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折叠屏手机有望产生“破壁效应”

2019-08-14邓鸿雁

中国商界 2019年5期
关键词:屏下柔性厂商

邓鸿雁

智能手机产业发展到今天,面临缺乏竞争点、创新疲软等壁垒,而此轮“折叠屏手机闪亮登场,或将对智能手机产业产生‘破壁效应。”这是业内人士较为普遍的看法。

据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 Analytics统计,2018年第四季度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6%,为3.76亿部;2018年全年出货量下滑5%。智能手机市场在连续五个季度下滑的同时,也出现了有史以来首次全年出货量的下滑。

折叠屏将有力刺激手机消费

“3秒钟可以下载一部1GB的高清电影”“远距离直播8K高清摄像头拍摄的视频”,5G技术带来的变革在各行业之中都充满着不确定性,折叠屏手机则代表了主流手机厂商对5G时代首个内容爆款的趋势判断。

“折叠屏的核心价值就是在有限的携带空间提升屏幕效率和提供区别化的用户体验。”消费电子产业观察家梁振鹏表示。

业界普遍认为,从大屏幕到超大屏再到全面屏,不断增大的智能手机已经陷入创新瓶颈,这也是造成全球智能手机销量显著萎缩的重要原因之一,折叠产品有望刺激社会消费心理,产生“破壁效应”。

“如今,所有的手机看起来都是一样的,也很难在此基础上有所创新。”TCL公司市场部总经理Stefan Streit表示,“柔性屏技术可以让我们在外形上再一次拥有更多的产品创新。”

“手机行业发展到现阶段,已经没有能够特别吸引消费者的亮点了,从之前的16:9发展到全面屏,再到现在的开槽打孔,对于消费者来讲已没有足够的吸引力,而折叠产品从形态上改变了大家的认知,会更吸引消费者。”群智咨询资深分析师吴淑园吴淑园说。

折叠屏是手机厂商今年关注的技术热点,能为手机提供更大的屏幕面积,为用户带来更加丰富的交互模式和更优秀的感官体验,柔性可折叠也具备移动便携等特点。

随着更多厂商对于折叠屏手机的投入,折叠屏手机将成为手机行业的新战场。

“折叠屏是未来手机发展的方向之一,并且还处在早期的探索当中,未来5G与折叠屏如果可以产生良性的化学反应、推出一些新的设计,那才是折叠屏最大的发展前景。”GfK高级分析师李宣霖表示。

集邦咨询Witsview预估今年折叠手机将占智能手机市场的0.1%,等到更多面板供货商加入以及面板成本明显改善后,2021年折叠手机的渗透率有望突破1%,2022年会加速攀升至3.4%。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研究所工程师硕天鸾表示,由于智能手机始终缺乏整机形态上的变革性创新,所以市场急需一个像“可折叠”手机这样的产品出现,重新催生新的市场消费需求,拉动产业整体新一轮发展。

对折叠屏手机能否迅速成为市场主流,业界存在不同的判断。一些市场观点认为,大屏手机相对小屏手机而言视觉效果更好,可以更好地实现玩游戏、看视频等功能,所以大屏化始终是手机发展的主线之一。折叠屏手机同时兼顾大尺寸与便携性,将是大尺寸化的下一步发展主线。

“折叠屏手机与5G手机的问世已使2019年成为科技创新的高产年。”IDC项目副总裁Ryan Reith表示。产业遭遇增长瓶颈无疑是因为换机周期变长、中国市场需求减弱、地缘政治影响等因素,但一批重要的技术进步却正在带来增长的可能性。

IDC高级分析师SangeetikaSrivastava进一步指出:“尽管5G和折叠屏的发展还未能产生实际、明显的收益,但今年无疑将被视为智能手机市场的革新年。”

柔性显示及相关产业潜力凸显

从屏幕本身来看,柔性屏的发展为这一轮手机厂商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撑。所谓柔性屏即指柔性OLED屏幕,其较液晶(LCD)、刚性OLED屏幕具备可弯曲、折叠、更轻薄化的特性。实际上,各家厂商竞逐的曲面屏、全面屏就是柔性屏的应用之一,这使得OLED全面屏逐渐成为各家高端旗舰机型的标配,而“可折叠”方案更能体现“柔性化”特质,成为智能终端形态上的创新尝试。

同时,作为屏幕生产商和手机厂商的三星,在这轮竞争中占据了一定优势。早在2011年,三星就开始布局柔性显示生产线。在中国,屏幕供应商京东方、深天马、维信诺等也陆续发力柔性显示领域。

“目前业内以20万次为衡量标准,即保证在每天开合100次的情况下达到3年多的使用寿命,满足换机周期的需求。”京东方高级副总裁张宇透露,为了保证屏幕在折叠开合上的耐用性,京东方屏幕需要经过20万次折叠的实际测试。

一些受访人士认为,除了消费电子市场外,此轮折叠屏手机“爆发潮”的深层价值在于凸显柔性显示产业的巨大潜力。

光大电子杨明辉团队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在2016年以前,全球柔性OL印面板产能几乎全部集中在韩国三星,其市场份额超过90%。近两年来,中国面板企业大规模投资柔性OLED产线,已建或在建的生产线达到12条,投产之后将改变目前韩国厂商独大的局面,行业供给格局将进一步优化。

业内人士认为,除了产能之外,中国面板企业在品质方面也已经具备较强的实力。京东方等厂商已实现大规模量产出货。相比韩国企业,国内企业拥有本土配套优势、价格优势及快速响应优势,有望从折叠屏产品发展中受益。

與折叠屏同时发展的还有屏下指纹、屏下摄像头等技术。屏下指纹技术已经是终端认可的趋势,光学屏下指纹已经在2018年大规模上市,而超声波屏下指纹三星S10也已经搭载,生物识别更是从苹果5S的指纹识别开始并且迅速上升到现在必不可少的地位,未来也将长期存在。

而目前屏下摄像头的技术还不是非常成熟,三星在2018年发布了一款全球首款挖孔屏的Galaxy A8s,未来屏幕挖孔等技术的完善和普及将大大提高屏占比,为手机用户带来更好的大屏体验。

折叠手机实现可折叠需要多层结构的同步。华为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四层结构设计——高分子材料的屏幕保护层、可弯曲的柔性屏幕、软胶支撑片、转轴。其中最为关键的是转轴的设计, “华为耗费三年时间攻关解决铰链设计,使用包括超过100多个部件实现无缝折叠。”余承东解释说。

而材料作为手机制造过程中的重要角色,手机的每一次变革都离不开材料的支持。以MIM粉末)台金注射成形技术为例,MIM是专注于加工制造复杂精密金属零部件的工艺,对于微型精密结构件加工具有相对大的优势,其浴火重生的本身伴随着每一次行业的新变化。

从2011年开始,MIM作为第五代金属成型技术,在手机、汽车、医疗、航天等行业领域得到了迅猛发展,而在2015—2018年消费电子手机及电脑中涉及的MIM零部件更是数不胜数。如今,折叠屏手机中的核心零部件转轴铰链配件也加入了MIM大潮,这让MIM企业又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当前,抢占折叠产品的配套资源,全球柔性显示产业整体仍属于产能布局阶段,如果不提前推出产品,与上下游产业链实现配合,一旦市场成熟,就有可能出现资源供应瓶颈,使产能严重受到制约。”业内人士指出。

猜你喜欢

屏下柔性厂商
中小企业柔性体系的协同与共治机理
真全面屏时代
第三代屏下相机技术: 让前置相机“消失”
5G市场推动超薄屏下指纹芯片需求浮现
智动柔性充电弓亮相上海
vivo概念机—APEX
从香蕉接手LPL看电竞的转折
首款柔性智能手机上市
柔性的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