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亚来华医学留学生汉语水平提高对策及建议

2019-08-13刘灏王越

文学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留学生

刘灏 王越

内容摘要:南亚来华留学生占据了来华留学生数量的半壁江山,且有数量逐年增长的趋势,全国45所具有招收MBBS留学生的高校在医学国际教育方面做了诸多贡献,但在办学过程中也日益凸显出一些问题,本文立足昆明医科大学实际,着重探讨南亚来华医学生汉语口语水平有限的问题,分析其原因,有课程设置、汉语语言特点、学生学习动机、师资力量的因素,进而探索其解决对策及建议。汉语水平的提高有利于留學生教育、管理、服务的进一步有效开展,同时也能培养“知华、友华、亲华”的留学生,对于医学国际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全英文授课医学专业(MBBS) 留学生 汉语水平

南亚来华留学生占据了来华留学生数量的半壁江山,且有数量逐年增长的趋势,全国45所具有招收MBBS留学生的高校在医学国际教育方面做了诸多贡献,但在办学过程中也日益凸显出一些问题,如留学生日常教育管理难度大、汉语水平尤其是口语交流能力有限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具有MBBS招生资格的学校所面临的共同的问题,而影响因素很多也贯穿了从“入口”到培养到“出口”的过程始终。现结合昆明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的实际,从汉语老师的角度出发,主要分析南亚留学生汉语交际能力普遍有限的问题,它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否顺利进入医学进行见习实习,同时还关系到学生对中国学习生活环境的适应和文化融入的程度,进而关系到我们能否培育出“知华、友华、亲华”的留学生。

  一.原因分析

1.汉语语言系统的特点。汉语作为汉藏语系的代表性语言,和大多南亚主要语言从语音、词汇、语法上都有很大差异。从语音上来说,汉语作为声调语言,声调具有区别意义、构形(改变词性)、修辞(诗律)等功能,与非声调语言有很大差异,声调对于大多数非声调母语背景的学习者来说很难掌握。从语法上看,汉语词没有形态变化固然带来方便的一面,但对于习惯于屈折变化的学习者来说,汉语语法重“意”而不重“形”,学习起来加大了难度。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上看,汉语与中国文化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汉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如语构文化、语义文化、语用文化,这些因素都从语言本身的角度对留学生汉语学习造成了实际上的困难。

2.汉语课程设置。六年制临床医学(全英文授课)留学生是培养与国际接轨的医学人才的专业,教育部虽然对其培养要求作了汉语课程设置为必修课的规定,但也改变不了其非汉语语言专业留学生的培养定位。因而在课程设置上,汉语主要作为帮助其适应中国学习、生活环境以及进入临床实习阶段交流的工具性课程。目前具有MBBS招收资格的国内45家高校普遍采用的汉语课程模式是“2+2”模式,即在入学后的前四年,两年的基础汉语和两年的医学汉语,课时数量校际之间有一定差异,但总体差异不大。以昆明医科大学为例,目前也采用“2+2”模式,基础汉语共492个学时,医学汉语共288个学时,四年汉语课程总学时为780个。这与汉语言专业学历留学生的课时差异非常明显,以北京语言大学为例,四年制汉语言专业留学生总课时量为3024个,年平均学时756个,总课时量不到语言生的四分之一,故而对于医学生来说,要达到口语交流无障碍水平,课时量上还是有很大欠缺。即使是与同类医科大学MBBS专业汉语课程相比,我校基础汉语课时量也是比较少的,以郑州大学为例,其基础汉语720学时,医学汉语216学时,还有广西医科大学基础汉语504学时,医学汉语288学时。一方面,课时量少、学习周期长且不集中的特点使得学生在汉语学习上获得感较弱,始终徘徊在初级水平;另一方面,492个学时的基础汉语,学生还处于初级水平的课时,学完后就进入医学汉语(专业汉语)的学习,由于学生普遍水平在HSK(汉语水平考试)三级左右,因而面对专业词汇量大、表达更加复杂的医学汉语时,汉语水平更显捉襟见肘。

3.学生汉语学习动机不足。一方面MBBS学生以医学为主要学习目的,汉语学习动机不足,导致普遍学生以“必须学”而不是“我要学”的心态来对待汉语课程;二是由于客观上课程设置使学生无法在短期内感觉到汉语学习的成效,从入门到初级阶段还未平稳过度就即将进入医学汉语的学习,还未克服初级汉语的瓶颈就面临更专业汉语的挑战,使学生主观积极性受挫,能否克服这种消极情感因素对于学生能否突破这个瓶颈至关重要。

4.师资问题。目前汉语课程多以专职汉语老师为主,以校外兼职汉语教师为辅来进行开展。专职教师以MBBS教学为主,兼职教师在课程组协调统筹下以汉补班教学为主。目前四位专职老师勉强排得过来四个年级的主要汉语课程,虽然平均周课时10-12节每人,从新课授课的角度来讲,每节课的备课时间大概以1:3或1:4来进行,那么每周备课时间在30-48学时,其他还有作业批改和单元测试的出卷与阅卷工作。加之课程组时有汉语活动和教研教改课题,中国文化课,以及学生管理事务等,课程组的集体备课教研活动开展的周期性和稳定性不强。

  二.确定目标

增强留学生汉语学习兴趣,在汉语教学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汉语学习动机,积极响应教育部提出的医学留学生汉语水平至少达到四级的要求,在不影响医学课程体系的前提下考虑增开一年汉语课程,帮助学生全方位提高汉语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在进一步加深对中国文化的体验和了解的基础上,实现语言文化相互促进,为学生进入临床实习阶段打好语言基础,同时也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融入中国文化,增强教育管理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以培养出“知华、友华、亲华”的国际医学人才。

  三.相应对策建议

1.重视汉语和中国文化课的作用。汉语和中国文化课程是留学生了解中国、感知中国的窗口课程,同时也是医学生临床见习、实习工具型课程,学生汉语水平及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程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学习生活环境的适应和认同,进而影响到教育管理的有效性。医学留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功在汉语课程,利在教育管理的方方面面。

2.加强师资培养,鼓励教研教改探索实践。留学生汉语学习的难点和偏误点,因生源国别而显示出相应的差异,这就要求教师对不同国家的学习者展开针对性的难点分析,研究其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的规律和特点,以便针对性地作出教学策略的设置和调整。

鼓励教师不断提高语言学基础理论,同时还得拓宽至教育学、心理学、文化学等学科的相关理论,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佳化。同时也要积极鼓励教师进行学历深造和各级各类科研课题申报,希望能继续加强对师资的培养,逐渐形成将同类学校先进教学方法“请进来”、“走出去”的意识,加强同行学习和借鉴,形成内外合力,协同完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的目标。

3.建立和完善符合学校实际的汉语课程体系,加强医校联系。结合学生第五年进入临床的课程体系实际,考虑从新生年级或2017级(要求通过HSK四级)开始增开一年汉语课程,主要为HSK四级标准课程,即课程体系调整为“2+1+2”,两年的基础汉语,一年的HSK四级标准课程,两年的医学汉语,这样,在入学两年的基础汉语后,增开一年HSK四级标准课程,可以有效巩固基础汉语阶段的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同时以考促学,以HSK四级考试为导向,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进入医学汉语的专业语言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在医学汉语阶段,加强与临床医院的联系,一方面邀请临床医学加入医学汉语课程体系,从教学进度、集体备课、课堂督导等方面加强课程建设;另一方面,逐步设立医学汉语临床教学资源库,如:病历材料、检查报告、教学查房会话等。

4.增强汉语课程的实用性与实践性。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汉语,有着天然的有利语言环境,有着海外的汉语学习者不可比拟的优越条件,然而由于留学生教育管理相对独立,自成生态,因而在留学生实际的学习生活中汉语环境却因人而异。因而老师有必要在教学方法上考虑增加实际语言运用的项目,可结合中国文化实践课进行开展,教学中可多采用任务教学法,多提供一些拓展型任务,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走进中国学生”、“走进中国人的生活”。

5.探索灵活用工体制机制,缓解师资紧张局面。目前汉语课程组承担着MBBS四个年级汉语课程、汉补学生课程、研究汉语课程、及其中两个年级的中国文化课程,共九个类目的课程,年平均课时量为2416,目前教学安排主要以专职教师以MBBS汉语教学为主,其他层次学生以外聘老师为主,但外聘老师由于不能以合同制用工,所以只能以外校研究生为主,虽然兼职教师选拔层层把关,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难免师资的稳定性难以保证。希望逐步探索灵活用工的体制机制,缓解教学及管理中师资紧缺的局面。

6.加强校际交流,建立语言实践基地。云南大学、云南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是昆明高校中较早为中国学生及留学生开设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高校,在汉语国际教育方面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学习氛围,且留学生的专业结构主要为汉语语言生,“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希望以后能多多搭建平台,创造机会与这几所高校进行联系与合作,为医学生汉语实践创造更多的机会。

  四.结论

医学留学生汉语水平的提高是一项系统工程,成效并非朝夕可见,涉及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本文探讨了医學留学生汉语水平有限的几个因素,如汉语语言特点、汉语课程设置、学生学习动机、汉语教师师资等因素,在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了对策,如重视汉语和中国文化课的作用;加强师资培养,鼓励教研教改探索实践;建立和完善符合昆医实际的汉语课程体系,医教结合,加强医校联系;加强汉语课程的实用性与实践性;探索灵活用工体制机制,缓解师资紧张局面;加强校际联系,建立语言实践基地等措施,全方位助力学生汉语水平提升,为医学生临床实习见习阶段的医患沟通打好基础,同时也助力培养“知华、友华、亲华”的国际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严厉.论临床医学专业留学生医学汉语教学[J].西北医学教育2013,21(06):1146-1147.

[2]秦雯.浅论医学留学生学习医学汉语的重要性[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12):95.

[3]姜安.论医学专业留学生的医学汉语教学[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0):3194-3195.

(作者介绍:刘灏,昆明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王越,昆明医科大学国际教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

猜你喜欢

留学生
打了疫苗还感染,为何还要打疫苗
“十三五”回顾系列—首都高校的教育国际化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俄罗斯留学生: 中国人的热情与开朗打动了我
走马观花的留学害人不浅
勤奋的民族
勤奋的民族
使劲
北京外国留学生的规模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