碧蓝的城里河道,烟火遇水墨,有水做底色,环境变得优雅沉静,城市空间流露着温柔的气息,这座城市充满了优雅的韵味。

色彩和谐是一个动态的概念。色彩是视觉的,同时也是精神的。对色彩和谐的追求其实就是对色彩美感的追求。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审美评价,我们也在不断接纳新的视觉内容。对设计师来说,最难的就是把时间设计进去。苏州的色彩,恰恰是充分考虑了时间的。几千年的古城色彩,不饱和,不艳俗,不扎眼,恰是中国色调,柔美不带冲击力,处处给人安静的感觉,老而不衰,自带历久弥新的时尚。

猜你喜欢

苏州园林色彩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清代园林初探
古代园林里的“美人”
和千年园林的今世之约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
2015春夏鞋履色彩大集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