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激发极化法在安徽查册桥金矿勘查区中的运用

2019-08-14

世界有色金属 2019年12期
关键词:磁化率激电北东

周 明

(安徽省地勘局三一一地质队,安徽 安庆 246003)

安徽东至地区处于扬子陆块北缘,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南外带,即江南过渡带[1]。近年安徽省地矿局311地质队在东至查册桥矿区发现赋存于奥陶系与志留系断层界面的牛头高家红土型金矿[2],其后在中深部发现原生金矿体,并在矿区南侧发现多个金矿段,现金矿规模已接近中型。前期工作初步认为区内矿化受地层-构造-岩浆热液综合控制,区内岩浆岩成岩时间在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之间(142 Ma~148 Ma),金矿体形成时间集中在142 Ma~100 Ma阶段。通过对区内成矿流体包裹体的研究,结合区内地质条件、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岩浆岩成因年龄及金矿床的成矿年龄,进一步证实查册桥金矿是受控于断裂构造及燕山期中酸性岩浆岩的多阶段叠加形成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3]。

1 查区地质简介

查册桥矿区在区域上处于下扬子台拗和江南台隆中部的过渡部位,其中江南隆起带北部的江南断裂与高坦断裂之间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南外带[4]。该带内西段的东至成矿区成矿具一定成矿特色,主要形成以中低温热液为主的铅锌金等矿床。北东向郯庐断裂、头坡断裂及长江深大断裂位于查区西北,其中长江深大断裂的一枝即东流-马鞍山断裂经过查区西南部;北东向高坦断裂经过查区北部,江南断裂位于查区南部;北东东向东至断裂、殷汇-葛公断裂经过查区西部和东部。上述区域性断裂形成菱形网状断裂构造格架,并控制区域上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

2 查区地球物理特征

本次工作对区内主要岩性的磁化率参数进行了测定。测定磁化率参数使用仪器为挪威产SM-30磁化率仪;测定方法为野外露头及系统采集新鲜岩石标本测定。物性磁化率参数统计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测区岩矿石磁化率花岗闪长岩最高;粉砂岩次之;灰岩、页岩以及花岗斑岩的磁化率值均较小较小。各种岩(矿)石类型的磁性特征区别较明显,花岗闪长岩表现出明显的高磁化率特征;其他的岩石表现为较低磁化率特征;而大理岩等表现为较低的逆磁化率特征。且云斜正煌岩也没有明显的磁化率异常。

表1 查区岩石磁化率统计表

电性特征。测区内主要岩矿石是细砂岩、粉砂岩、灰质白云岩等,其电阻率值较高,呈高阻显示,一般为n×102~n×103Ω·m;第四系覆盖层较薄,视电阻率值较低,一般为n~n×10Ω·m;通常岩浆岩电阻率值显高,沉积岩电阻率值显低,而变质岩电阻率值则介于两者之间,变化较大;当有一定规模的断裂构造、侵入岩体和矿(化)体等存在时,地层电性会出现显著变化。电法就是利用测区地下不同岩性地层间以及岩(矿)体与围岩间的电性差异来达到辨别不同地质体的目的。

表2 查区岩心标本电性测定统计表

由统计表可以明显的看出各岩层的视电阻率与围岩相差较大,所以激电测量方法在查区是完全具有物理前提的。

3 物探成果解译及讨论

3.1 磁测成果解译及讨论

图1 高精度磁测ΔΤ等值线平面图

由ΔT等值线平面图(图1)可见,区内磁异常总体走向呈北东向。从测区总体磁场分布特征来看,区内构造较为复杂,磁异常受构造控制的特征较为明显。异常总体上规模较大,形态较完整。航磁异常地面基本得到验证。查区磁异常通过化极延拓之后,深部磁性体表现为一个完整的磁性异常体现象。

查区C-5异常整体形成区内花山环形磁异常,该区磁场环形特征明显,整个异常呈等轴状。在该异常中心部位,磁异常低缓,磁场强度0nT~20nT,由中心向四周逐渐增强,磁场强度增大,并形成局部磁异常,已知花山岩体位于低缓异常区内,周围有里廖(C-5)等岩体出露。由异常中心向外,侵入岩体规模逐渐变小,埋深逐渐变浅。推测低缓异常是深部隐伏岩体引起。在这种有利的环境下,有利于形成工业矿床,为重要的找矿标志。可能有与铜山岩体相似的控矿作用。

3.2 激电中梯测量成果及讨论

查区开展的激电中梯测量,主要是为了全面了解及控制查区内的异常形态及规模。本次查区范围激电中梯测量根据磁测的结果布置了7条测线的中梯剖面测量。

在外廖、茶岭、牛头高家等地均呈高视电阻率出现,其对应为奥陶纪地层。其余均显示较低电阻,呈锯齿状。马田一带电阻率十分低,此段对应南华纪地层,通过ZK1认证,孔内南沱组和休宁组地层岩性破碎,为含水层,引起极低视电阻率异常.视极化率异常主要呈NE向,多沿断层带分布,对应于视电阻率低异常带。高极化异常主要分布于里廖岩体北西侧,外廖、茶岭一带,南部马街、西畈一带受断层及后期岩浆活动影响明显,局部对应有较强的土壤异常。此外,里廖岩体接触带也见局部极化率异常,可能为岩体与地层接触带局部蚀变矿化引起。

图2 0线激电测深视电阻率、视极化率拟断面图

3.3 激电测深成果及讨论

0线剖面位于牛头高家金矿点上,剖面地表出露为硅化蚀变岩(硅化帽,原岩可能为奥陶系灰岩)、志留系高家边组泥质粉砂岩、粉砂岩,区内有多条断层穿过。从ρs图(图2)上看,该测深剖面明显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电阻率普遍为低值,深部为高阻体。造成上部的低阻现象的主要原因为强风化层中空隙发育,且含较多粘土、溶洞等含水层。深部高阻体为奥陶系红花园组大理岩引起,与钻孔验证结果相符。从ηs图上看,浅部及剖面深部视极化率相对较高,其他异常以单点的形式零星分布。

在此剖面上共施工了6个验证钻孔,分别为ZK1-ZK6等,从钻探结果上看,本地区金矿体主要赋存于浅表强风化层中,矿石类型主要为含岩块粘土、硅化蚀变岩和褐(黄)铁矿化、褐铁矿化花岗闪长斑岩,本条剖面共控制4层金矿体,其中Ⅰ号矿体范围大、品位高,与极化率异常对应较好。

4 含矿性的指示作用

本区激电中梯测量成果中反映出一系列北东向高阻带,高阻异常对应地层较好;激电测深高阻条带状异常指示出志留系与奥陶系断层接触带界面,显示氧化界面以下为高阻体,验证结果为大理岩,局部极化率异常可能与构造、黄铁矿化有关。

通过激电中梯及测深剖面可以大体圈定出含矿段面积和厚度,含矿段异常总体反应为低阻高极化现象,在硅化较强的位置表现为高阻高极化现象。通过已施工的验证钻孔成果,总结认为激电方法在此区反应较明显,成果对应较好。

5 结语

综合上述物探分析推断成果,可以看出查区金多金属矿体主要受岩浆热液及北东向、北东东-近东西向构造破碎带和层间破碎带控制;矿体富集部位则受多期构造叠加制约。在金矿赋存地段土壤化探异常对应较为明显,且附近有岩脉分布,对应的地表有构造破碎和矿化现象,在ΔΤ磁性高低磁异常的接触部位,并结合北东向的低阻高极化异常与高阻高极化异常作为本区物探找矿模型。本区已发现的几处矿段均具有以上特征,而在查区南侧东边-鸡公尖矿点、路源矿段东、西两侧北东向及近东西向构造破碎带等位置还有与上述地段特征相似的部位,在综合异常较好的靶区的深部还有继续寻找这种金及多金属矿的潜力,其含矿性有待于下一步工作查证。

猜你喜欢

磁化率激电北东
电场背景下手征相变的临界线
定量磁化率成像在孤独症儿童脑铁含量的应用研究
大功率激电测深方法在豫西董家埝银矿床勘查中的应用
高频大地电磁测深与激电中梯在金矿勘查中的应用研究
大功率激电测量在冀北温家营—马家沟银多金属矿勘查中的应用
激电联合剖面在判断矽卡岩型矿床矿体产状中的应用
河北省寿王坟银金多金属矿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地震孕育过程中地下磁化率结构的变化分析
罗平金鸡峰丛“种”在油菜花田间的群山
基于超拉普拉斯分布的磁化率重建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