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智性之美

2019-08-13张彩杰

文学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策略

张彩杰

内容摘要:没有深度的东西是走不远的,没有智慧的东西是吸引不了人的。尤其是我们阅读教学,如果对文本的解读没有深度,解读过程中就没有智慧之光,这样的教学是枯燥的,是一种无效教学。阅读教学须劈肌析理,用心用智,细读文本,细察作者用意,以此展现阅读教学的智性之美。

关键词:阅读感悟 智性之美 策略

阅读教学中,在充分展示人文精神的同时,也要注意渗透科学精神。课堂上,教师要允许、鼓励、尊重学生多元理解,但并不意味学生所有的理解都要予以肯定或不置可否。只有那些言之成理的对话才值得去肯定和鼓励;那些模糊不清的甚至背离真理的解读,我们教师有责任帮助学生辨明真伪,在真伪辨析中提升认识,深化理解,展现智慧。

  一.在精要选点中展现智性之美

每一篇文章,就如同旅游景点并非处处都有长久逗留的价值一样,其中不乏平淡之景。如果无选择地一一解读,就会影响到阅读教学的效率,也会使教学呆板。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随时提示学生注意“文本风景”中的特别有意义与价值的部分,包括一些特别精致的部分。对精彩点予以关注、欣赏、品味、思考,去与作者对话,并且有自己的发现。《智取生辰纲》是一篇侧重写事的作品,主要是写晁盖等人半路截取“生辰纲”,迫使杨志走上梁山的过程。其主要人物杨志在前面章节已经出现过,人物性格的某些侧面也已经得到展现。因此,在引导学生展开对话时,我并没有立足于人物性格,而是把视角重点放在情节的欣赏上,学生在我的引导下,围绕一个“智”字深入探究晁盖、吴用他们是如何通过伪装,一步步引诱、麻痹、迷惑杨志他们,最终到达动摇、瓦解他们的目的的。在这堂课上,我就像一个“导游”,为学生选择一个最美的风景,并帮助学生选择了一个最恰当的观察点,而后让他们自己去欣赏和享受那美丽的风景。

  二.在再现自我中展现智性之美

阅读教学是一种情感的多向交流,正是通过这种情感的交流和沟通,使学生活动情感,从而体验生命的价值。情感的体验要建立在丰富的阅历之上,但对于学生而言,这方面是浅显和短缺的。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结合自己独特而丰富的人生阅历与体验,铺垫出能让学生进入文本的情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与乐趣,从而获得自己独特的感悟与体验。

例如,在讲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众多的老师,因为没有相关的经历,而错过了作者所描绘的“冬天百草园捕鸟”所带来的乐趣。而我的童年是在西北的大山溝里度过的。那时的冬天,大雪封山,毫无去处,而捕鸟成了孩子最大的乐事,最主要的还能烤鸟吃,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算得上是真正的美味。因此,读到这段描写,便引起我亲切的回忆与体验,就会真切地把捕鸟的经过边演示边绘声绘色地讲述给学生,学生们都听得入了神。对于生活在新时代的学生,那仿佛是童话中才有的故事情节,于是,我乘机启发他们,对于从小生活在高墙大院里的“我”,下雪后,能在百草园捕鸟,是不是一件乐事?和前面的“冬天里的百草园比较无味”是否形成一种鲜明的对比?就这样,用智慧的手法,以自己独特的人生体验,帮助学生获得了简接的认识,不但更好地解读了课文,完成了阅读目标,而且,让学生拥有了难忘的记忆。有很多阅读课文,老师都可以巧妙地就合自身的体验,帮助学生进行情感体验,领悟课文内涵,提升学生思想。

  三.在比较探究中展现智性之美

许多课文,在内容、题材、写作手法、修辞等方面,具有许多相似点与不同点,如果就是能有效地用智慧的方法把这样的阅读课文放在一起来学习讨论,通过比较探究,更好的使学生掌握为止的主旨内涵。如《孔已己》和《范进中举》,我把这两篇文章放在一起学习,主要采用比较鉴赏的方式。第一节课,先讲清作品的背景,帮助学生进入到作品中去,然后布置阅读思考题,让学生自读思考:孔乙己、范进各是怎样的人?作品的主题各是什么?孔乙己和范进的形象各有什么社会意义?谈谈阅读小说的方法是什么?第二节课,学生讨论,提出新问题。学生畅说语言,讨论热烈。第三节课,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由学生归纳总结,最后由老师小结。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讲孔乙己、范进这两个人物进行比较时,一位同学提出了“范进是在逆境中苦苦追寻自己人生目标,掌握自己命运的强者;孔乙己是堕落、无骨气、不值得同情的弱者”的观点。面对这一言论,我不仅鼓励不同意见的 持之以据的分析,而且从课文出发,点拨学生,让他们认识到范进在追求功名的过程中的虚伪、圆滑,认识他个人飞黄腾达的人生追求……在这样的相互交流与碰撞中,学生更深入地领会了文章。

(作者单位:甘肃省会宁县汉家岔镇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计算教学中“算用结合”的有效策略
大班美工区材料投放策略的实践与探索
凸显对比策略 促进数学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