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幼儿阅读活动中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探究

2019-08-14罗富琴

读天下 2019年19期
关键词:阅读活动中国传统文化幼儿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对于教育的重视程度越发提高,前几年,我国的传统文化流失非常严重,我国相关部门严格要求在教育的进程中向学生渗透传统文化,以求拯救当前我国的传统文化流失的现状。幼儿园作为教育体系下的一部分,有责任承担起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让幼儿能够在人生的伊始阶段就感受相应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此来协助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本文就幼儿阅读活动中应该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初步的探析。

关键词:幼儿;阅读活动;中国传统文化

阅读活动是幼儿园的众多教学活动中的一种,旨在以幼儿作为教育主体,尊重幼儿的感受以及激发幼儿想象力,对其予以充足的指导,让幼儿能够在生活中、游戏中、乐趣中有所习得,在新时代的要求下,我国对于幼儿阅读活动进行了更加明确的要求,优秀传统文化如何渗透到幼儿阅读活动中成为了广大幼儿教师探索的问题,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务,有效成功提高幼儿对传统文化认知将会为其今后的学习发展带来良好的帮助,而且还有助于提高当前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让更多人能够对其予以充足的认识,强化传统文化的社会地位。然而,幼儿阅读活动中应该如何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呢?

一、 利用绘画形式提高幼兒阅读能力,强化幼儿对中国传统节日及优秀文化的初步认知

3~6岁的幼儿阅读往往是培养幼儿对生活中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趣,利用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的兴趣。幼儿的想象丰富,仅仅是在文字上的阅读常常无法让幼儿感受到乐趣。教师尝试利用绘画的形式来深化幼儿的阅读能力,让幼儿在画标记、画符号、画生活中的花、鸟、动物、人的活动的过程中逐步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绘画一直都是我国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之一,是文人陶冶情操的方法之一,利用绘画形式展现阅读内容不仅仅可以提高幼儿的接受能力,而且还可以让幼儿有直观上的感受,明晰相应的绘画模式,绘画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重点是突出我国的传统文化。如:大班幼儿画生肖、自制《十二生肖》书、亲子绘画《快乐的春节》《元宵节的汤圆》,端午节画《赛龙舟》或《多彩的粽子》等,进行阅读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将自己喜闻乐见的物品、亲身感受的传统节日活动通过画笔画在纸上。

由于幼儿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因此其往往能够充分地绘画出自己想要的内容,教师需要注意,为了弘扬我国的绘画传统,所选择的材料尽量以水笔、毛笔、宣纸、墨水等等,这些原材料的应用将会极大程度上地改变幼儿对于绘画的认知,幼儿在后续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常常能够迅速明晰图画书中的内容知识,并且还强化了自身对于传统绘画模式的认识。简单来讲,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将图画书中的极少文字生动地朗读出来,幼儿在听、阅、读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利用绘画形式展现出自己所思、所想。幼儿在绘画的过程中逐步明晰中国的传统文化,这是一大重要手段。例如,在幼儿观看动画片《西游记》的活动中,教师让幼儿根据书中所讲的内容,展开自身的想象力,利用各种原材料来进行自由绘画,这样做不仅仅扩张了幼儿的文化视野,而且还极大程度上地提高了幼儿对于中国经典名著的初步认识。

二、 创设阅读经典名著图画书的环境,培养幼儿对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喜爱之情

事实上,在我国的发展过程之中,最具有传统文化特色并且广为人知的读物非四大名著莫属,幼儿作为想象力以及跳跃性思维的集合体,往往对于新颖的故事情节非常感兴趣,而反观当前我国的中小学生却往往无法深入到四大名著的阅读当中,其根本原因在于学生认为古典名著的句子太过枯燥乏味,学生往往更加愿意去阅读漫画书等等,这种教育模式非常普遍。所以,必须从幼儿阶段就对其进行相应的渗透,加强对于幼儿的经典名著渗透,强化幼儿对传统节日的认识,这样在其后续的学习过程中便能深入到名著之中,并对其进行阅读。虽然幼儿的想象力以及跳跃性思维使得其常常能够迅速深入到名著之中,但这也不过只是非常短暂的,长此以往,幼儿必然会对名著阅读失去兴趣,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活动引领的时候能够充分尊重幼儿、积极调动幼儿主动阅读的情绪,教师可以利用富有大量插图的名著绘本来为幼儿进行相应的渗透,在后续的过程中可以在集体教育教学活动中为幼儿播放《西游记》的音乐、歌曲、动画片等,培养幼儿对名著的喜爱之情,让幼儿初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这样奠定将来学习之基,才能保证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幼儿心田生根。

三、 利用小故事激发幼儿对经典的兴趣,提高幼儿诵读能力

3~6岁幼儿阅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教师选用古老的,口口相传的故事、童谣、方言来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三字经》是我国历史长河下的重要文化结晶,其中的词句朗朗上口并且句式整齐。教师在开展幼儿阅读活动的过程中,让幼儿在无形之中喜欢上阅读。在幼儿一日活动中,教师可以先利用幼儿喜欢听故事的天性来为其讲解小故事,幼儿在听到老师要讲故事后,往往会非常安静的进行聆听,教师就可以采用一些来自《三字经》中的典故来为幼儿进行讲解,例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等等,这些小故事在讲解完后,往往能够迅速激发幼儿的阅读动力,教师此时就可以趁热打铁,展开《三字经》的诵读活动,潜移默化地渗透中国传统文化。

四、 结束语

总而言之,目前我国的传统文化流失现象仍然存在,作为我国宝贵的传统文化,这种精神财富绝对不能丢失。从幼儿园开始应该在一日生活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尤其在幼儿年龄尚小,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所以教师应该大胆探索幼儿阅读活动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教学活动,以此来提升当前我国传统文化的高度、广度,让更多的人明晰中华传统文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参考文献:

[1]农明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渗透性研究[A].《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科研成果集(第十五卷)[C].《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研究》总课题组,2018:5.

[2]宋梅华,徐晓坤,李爱香.初探幼儿园实施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有效策略[J].教育现代化,2016,3(14):131-132.

[3]伊志.幼儿文学作品中的传统文化因素嵌入研究[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16,32(4):82-85.

作者简介:

罗富琴,四川省成都市,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童蒙幼儿园。

猜你喜欢

阅读活动中国传统文化幼儿
幼儿美术作品选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浅析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倡导全民阅读 建设书香城市
从《百鸟朝凤》看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
河南民歌的艺术特征分析
开展语文课外阅读的有效策略研究
幼儿画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