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诵读经典诗文走进语文课堂教学

2019-08-14吴芳

读天下 2019年19期
关键词:经典诵读语文课堂

摘 要:关于诵读经典的意义作用,唐代诗圣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宋代水利专家刘彝则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清朝文学家孙洙在《唐诗三百首序》中也说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因此可见,如果让学生从中学开始就诵读了大量的古今名篇佳作,不仅积累了丰富的语言材料,而且逐渐提升他们的读、说、认、写等语文能力和人文思想。

关键词:经典诵读;语文课堂;进入

目前,我校把诵读经典诗文作为语文教研教改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经过两年来的摸索实践,成功使诵读经典融入语文教学,两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创新语文教学模式,从而使我校语文教学改革和思想教育又迈上一个新台阶。下面我谈一谈诵读经典走进语文教学带给我的几点体会。

一、 诵读经典,提前营造課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为了避免诵读经典流于形式和摆设;开学初,老师就充分考虑学生年龄、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的要求,筛选经典内容,整理打印,分发给学生,并教他们理解诵读。在课前3分钟,由老师或班长带领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配乐诵读规定的经典。可以全体、分组、分角色或师生接龙等不同形式的诵读比赛,提前营造课堂氛围。例如在教《春》《济南的冬天》《秋天》《猫》《绿色蝈蝈》等课文之前,先让学生集体或分组背诵比赛老师早规定的有关花草虫鱼的经典诗句。如《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咏柳》《钱塘湖春行》等;然后师生接龙背诵,我背上句“小荷才露尖尖角”,学生接背下句“早有蜻蜓立上头”;我背上句“两只黄鹂鸣翠柳”,学生接对下句“一行白鹭上青天”;我说下句“树荫照水爱晴柔”,学生回应上句“泉眼无声惜细流”。这样课前琅琅书声和对答声,盘活了经典诵读,激发活跃气氛;让课前的嬉闹玩耍的3分钟变成享受学习的3分钟。这样不仅有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学生逐渐积累知识,顺利进入上课环节。

二、 诵读经典,活跃课堂气氛,优化语文教学。

要让经典诗文进入语文课堂教学,使之成为常态化并活跃、优化课堂教学,老师就必须针对不同教材,设计不同教案。当老师上课时,应适时(或课文导入时或分析中或结尾拓展时)启发引导学生即兴情境吟诵、配乐吟唱或诵读比赛、模仿表演;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入情、入境,徜徉在课文的意境中,从而达到了经典诵读与语文教学艺术的完美融合。例如我在教《宿新市徐公店》诗时,让学生一边欣赏稀疏的篱笆、悠长的小路、如伞的绿树、飞舞的蝴蝶、金黄的菜花等美丽图画,一边听着抑扬顿挫的配乐朗诵,学生潜意识的想象自己是画中的主角,仿佛走进诗中的恬静安逸田园意境,从而理解诗人此时此刻心境。再经过反复诵读,学生就能把握课文的中心思想。小学语文课写人记事、状物课文占比例较大,毕竟经典诗文编入小学语文教材屈指可数,写人记事、状物课文占比例较大。因此教师就应该根据教材特点,适当在上课时穿插经典内容,加深理解、活跃课堂,达到优化课堂的目的。

三、 诵读经典,积累感悟词汇,提高写作素养。

目前学生写作文的积极性和水平普遍不高,言之无词和言之无物是学生作文中经常出现的最突出的两大问题。究其原因是当前学生阅读量偏少,阅读面偏窄,经典诗文的积累偏少,文化积淀太少;写作运用就更少。因此要想写好作文,就要不断地诵读经典,积累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在诵读经典中,往往体验到的不仅是精美词句,生动的修辞;还有铿锵的音韵和精巧的谋篇以及它表达的情感美、节奏美、音乐美和意境美等。正如俗话所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在作文教学时,我要求学生收集并理解背诵有关的名言佳句:例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励志),“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勤奋),“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友爱)“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诚信),“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奉献),“春风又绿江南岸”(写春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入荷花别样红”(写夏天)“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写秋天),“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写冬天)等等,然后设计作文题目,教会一些写作方法思路;鼓励他们大胆运用佳句名言。例如我班何秋芳同学在作文《我的母亲》中写道:我母亲都用那辆旧的摩托车送我上学,摩托车在凹凸不平的乡村小路上穿梭,还不时发出吱吱响声,我在背后看着母亲满头尘土,又想起昨天我们一起朗诵唐代诗人孟郊写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此时,我鼻子一酸,眼泪沾湿眼眶……尽管学生有时只能用上一两句,但我从不吝啬赞美评价语言。因此,大多数学生写作的自信心树起了,经过这样以读助写的写作训练,他们的作文水平确实提高不少。这正所谓“多读胸藏万汇,勤写笔下生花”啊!

四、 诵读经典,促进语文教改,提升了教学理念。

在“让诵读经典走进语文教学”的实践活动中,我明白:只有“常流水”老师才能驾驭好“一杯水”的学生。我除了经常和学生一起诵经外,还利用课余时间查阅经典名著资料如《论语》《道德经》《弟子规》以及李白、杜甫、苏轼等名人的唐诗宋词,汲取了大量古诗文的精华。我通过不断地充电学习,两年下来,做了几本读书笔记,古诗文素养得以提高,教学观念得以转变,走出了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逐渐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逐渐提升了教学理念。我终于明白了诵读经典诗文教学宗旨,它不是追赶时尚图光鲜,也不是哗众取宠赚吆喝;而是实实在在的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更是弘扬民族优秀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两年来,我不断探索实践,尽管校园绿肥红瘦,但我“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因为我欣喜看到在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前提下,我能将国学经典诗文与语文课堂教学有效的结合起来,让语文教学充满生机活力。感谢语文经典教学,是它让我班孩子们的语文学习成绩有了质的飞跃,让我尝到课改的甜头;感谢语文经典教学,是它让孩子们从小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享受快乐经典人生。

参考文献:

[1]刘梅仙.小学语文课堂开展经典诵读研究[J].华夏教师,2018(30):54.

[2]魏冬.开展经典诗文诵读 提升学生人文素养[J].甘肃教育,2018(15):105.

作者简介:

吴芳,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宾阳县新桥镇三友学校。

猜你喜欢

经典诵读语文课堂
巧用应答器,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实效
浅谈游戏化教学提升低年级语文课堂实效的策略研究
追求快乐的语文课堂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语文课堂生成资源运用例析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如何将“经典诵读”融入到初中语文教学中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实践与思考
经典诵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施及其研究
让伏羲教育的阳光沐浴着孩子们健康成长
唤醒、发掘、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