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方法探析

2019-08-13王杨沈菱菱李晓伟

山西农经 2019年10期
关键词:玉米栽培病虫害防治高产

王杨 沈菱菱 李晓伟

摘 要:玉米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应重视玉米栽培技术。着重探究提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措施,加强玉米病虫害防治,并提出相应的工作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玉米栽培;高产;病虫害防治;策略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0-0117-01         中国图书分类号:S435.13;S513        文献标志码:A

1  高产栽培技术探究

1.1  选地和整地

为了提高玉米种植的产量,在实际种植中,需要考虑到玉米根系、生存能力、根茎等诸多问题,选择合适的种植土壤,为玉米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倘若种植的环境相对较干旱,可以通过定期灌溉和施肥等措施,为玉米的正常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在玉米种植之前,须精耕土壤,保证土壤湿润。为了提高玉米的种植产量,需要全面加强温度、土壤、光照等方面的工作,加强玉米生长基础条件建设,选择合适的种植地,以提高玉米产量。

1.2  选择合适的品种

为了提高产量和质量,除保证玉米种植所需的养分和水分外,还要结合具体的种植环境,选择合适的种植品种,以有效提高玉米产量。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玉米品种越来越多样化,而不同品种的玉米抗旱性、抗病性、抗寒性、抗涝性都有很大差异,所以要选择适合的品种。

1.3  合理密植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种植密度也会直接影响产量。玉米生長需要光照,倘若玉米种植密度过大,会造成田间阴郁,影响玉米生长,降低了玉米传粉、授粉的效果,导致玉米减产。为了有效提高玉米产量,则需要结合具体的种植环境,合理密植,为玉米的正常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在玉米种植过程中,为了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可以采取生物防治的方式,结合间种或套种的模式,在提高玉米种植产量的同时,提高玉米的经济效益。

1.4  加强田间管理

玉米的生长周期相对较长,而在种植过程中,应加强田间管理工作。玉米的生长周期分为播种、出苗、开花、灌浆、成熟等多个环节。而加强田间管理工作,能够及时发现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以提高玉米种子的出芽率和幼苗的成活率。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和施肥管理,减少使用化学药剂,提高玉米的抗病性。同时,在田间管理过程中,一旦发现玉米植株死亡的现象,要及时做好补苗工作。

2  加强病虫害防治的策略

2.1  化学防治

玉米大斑病将直接影响玉米叶鞘和苞叶正常生长,进而导致玉米植株出现病斑,严重影响玉米的正常生长和授粉。在玉米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玉米病毒的影响,使玉米植株很容易感染矮花叶病,进而出现绿色的条和点。这种病易扩散,导致玉米植株大量死亡,降低玉米产量。可以通过喷洒化学药物的方式,及时控制玉米病虫害,防止病毒和虫害进一步蔓延。通过喷洒相应的除虫剂、杀菌剂、杀毒剂等化学药剂开展玉米病虫害防治工作,能够获得较好成效,该方法也相对简单,有很强的急救性,能有效避免地域和季节性的限制。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发现,长期使用化学农药,会增加病虫害的抗药性,降低病虫害的防治效果,同时还会对农产品、空气、土壤和水域造成污染,严重危及生态环境。

2.2  生物防治

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可以通过生物防治的方式,全面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为玉米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通过间种和套种的方式,合理密植,借助相应的生物来降低有害生物种群密度,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可以通过微生物防治、寄生性天敌防治和捕食性天敌防治等多种生物防治方式,全面加强玉米种植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同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相对于化学防治来说,生物防治能够有效提高玉米病虫害防治的效果,同时减少化学农药的用量。但生物防治的效果相对较缓慢,利用生物防治来加强病虫害的控制工作,需要选择合适的种植品种,以有效避免所选的品种与玉米植株发生竞争现象,通过互利共生的方式,为玉米植株提供充足的养分,同时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

3  结束语

玉米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提升玉米栽培技术,增加玉米的产量,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因而在现阶段玉米栽培过程中,需要全面加强高产栽培技术的研发,加强病虫害防治工作,为玉米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猜你喜欢

玉米栽培病虫害防治高产
我国育成高产高抗水稻新品系
玉米高产栽培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措施
覆膜与农机农艺技术组合在北方玉米栽培中的应用
玉米高产优质高效益简化栽培新技术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