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山西省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思考与建议

2019-08-13李秀川

山西农经 2019年10期
关键词:建议农业

李秀川

摘 要:针对山西省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存在的农村劳动力缺乏、农业生产基础薄弱、科技支撑作用发挥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推进现代种业和农业科技创新、加大适宜山区的农机研发等措施,以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

关键词:农业;生产体系;建议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0-0057-02         中国图书分类号:F327       文献标志码:A

1  山西省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现状

从耕地质量情况看,山西省山多地少,土壤贫瘠,耕地质量总体不高,旱地占70%,山地占70%,6°~25°的坡耕地面积占耕地总面积的35%以上。

从水资源利用情况看,山西省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匮乏,水资源主要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干旱发生频率高。山西省水资源地区差异较大,由东南向西北递减,东部山区和东南部地区水资源相对丰富,西部和北部地区水资源相对贫乏。

从良种应用情况看,近年来山西省种业工作持续推进,形成了较完整的现代种业发展政策体系。同时,种子企业逐步成为山西省现代种业发展的主体。

从农机装备应用情况看,山西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8%。小麦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93%,基本實现全程机械化。玉米、马铃薯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79.7%和65%。

从畜牧养殖生产情况看,肉、蛋、奶产量基本满足山西省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

从农业科技支撑情况看,山西省狠抓优良农牧品种和“节水、节肥、节药、节种、节能”技术研发,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全面发展,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等减肥增效技术和秸秆还田、地膜覆盖集雨保墒等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2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劳动力缺乏,农民科技素质有待提高,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加强。目前,具有较高文化的青壮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多是留守的妇女和老人。大部分农村留守劳动力文化程度低,思想保守,接纳新鲜事物的速度较慢,生产技能落后。农技推广服务机制不健全,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设施条件较薄弱,推广人员老化、素质不高,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问题尚未根本解决。

二是农业生产基础薄弱,耕地生产能力和水资源利用率有待提高。山西省耕地2/3以上是山地,且2/3以上是旱地,耕地地力水平较低,总体生产能力不高。农业生产水资源利用率低,目前山西省平均灌溉水利用系数为0.53,低于全国0.546的平均水平。自然降水集中在7—9月这3个月,其时空分布和农作物生长严重错位。而且降雨多以暴雨形式发生,造成水土流失,降水利用率仅42%左右。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20%~25%的降水利用空间没有得到发挥。

三是原创良种和小农机研发及应用水平不高。山西省旱地小麦只有一半应用本地品种,水浇地小麦全部为外地品种;玉米缺少大面积应用品种,都是小规模作战;蔬菜品种70%以上是进口品种。山西农机工业规模普遍偏小,缺乏龙头企业,缺乏带动性和规模效应强的整机产品、系列产品和成套产品,在产品结构、产业规模、资金投入、技术创新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适合山西省特色农业种植的马铃薯全程机械化配套机具、小杂粮全程机械化配套机具、牧草收获及设施农业机具等,研发明显滞后。

四是科技支撑作用发挥不足,农业科技创新任务艰巨。首先是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基础性研究滞后,商业化育种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原创新品种和新技术数量不多,育种人才匮乏。其次是农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不足,农科教部门相互联系不紧、衔接不畅,科研力量分散,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强。再次是农业科技创新成果不足,生物技术、现代种业、农产品加工等关键技术和关键环节的攻关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最后是农业技术供给与需求不匹配,科研成果转化率低,技术推动产业进步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3  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的建议

一是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强化水资源集约高效利用,夯实有机旱作农业发展基础。严格执行耕地保护制度、政府领导干部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离任审计制度,建立健全“划、建、管、护”长效机制,禁止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严格实行耕地“占一补一”“先补后占”和“占优补优”,守住“5 757万亩(383.8万hm2)耕地红线”。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积极引进社会资金,加快建设高标准农田,开展中低产田改造,着力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培肥地力。实现田、土、水、路、林、电综合配套,稳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增强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推行集约高效的节水措施和用水制度。

二是推进现代种业创新,为有机旱作农业发展作好种子资源储备。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建立种质资源库。加强动植物、蚕桑等种质资源保护和创新利用,加快动植物优良新品种选育。集中科研力量开展抗旱品种育种技术攻关,加快抗旱节水新品种的选育推广应用。要注重本地品种选育和提纯复壮,加快培育和推广一批适宜山西立地条件的特色有机旱作农业生产和适宜机收的突破性新品种,让抗旱节水品种选育成为山西种业新的增长点。

三是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逐步建立有机旱作农业技术体系。以“山西农谷”为主体,整合周边各类园区相关要素资源,积极争取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把“山西农谷”真正建成立足山西、面向全国的功能农业研发高地、农业科技创新高地和技术示范推广平台。整合农业科技资源,完善协同机制,强化部门协作,促进产学研、农科教紧密结合。设立农业科研自主创新专项扶持资金,建立和完善以财政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农业科技投入机制。完善科研立项和成果转化评价机制,推进科研成果权益分配改革,促进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推进特色有机旱作农业技术集成创新,集成组装一批高产高效、资源节约、节能环保、环境友好的技术模式,逐步建立有机旱作技术体系,充分发挥科技对山西省特色现代农业发展的保障和支撑作用。

四是加大适宜山区的农机研发,为有机旱作农业发展提供技术装备支撑。围绕山西省特色农业发展要求和农产品机械化生产需求,加快推进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示范推广轻便耐用、经济实惠、环保低耗的中小型动力机械和耕、种、管、收等关键生产环节适用机械。推进农机、农艺融合技术,提升农机装备水平。开展新型高效农业机械研发,推广一批适宜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环节的新机具。加大蔬菜、饲草生产机械装备研发和示范应用的力度,研发试制适宜山西省杂粮、果园、中药材、畜牧业生产的机具。促进高效、低耗的智能农机产品研发,引导农机企业大力发展智能型、复合型、环保型的新型农机产业。

猜你喜欢

建议农业
数据分析挖掘在农业统计分析中的应用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张北“未来农业”
过剩的建议
中国农业2017年与未来十年展望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流通领域重要农业产品价格(2016年10月)
三代人的建议
农业科学
设施农业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