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云南省红河州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

2019-08-14郭静轩

读天下 2019年19期
关键词:专业设置中等职业学校产业结构

摘 要:本文通过对云南省红河州产业发展深入了解,对目前红河州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红河州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而对产业结构与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发展进行适应性分析,有利于中职学校的专业建设和专业结构调整,以更好的适应于当地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产业结构;适应性分析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培养生产管理一线的技能型人才。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设置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前提和课程设置的基础,同时也是沟通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人才需求的桥梁。因此,针对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情况与产业结构开展适应性分析,有利于中职学校的专业建设和专业结构调整,以更好的适应于当地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一、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产业发展概况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简称红河州)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北连昆明,东接文山,西邻玉溪,南与越南接壤。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推进,红河州作为“桥头堡”的发展地位不断突显。红河州积极创新发展理念,推动发展动能加速转换,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突出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有效推动全州发展方式持续转变。2018年上半年,全州实现生产总值682.83亿元,占全省GDP的比重为9.74%,总量居昆明、曲靖之后,位列全省第三位。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4.89亿元,增长5.7%,增速较全国的3.2%高2.5个百分点,与全省持平;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321.73亿元,增长14.3%,增速较全国的6.1%、全省的 11.4%分别高出8.2个、2.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 296.21 亿元,增长5.2%,增速较全国的7.6%、全省的7.9%分别低2.4个、2.7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比重为:9.5%∶47.1%∶43.4%。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 5.1%、72.3%、22.6%。

二、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情况

(一) 红河州中等职业学校概况

1. 中职学校设置情况。当前,红河州共有20所中等职业学校,其中,公办院校16所(含1所企业办学)、民办4所。分类:中专4所(含民办卫校1所)、职业高中12所、技校4所(含1所技师学院和1所民办技校)。

2. 中职学校招生规模。4所中专现合区办学,集中于位于红河州蒙自市的红河州职教园区,年计划招生规模平均约在3000人左右(其中,卫生护理学校招生人数较多,其余均在2000人左右);12所职业高级中学年计划招生规模平均约在450人左右(2所民办学校即蒙自育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和弥勒卓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人数较多,其余在20~800人以内);4所技工院校,年计划招生规模约在5000人左右。红河州所有中职学校年计划招生规模约在2~2.5万人左右。

3. 中职学校地理位置分布情况。红河州下辖13个县市,其中有7个县仍在云南省85个贫困县之列,因地理位置的不同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习惯称“北部六县,南部七县”。北部六县即为蒙自、个旧、开远、建水、弥勒和泸西,它囊括了20所中职学校中的14所且主要集中于州府所在地蒙自市;而南部七县仅设有6所招生规模在100~500人以内的职业高级中学。

(二) 红河州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

1. 在专业设置方面具有一定的行业特性,但各校专业设置叠加现象严重。如红河州卫生护理学校,其开设专业全部属于医学卫生类;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则以教育类的学前教育专业为主;红河州农业学校则是以农林牧渔类涉农和汽修专业为主;红河州财经学校则以财经商贸类为主;技工院校除云南红河技师学院综合性强一些以外,其余两所则是以机修和电气类专业为主;而各县市的职业高中(含民办学校)则主要是以信息技术类和司法服务类专业为主。为此,各校实际开设的“独立专业”专业并不多,也就90个左右。每年计划招生人数也以该校的主打专业为主。

2. 部分专业设置存在盲目性。从中职学校热门专业中发现,交通运输类、信息技术类这些专业的学生人数较多。首先,这些专业毕业市场处于旺盛时期,而一些职业学校打着以就业为导向设置专业的幌子,盲目跟风追寻热门专业,专业划分过细,课程内容过于狭窄,导致人才过剩。其次,财经商贸类专业办学成本较低,开办速度较快,由于这些专业一般不需要实验设备,以理论教学为主,导致专业设置数量增多,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第三,专业设置整体基本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但是第三产业的专业数量较多,专业结构不平衡,使結构上产生一定的差异性。

3. 专业设置及调整过程缺乏与企业深度合作。从近几年中职学校与当地校企合作、顶岗实习尤其是毕业生的就业去向来看,专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的契合度不高。专业设置与用人单位的职业岗位不对接,市场针对性不强;专业名称不规范,校企合作缺乏深度,多为简单的人力输出。

三、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的适应性分析

2018年上半年,红河州实现生产总值682.83亿元,三次产业比重为:9.5%∶47.1%∶43.4%,相比较十二五期间三产比重为“15.2%∶46.5%∶38.3%”。可以看出红河州的产业经济正面临着升级转型,产业布局结构为“二、三、一”,产业发展趋势表现为:第一产业逐年下降,第二产业发展稳定,第三产业逐年提高。从三大产业就业结构发展趋势来看。近年来,第一、二产业的从业人员逐渐下降,而第三产业的从业人数在逐渐上升。要更好的适应红河州地区的经济发展,就应该根据产业机构的升级模式进行中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才能更好的与红河州人才需求以及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相匹配。

(一) 第一产业的专业适应性分析

从红河州产业结构来看第一产业的从业人员比例仅为3.9%,而20所中职学校专业设置中第一产业专业计划招生比例5.31%,从业人员比例低于计划招生比例。但是从计划招生人数1200人来看,培养的这部分农林牧渔类专业人才并不是全部从事第一产业的生产和管理工作。因此红河州第一产业的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是比较适应的。

(二) 第二产业的专业适应性分析

红河州第二产业的从业人数比例为42.5%,专业设置、计划招生比例总体低于产业结构和从业人数比例。说明第二产业的专业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远远不能满足第二产业的发展速度。但是根据中职学校开展第二产业的现状和招生情况来说,第二产业的专业难度大,在培养人才层次上更多的依赖高职和本科的教育。加工制造类专业主要有数控技术、模具制造技术、机电技术应用等专业,总体上还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

(三) 第三产业的专业适应性分析

红河州第三产业专业设置与产业经济结构的适应性存在一定的差距,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为53.6%,可以看出从业人数比例低于专业设置、专业计划招生人数比例。也就是说招生人数超过市场需求时,表示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已经饱和。其原因主要是随着红河州战略地位的提升,区位优势的显现,高铁、机场、高速公路等基础交通设施的不斷完善,大力发展旅游业,红河州中职学校也看到了发展的巨大潜力,纷纷调整了发展定位,积极投身于相关专业的布局和建设中。另外是由于第三产业的专业设置门槛和办学成本相较于第二产业而言较低,不少中职学校追求“热门”专业的短期效应,对学生具有吸引力,但却造成了部分专业就业率低,从相同专业开设学校数量来看,红河州中职学校的专业设置重叠性强,雷同度高,缺乏“特色”。如汽车维修专业,20所学校中有10所学校开设有此专业;导致部分学生毕业时从事的专业不对口。从事第三产业所需要的人才并不是很多,中职学校培养大量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才,但实际上社会需求并没有那么大。

新时代要求产业不断升级,地方政府对当地产业也进行结构性调整,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是云南省红河州的产业发展趋势。中职学校要进一步加快发展就必须要与产业发展相适应,要将专业设置紧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才能够培养出合格的技能型人才适应于产业需求。

参考文献:

[1]陶红,王玉婷.广州市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研究[J].现代教育论丛,2013(6),87-91.

[2]朱明苑,曹晔.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适应性探究[J].职教通讯,2012(34),15-22.

[3]红河州现代物流业发展规划(2016~2020).

作者简介:

郭静轩,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云南红河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专业设置中等职业学校产业结构
私募股权投资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在西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中的作用
城镇化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我国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的差异研究
关于职校生就业与学校专业设置的思考
江海联动开发与区域高职专业设置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培育学生职业精神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