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生物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2019-08-14吴永贵

读天下 2019年19期
关键词:课堂改革生物教学学习兴趣

吴永贵

摘 要:激发兴趣、提高兴趣、保持兴趣是保证教学有好成果的关键,只有让学生对课堂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和爱好,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在生物教学中有目的地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学好生物学的最好办法。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强大动力和内在力量,兴趣对学生的智力起着促进作用。本文主要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三个方面论述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教师只有在教学中不断地激发、提高、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才能轻松、愉快、自觉地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生物科学素养,适应生物科学技术新时代的发展。

关键词:生物教学;课堂改革;学习兴趣

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科学之一,《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新的期望:使每一个学生通过学习生物,能够对生物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使他们对今后的职业选择和学习方向有更多的思考;能够在探究能力、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方面有更好的发展;能够在责任感、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方面得到提高。教师怎么才能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呢?答案是:在生物教学中,时时有目的地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造欲呢?

一、 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 利用实物、图片、影像资料、多媒体等直观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在教学中,合理地使用实物、模型、录像及课件等多种媒体进行直观教学,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中,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一种新型的现代化教学方式,集图、文、声、像的综合表现功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更是使学生跳出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延展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如在讲“被子植物的一生”一章时,要本章的导入时,给学生播放一个植物种子萌发、生长、开花、结果、衰老、死亡的小视频,将植物漫长的一生缩短到几分钟,不仅能一下吸引学生的注意图,还能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住植物的生命史,从而轻易的理解了“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种生命周期现象。

(二) 利用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我们的日常生物中,时刻发生着许多有趣的生命现象,这些都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好事例。比如:为什么水果容易腐烂?为什么熟香蕉能催熟其他水果?发芽的马铃薯为什么不能吃?同样是茎,马铃薯、荸荠、洋葱、水仙、藕、仙人掌的茎为什么差异就这么大呢?玉米为什么会长“胡须”呢?这些问题一抛出来,立马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甚至还能起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二、 提高学生的兴趣

(一) 鼓励学生质疑,提高学生的兴趣

明人陈献章说:“前辈谓学者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疑能增进兴趣。读书如能以疑见读,其味无穷。大科学家爱因斯坦一生对读书始终兴趣十足,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总是带着疑问读书。疑,常常是获得真知的先导,是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比如有学生问:“刚装修好的房子不要马上住?输液前为什么护士要用橡皮管捆扎手腕?”对于学生的质疑应该充分肯定,并适时的给予鼓励、表扬。教师只要善于把握机会,鼓励质疑。在摆出矛盾,不断激化矛盾的过程中,学生的矛盾心理、求解心理就会非常强烈,对对立的双方中的一方,就会产生怀疑,强烈的求知欲便随着浓厚的兴趣一起产生了。

(二) 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兴趣

生物学是以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利用好实验可以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通过实验接触到一些感性的知识,而且实验能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对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实验。如实验“观察蚯蚓”中要求观察其外形及运动,通过观察学生知道了蚯蚓分泌黏液使体表保持湿润从而进行呼吸,通过观察学生知道了蚯蚓在干燥的纸上依靠扭来扭去进行运动。通过实验让学生积极主动的获致有关蚯蚓的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做好家庭实验。作为科学教师,要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为主的学习活动。通过预先布置课外实验,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创造性地设计实验,动手操作,仔细观察,自主探索。同时,教师也把自己的实验设计和实验结果提出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这样的教学活动才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科学的方法,理解科学的本质,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

三、 通过鼓励学生创新保持学生的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句话:“若教师不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给脑力带来疲劳。”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兴,鼓励学生创新。如教“种子萌发”时,除了采用书上介绍的实验方法,教师还要求学生自行设计出新的“种子萌发过程”的实验方案,采用多种种子,多种种植环境,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有的学生用瓶盖子、广口瓶甚至使用小盘子等作为器材,在里面放一些浸湿的海绵或皱纹纸,把稍微浸胀的种子放在海绵或纸上,每天洒少量的水,没过几天种子就发芽了。这样,学生能仔细地观察种子萌发的全过程。有的学生还做了详细的观察记录,经教师的指导,整理成了观察小论文。教师只要及时对这些设计新颖、科学合理又切实可行的创新设计给予肯定和表扬,就一定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开拓和发展,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如能不断地激发、提高、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一定能启动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打开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大门。让学生在轻松、愉快、自觉地学习中,全面提高自身生物科学素养,适应生物科学技术新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生物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2][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

[3]生物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吴永贵,广东省佛山市,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佛山市萌茵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课堂改革生物教学学习兴趣
浅议培养小学生在语文课堂的想象力
从渗透人文素养的角度论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学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对新课改下高中生物教学的反思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如何推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