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湖南省保险业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问题探析

2019-08-13武冬铃

山西农经 2019年10期
关键词:保险新型城镇化湖南省

武冬铃

摘 要:新型城镇化建设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保险服务于城镇化发展是保险业的重要使命。保险具备市场化的风险转移机制和社会互助机制功能,在统筹城乡发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损失补偿、辅助社会风险管理和保障经济社会稳定运行等方面具有优势。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为保险业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和挑战。

关键词:保险;湖南省;新型城镇化

文章编号:1004-7026(2019)10-0048-04        中国图书分类号:F842;F299.2        文献标志码:A

1  中國保险业发展现状

1.1  原保险保费收入

2018年原保险保费收入38 016.62亿元,同比增长3.92%。产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11 755.69亿元,同比增长11.52%;人身险公司原保险保费收入26 260.87亿元,同比增长0.85%。

产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0 770.08亿元,同比增长9.51%;寿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20 722.86亿元,同比下降3.41%;健康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5 448.13亿元,同比增长24.12%;意外险业务原保险保费收入1 075.55亿元,同比增长19.33%。

产险业务中,交强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 034.38亿元,同比增长8.85%;农业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为572.65亿元,同比增长19.54%。另外,人身险公司未计入保险合同核算的保户投资款和独立账户本年新增交费8 286.58亿元,同比增长30.24%。

1.2  赔款和给付支出

2018年赔款和给付支出12 297.87亿元,同比增长9.99%。产险业务赔款5 897.32亿元,同比增长15.92%;寿险业务给付4 388.52亿元,同比下降4.07%;健康险业务赔款和给付1 744.34亿元,同比增长34.72%;意外险业务赔款267.70亿元,同比增长19.68%。

1.3  总资产

2018年总资产183 308.92亿元,较年初增长9.45%;净资产20 154.41亿元,较年初增长6.95%。

产险公司总资产23 484.85亿元,较年初下降5.92%;人身险公司总资产146 087.48亿元,较年初增长10.55%;再保险公司总资产3 649.79亿元,较年初增长15.87%;资产管理公司总资产557.34亿元,较年初增长13.41%。

2  湖南省保险业发展情况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中国保费收入虽在增长,但增长速度减缓,财险占比逐年下降,转向人身保险,新型寿险占比较大。

全国范围内健康险逐年回落,意外险逐年增加,但湖南省情况略有不同。

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近3年湖南省健康险稳中有增,意外险保持平稳。分析湖南省保险业经营数据可知,湖南省保险业发展应进一步解决市场供给与社会经济需求、市场潜力与险种结构、新产品创新与资本市场等之间存在的矛盾,继续深化保险业结构调整,推动保险保障转型,加强市场行为监管,构建银保系统性风险监管机制。

3  保险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要求存在差距

3.1  不能满足多层次、个性化的需求

目前,中国保险产品还不够丰富,保险服务水平不高,存在重销售、轻服务的现象。人民群众普遍反映的销售误导和理赔难等问题有所缓解,但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1]。

3.2  承保能力和保障水平不足

2017年中国GDP世界排名第2位,保费收入世界排名第2位。保险密度世界平均为649.8美元,中国为384美元,世界排名46位。保险深度世界平均为6.13%,中国为4.57%,世界排名36位。

面对城镇化进程带来的巨大保险保障需求,中国保险业的业务结构还不合理。从人身保险业务看,风险保障型业务和长期寿险业务占比不高。从财产保险业务看,车险业务占比过高,企业财产保险、责任保险、信用保险等保险业务占比较低,制约了保险业服务城镇化作用的发挥[2]。

3.3  体制机制改革需要一个探索的过程

中国保险业起步晚、基础差,市场发育比较缓慢。随着保险公司改制上市,中国保险业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但部分保险公司还存在内控制度不完备、风险管控水平不高,内控执行力不强等问题,体制机制与服务城镇化的要求存在差距。

中国保险业创新能力明显不足,创新思路不宽,没有充分认识到保险经营的各个方面都存在创新可能。创新机制不活,创新活动缺乏足够的资源支持和利益保障机制。以保险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进与自主创新相结合的保险创新机制尚未建立起来[3]。

3.4  商业保险政策引导和支持不足

长期以来,受传统体制和观念影响,中国保险知识普及程度较低、忽视对风险意识的教育宣传,全社会运用保险机制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意识不高,企业和个人参加保险的意愿不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潜在保险需求向现实保险需求的转化,也是制约保险业更好地服务城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4]。

保险是支持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稳定的重要方式,需要国家和政府给予一些政策支持。通过税收优惠政策杠杆和财政支持,撬动和刺激商业养老保险、健康保险等业务发展。利用市场化的保险机制,更好地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的城乡统筹发展以及灾害事故风险问题,加强对城镇化进程的风险管理,提高城市发展质量。

4  湖南省保险业助力区域新型城镇化推进

4.1  保险业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服务新型城镇化建设需要,湖南省保险业围绕深化改革、防控风险、服务实体经济3大任务,做好弥补短板、强化监管、治理乱象、防范风险等各项工作,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促进保险市场平稳较快发展。

2018年1—9月,湖南省保险业共提供财产和人身风险保险保障62.85万亿元。产险公司承担风险保障36.2万亿元,同比增长28.05%,赔付支出149.25亿元,同比增长16.92%。出口信用保险支持59家企业获得银行融资25.67亿元,短期综合险融资承保额达32.11亿元,支付赔款1.13亿元。人身险公司为2.07亿人次、3 831.73万笔保单提供保险金额共计26.65万亿元,赔款支出和死傷医疗给付等保障功能赔付支出39.19亿元。

2019年等一季度,湖南省寿险保单质押贷款余额121.2亿元,同比增长36.5%,净增加额7.08亿元。短期出口信用险承保额69.24亿元,短期综合险融资承保额7.23亿元,支持企业获得银行融资5.78亿元。为43家小微企业提供信用保证保险保障3.66亿元。保险业代收车船税6.62亿元。安全生产、环境污染、食品安全等责任险,为全社会提供风险保障1.6万亿元,支付赔款2.07亿元,同比增长33.74%。

4.2  新型城镇化推进带来机遇和挑战

纵观国际经验,一个国家保险业发达程度与其城镇化水平密切相关,城镇化能够提升保险发展空间。首先,随着城镇化逐步推进,农村居民逐渐转变成为城镇居民。以前以血缘及土地形成的共保体濒临瓦解,保障需求依赖商业契约实现,商业保险成为满足居民保障需求的新选择。其次,城镇化带动居民收入增长,推动居民财富积累,提高了城镇居民对商业保险和理财的需求,有利于维持居民生活质量及保证财产安全[5]。

过去30年,中国城镇化进程以世所罕见的速度推进。中国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2%提高到2011年的51.27%,平均每年提高约1个百分点。国内保险发展史表明,城镇化率每提升1个百分点,保险密度提升5个百分点。若2020年中国城镇化率上升至60%,寿险市场将扩大85%。

近日,中国印发了《2019年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其中最受人瞩目的是“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的部分。按照规划,中国将积极推动已在城镇就业的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区常住人口100万~300万人的城市要全面取消落户限制;城区常住人口为300万~500万人的城市要全面放宽落户条件,并全面取消重点群体落户限制;超大、特大城市要调整完善积分落户政策。

这意味着城镇化发展注定要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主,未来将有95%的城市处于同一起跑线,光明正大地利用落户制度进行“抢人”,抢到人的将是那些有经济实力、就业机会多的大城市。大城市会持续进行人口扩张,中小城市则要面对人口流失的现实。城乡人口流动将进一步加快,中国城镇化进程将大大提前[6]。湖南省保险业应顺势而为,在产品结构与创新、区域发展不平衡、防范经营风险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保持保险业平稳健康运行。

4.3  中部崛起,湖南省承接大湾区溢出效应红利

中部地区是中国经济增速最快和GDP万亿俱乐部创造地区之一。2017年,中部地区6省总GDP约为18万亿,超过中国GDP的20%。在2018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GDP增速排名中,中部6省有4省进入了前10名。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后,作为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与中部地区产业转移通道的湖南省,将成为大湾区辐射的前沿阵地。要充分发挥长株潭的集群优势,强化科技创新的引领能力,建设好长株潭高新技术经济圈。

《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报告》指出,长沙市营商环境排名从2017年的第20位跃升到第9位,软环境表现更是排名中国第2位。长沙市是工程器械之都,拥有三一重工和中联重科两大龙头企业。湖南省保险业在积极拥抱大湾区“溢出效应”红利的同时,要主动融入大湾区,增加对重大项目和基础设施的资金支持力度,推动建立起多元化可持续的新城市建设资金保障机制,有力支持城市建设。城镇化和保险相结合,将有机会把长株潭城市群打造成一个以保险为龙头带动新型金融中心发展的中部地区金融保险聚集区,服务优质产业资源,助力城市发展。

4.4  以保险为抓手,提高社会保障体系可持续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城市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但从总体上看,土地城镇化速度远高于人口城镇化速度。在湖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长沙市是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核心城市,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点开发区域。

2018年,长沙市常住人口数量实现新突破,由2008年末的658.56万人,达到2018年末的815.47万人,10年间增加约157万人。长株潭城市群城镇化过程中人口数量激增,使居民养老、医疗、教育等社会保障问题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多层次、全方位转变。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健全和完善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政府社会保障负担。还需要商业保险提供多样化的医疗、养老保险产品,满足不同层次的社会保障需求,弥补基本社会保险保障能力的不足,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

湖南省保险业通过商业保险在协助政府完善公共服务方面发挥的作用,将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保障进城农村人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等方面享受与城镇居民平等的待遇,提升城镇化发展质量,使湖南省保险业实现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的转变。

5  湖南省保险业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设想

5.1  保险创新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经济发展活力

近年来,湖南省开展“优化营商环境执行年”活动,深入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把优化营商环境摆在了重要位置,营商环境改革取得成效。长株潭城市群在工程机械、交通装备、新能源装备等制造产业方面优势突出,与粤港澳大湾区互补性强,可以成为连接广深港澳科创走廊、承接科创成果转化和聚集国际高端产业的平台。湖南省保险业以此为契机,丰富现代金融服务方式,优化湖南省金融结构,发挥保险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利用保险资金以长期资金为主、持有期长与城镇化建设的资金需求契合度较好的优势,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既为城镇化建设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支持,也增强了金融体系运行的协调性和稳健性。

5.2  健全保险市场化风险管理机制,增强全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

充分加强社会综合风险管理,协助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效能。充分发挥湖南省保险公司在机构网络、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优势,构建市场化的公众权益保障和矛盾调节新模式。健全贯穿风险预防、损失补偿、事故管理、灾害救助等全过程的专业化风险管理体系,加强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自然灾害风险管理,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全方位的风险管理服务。

5.3  发挥保险业在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新型城镇化是解决城市未来转型发展中城乡社会保障的公平问题和实现由二元化向一体化新市民格局转变的关键。湖南省保险业以提高城乡社会保障水平和满足城镇化城乡居民保障需求为重点进行产品组合,突出城镇化居民健康、养老等保障服务,弥补农村转移人口的社会保障缺口,重点解决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的社会保障问题,努力实现产品多样化、服务多元化,承载好新型城镇化的重大历史使命。

5.4  保险业面临着新技术带来的深刻变革

保险业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最终目的,是改善客户体验和提升服务质量。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于创建与客户之间的紧密关系。各类传感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的应用,使保险公司可以更加主动地对风险进行侦测、干预和防范。一些可穿戴设备被整合到健康保险业务中,实现了健康监测和预警管理。使用物联网技术,在地面传感器、空中监测和卫星图像等设备生成集成实时数据,可以降低财物损失和控制农作物损害风险。

在新技术革命下,湖南省保险业要打造创新型保险公司,突破行业壁垒,参与跨越健康、农业、财富管理、财务管理等领域的绿色商业生态圈。以全面了解客户期望和需求为起点,提供涵盖健康保险、退休保障和继承规划等领域的综合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1]林志生.论保险业助力新型城镇化建设[J].福建金融,2013(9):23-26.

[2]赵国辉.保险业服務新型城镇化的作用和路径思考[J].中国保险,2013(10):16-18.

[3]王祖继.新型城镇化中的保险服务[J].中国金融,2014(2):9-11.

[4]石晓军,郭金龙.城镇化视野下中国农业保险发展的若干思考[J].保险研究,2013(8):13-18.

[5]丁静.新生代农民工“半市民化”的根源探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3(2):33-36.

[6]高嵩.保险业服务新型城镇化迎来新机遇[N].中国保险报,2014-03-18(1).

猜你喜欢

保险新型城镇化湖南省
爱上写信的大树
党的100年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金融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浅谈不婚主义下保险“受益人”的指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