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军,欠小米一个硬核

2019-08-09崔传刚

环球人物 2019年13期
关键词:雷军商业模式小米

崔传刚

“上市时,雷总说要让每个投资者赚一倍,现在离这个目标还差4倍。”

网上从来不缺关于雷军和小米的段子,但上面这句话是迄今最扎“雷布斯”心的一个。去年7月9日,小米在整个市场陷入低迷之际“打折”上市,雷军似乎有点委屈,因此才在上市当日王婆卖瓜,公开荐股。没想到敲钟尚未满一年,小米的市值业已腰斩,不但套牢了小米粉丝,也套牢了雷军自己。

对于雷军这样级别的企业家而言,钱并不是问题,面子才是关键。但上市至今,他频频被打脸。和董明珠的5年赌约虽然输得不是很难看,但也没能证明小米模式的优势,更不用说颠覆性。还有核心手机业务的尴尬处境——小米曾是中国手机销量之王,如今出货量早已跌出前三,市场份额也仅剩下华为的1/3。更别说互联网业务的不振了。雷军曾经自诩小米是一家互联网型的硬件公司,然而如今小米的互联网业务收入仅占其总收入的10%左右。

2016年,小米遭遇過供应链危机,但今天的情况更加复杂。首先是经济大环境比前几年更具不确定性,其次是手机这个曾经的黄金行业开始进入真正的瓶颈期。2018年,全球手机出货量出现历史上首次下滑,种种因素让普通消费者降低了对手机产品的期待和需求。

但如果将小米的所有问题都归结于外部因素,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毕竟,即使全球增速放缓,也有华为这种逆势增长且不断扩大版图的手机企业。因此,小米的关键问题仍在于内部,例如越来越混乱的产品线、越来越庞大的制造和销售野心,显然使其无法聚焦,无形中也在增加各项成本。

管理方式之外,小米最大问题在于其基因。按照雷军自己总结的成功经验,小米是一只踏准了风口而起飞的猪,大部分成就来源于找到了正确方向的顺势而为。但如果风停了,猪怎么办?现在小米就面临着风要停的压力,而雷军看准的下一阵风是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但目前还不足以将小米这头越来越重的猪吹起来。

小米是一家典型的商业模式创新企业,抓住了中国移动互联网崛起,以及中国手机用户从山寨机升级到品牌机的红利期,在短时间内快速成长。然而,仅有商业模式创新是不够的,尤其在一个激烈竞争的环境中,商业模式和性价比其实是最容易被模仿和打败的,相比之下,技术创新和差异化战略才能真正构建护城河。华为和格力为什么能打败小米?不见得是它们比小米更懂营销,而是它们在核心技术和差异化方面比小米更具优势,因此更能冲破逆境,实现持续繁荣。

尽管雷军在公开场合表示不服,甚至将小米的一些困境归结于对手的水军,但我相信他应该认识到了问题的本质。小米本质上是新时代的联想,走的是手机行业的“贸工技”模式。这种模式具备灵活性,但也常常顾此而失彼,以至于丧失成为一家伟大企业的能力。

好消息是,如今雷军亲自上阵,重新负责小米的中国区业务。他正在纠正小米混乱的产品线,开始实施聚焦战略。但是,雷军的着力点还是在搞营销上,未提出多少创新良策。虽然他说要打持久战,但我猜测信奉“飞猪”理论的他最希望的还是下一场风赶紧来。

猜你喜欢

雷军商业模式小米
传递
娘等你回家
价值100亿元的错过
改变集装箱供应链商业模式
懒洋洋的兔小米
雷军:去到别人连梦想都未曾抵达的地方
雷军:去到别人连梦想都未曾抵达的地方
雷军印度演讲蹩脚英语遭王思聪嘲笑
小米找毯子
小米搬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