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鲁迅小说语气副词主观性英译的语料库考察
—— 杨宪益译本和莱尔译本的对比视角

2019-08-08翁义明万光荣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杨译主观性情态

翁义明 万光荣

(1. 中南民族大学 外语学院, 武汉 430074; 2. 湖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长沙 410081)

语言的“主观性”是指在话语中多多少少总是含有说话人“自我”的表现成分,说话者在说话的同时对话语进行评价并表达自己对所说话语的立场、态度和情感,从而在话语中留下印记(Lyons,1977: 739)。王力(1943:160)曾说,“咱们说话的时候,往往不能纯然客观地陈说一件事情;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每一句话总带着多少情绪”,这种情绪就是语言主观性的表现。主观性主要从三个方面对语言使用产生影响:言者视角(perspective)、言者情感(affect)和言者认识情态(epistemic modality)(Finegan1995:1-15)。沈家煊(2001)对此有专文论述:视角是指说话者描述事情时所持的观察角度或出发点,情感是指说话者在表达中流露的立场、态度、情绪、意向等,认识情态是指说话者对所描述命题的主观判断。汉语语气副词与语言的主观性表达密不可分,说话者的主观立场、观点、态度或感情很大程度上是由语气副词来完成的。文学翻译中,一个好的译者要知道如何选用恰如其分的表达方式再现原作者的主观情感。

一、汉语语气副词的主观性

语气副词所在的语句不仅是陈述命题真值,更主要的是要传递说话者对命题所持的各种主观感受和情感态度,如揣测、肯定、夸张、强调、委婉等,同时起着引导读者或听话者对句子理解的重要功能,带有明显的主观性。王力(1943:160)正式提出“语气副词”的概念时,将语气副词概括为诧异、不满、轻说等八类,并认为语气副词使各种主观情绪表达得更加明显;齐沪扬(2003)认为,“语气副词与其他类型副词相比的独特性不仅表现在其句法位置的灵活性上,更与这类副词具有表示主观性语气的功能有密切关系”;史金生(2003)说,“语气副词主要用于命题之外,表示说话人对于命题的主观态度,是体现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一类副词”。语气副词的恰当运用往往能达到意蕴深远、耐人寻味的特殊语用效果。如:

(1)那天看见这样一个怪东西,苏小姐竟会看中他!(钱钟书《围城》)

(2)眼下又偏偏遇上了可怕的“双灾”,如稍有疏忽,将酿成他俩的政治大灾。(姜戎《狼图腾》)

(3)那在家里是,简直闹得六畜不安。(鲁迅《离婚》)

(4)李子荣还是笑着,倒好象要把这个小古玩铺和世界,全招笑了似的。(老舍《二马》)

以上(1)-(4)中的语气副词“竟”“偏偏”“简直”“倒”虽然对说话者所说话语的真值不产生影响,却传达了说话者意外、巧合、夸张、委婉等主观性评注的语气。

二、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问题及方法

本文以语气副词的主观性为立论依据,借助语料统计的研究手段对鲁迅短篇小说的杨宪益译本(以下简称杨译)和威廉·莱尔(William A.Lyell)英译本(以下简称莱译)中语气副词的翻译状况进行数据统计和定量分析,重点考察两译本中语气副词主观性翻译过程中的异语传达策略,希望发现不同译者的翻译特点、翻译原则、翻译策略,并尝试探讨影响译者对副词不同翻译方法的影响因素。本研究拟就以下问题展开深入探讨: (1)原文中语气副词的主观性表意在两英译本中分别呈现怎样的语言形式,表现出哪些规律性的特征?(2)英汉语言系统的差异对汉语语气副词主观性的英语翻译有何影响?(3)不同译者对汉语语气副词的翻译策略是否有明显差异?造成差异的原因是什么?(4)对于语气副词主观性英译中的语义亏损和信息欠额现象,两译者分别有何种补偿措施?

(二)研究对象及语料介绍

鲁迅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20世纪中国不可回避的文化思想的遗产”(钱理群,2003:2)。在众多中外鲁迅小说英语翻译中影响最大的是杨译本和莱译本。杨宪益及夫人戴乃迭是中国著名翻译家及英国文学专家,为中国文化传播和中国翻译发展做出巨大贡献。Duke(1991)曾说,“在莱尔译本出现以前的三十多年,不懈努力的杨氏夫妇的译本,是向西方介绍鲁迅的主要文献”。威廉·莱尔是美国著名汉学家、斯坦福大学中文荣誉退休教授、美国最有名的鲁迅研究专家之一,“英美大学的中国现代文学或鲁迅研究课程,绝大多数都指定莱尔译本为教材”(王树槐,2013)。

本研究语料来自浙江绍兴文理学院杨坚定等所做“鲁迅小说汉英平行语料库”,共收集《彷徨》和《呐喊》等25篇小说与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和莱尔翻译的全部对应英译本,是国内第一个界面友好、高度共享、网络运行的鲁迅专题汉英平行语料库。我们所选小说文本中常用语气副词为以下11个:果然、本来、倒、反而、简直、竟、居然、明明、偏、原来、总算①。

(三)研究过程与方法

基于汉英平行语料库,运用机器与人工搜索结合的方法搜索语料,结合定性与定量分析法进行,具体步骤如下:

(1)定量统计小说文本中各语气副词的使用状况;

(2)定量统计分析两译本中语气副词的英译状况;

(3)对比分析两译本中语气副词翻译方法的差异;

(4)个案例证与质性分析。

对小说原文本中语气副词的分布状况及其在两译本中的呈现方式,我们采用定量统计的方法;对语气副词在两译本中的具体翻译策略,我们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从语料选取典型例句进行对比分析。

三、数据统计结果

(一)语料统计说明

(1)在原文本统计中,同义词的义项为非语气副词的用法被排除在语料统计之外。如:

a.我忽听得许多人在那里笑,寻声看时,却见许多人都靠着三太太的后窗看:原来有一个小兔,在院子里跳跃了。(《兔和猫》)

b.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孔乙己》)

“原来”有表示“恍然大悟”的语气副词意义(如a句)和“原先”的时间副词意义(如b句)的两个义项,而表示时间副词义项的b句没有纳入本研究语料统计。

(2)翻译文本统计中的两个关键概念是“译出”和“未译出”。如果原语中语气副词的主观情态义在译文中有对应的语言呈现方式,则表明该词汇意义被“译出”;如果原语中语气副词的主观情态义在译文中没有任何形式的语言呈现方式,则表明该词汇意义“未译出”。如:

c.“有些地方,本来单用皂荚子是洗不干净的。” (《肥皂》)

“There are places you can’t wash clean just with honey locust pods.”(杨译)

d.“我本来是专听七大人吩咐……”(《离婚 》)

Matter of fact,I always meant to go along with whatever Bigman Seven decided.(莱译)

语气副词“本来”所蕴含的“按道理如此”的言者主观语气在句c译文中没有任何语言形式传递出来,而在句d译文中用对应的短语“Matter of fact”传达出来。据此,例c中语气副词“本来”属于“未译出”,而句d属于“译出”。

(二)语气副词在鲁迅小说文本中的使用状况

表1 鲁迅小说文本中语气副词使用状况

在统计的25篇短篇小说里(见表1),常见的11个语气副词共使用113次。使用频度最高的为“竟”,共出现25次;最低为“居然”和“反而”,分别出现4次;其他副词从5次到17次不等。鲁迅小说作品语言凝练、思想深刻,是一位善于运用副词的高手,他对副词,尤其是语气副词的选用非常注重。史锡尧(1984)曾从语法角度对“却”“竟”“自然”“还”等语气副词的使用探讨鲁迅特别的语言艺术。语气副词虽然是不能独立存在的虚词,但经过鲁迅的巧妙运用,其表情达意的作用是实实在在的。正如史锡尧(1984)所言, “由于鲁迅选用了副词而使文句获得了新的表达效果”。如:

例(1)试工期内,她整天的做,似乎闲着就无聊,又有力,简直抵得过一个男子。(《祝福》)

例(2)其实呢,去年我们将他们的灶都拆掉了,总算已经出了一口恶气。 (《离婚》)

例(3)我竟不料在这里意外的遇见朋友了,——假如他现在还许我称他为朋友。(《在酒楼上》)

例(4)他的年纪,比我大哥小得远,居然也是一伙。(《狂人日记》)

例(1)中语气副词“简直”的使用强调了作者对中国农村劳动妇女勤劳、顽强的典型形象的描述,更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祥林嫂苦难生活的同情;例(2)中语气副词“总算” 道出了说话者的愿望终于实现之后轻松释然的愉快心情;例(3)和例(4)句中语气副词“竟”和“居然”的使用凸显了作者想表达的“预料之外”的主观语气。

(三)两译本语气副词的英译状况

表2 杨译本与莱译本中语气副词的英译状况比较

根据统计数据(见表2),鲁迅小说杨译本和莱译本在语气副词的翻译中呈现显著差异:

总体而言,在所有11个语气副词的113个翻译例句文本中,莱译本的译出比例为76%(共86例),明显高于杨译本34%(共39例)的比例。换言之,原语文本中绝大部分语气副词的主观情感意义没有在杨译本中得以体现,而在莱译本中,绝大部分语气副词的言者主观意义得到有效传递。

就具体个案而言,从统计的11个语气副词英译看,大多数莱译本的译出比例都高于杨译本。例如语气副词“反而”的莱译本译出比例为100%,而杨译本的4个“反而”均未译出;25个“竟”的译文中,莱译本译出其中19个,仅有6个未译出,译出比例为76%,杨译本仅为12%,只译出其中3个,22个“竟”的主观语气没有译出;类似的情况也见于语气副词“原来”,莱译本的“原来”译出比例为67%,远远高于杨译本的8%译出比。

个别语气副词的两译本译出比例相当。例如,“果然”的杨译本与莱译本译出比例都高达100%,7例“果然”的主观语气色彩在两个译本中都能有效传递出来;副词“居然”在两译本中的译出比例均为75%,4例中都只有1例没有译出;“明明”“偏”和“总算”三个副词的两译本译出比例差别也不太明显。

四、分析与讨论

金岳霖(1983:811)曾说,翻译有译意和译味两种形式,译意是指把字句意念上的意义表示出来,而译味是指把句子各种情感上的意味表示出来。文学语言的翻译尤其如此,文学翻译家的任务不仅是在语言形式上通过译入语忠实地摹写原作,还要把作者表示主观情感的一面也传达到译入语中,这种情感意义的翻译也就是“味”的传达,是确保“文学语言”之所以为“文学” 语言的根本。本节结合语料统计,通过实际案例对鲁迅小说两英译本中语气副词的英译状况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不同译者对语气副词翻译中的不同处理策略。

(一)莱译本对语气副词蕴含的主观性特征有更多关注

从统计来看,莱译本对原文本中绝大多数语气副词所呈现的主观意义都进行了有效的意义转换,而杨译本对大多数语气副词没有进行意义转换处理。如:

例(5)到年底,扫尘,洗地,杀鸡,宰鹅……全是一人担当,竟没有添短工。(《祝福》)

莱译:And when the end of the year came, she single-handedly cleaned the entire house, straightened up the yard, and killed the geese and chickens…… That New Year, Fourth Uncle was actually able to get by without hiring any part-time help at all.

杨译:At the end of the year, she swept and mopped the floors, killed the chickens and geese …… all single-handed, so that they did not need to hire extra help.

例(5)中语气副词“竟”表示客观事实与预料相悖的“出乎意外”的情态,对作者刻画人物形象起加强语气的作用。莱译本使用英语副词“actually”,并在句末添加语气副词“ at all”,原文“意料之外”的主观情感跃然纸上;而杨译本对“竟”的主观语气表达没做任何语言处理。如:

例(6)主人是一个小官,然而倒是明白人,自住着正屋和厢房。(《伤逝》)

莱译:Even though he was a petty bureaucrat, this landlord-official of oursturned outto be broad-minded enough to accept us.He occupied the center and side rooms.

杨译:The owner was a petty official but an intelligent man, who occupied only the central and the side rooms.

例(6)中语气副词“倒”蕴含微妙转折与舒缓语气的主观情态义,莱译本通过动词短语“turned out”恰如其分地传达到译文中;而杨译本没能将这种语气凸显出来。如:

例(7)我静听着窗外似乎瑟瑟作响的雪花声,一面想,反而渐渐的舒畅起来。(《祝福》)

莱译:Sitting in silence, listening to the faint rustle of snowflakes, and thinking these thoughts, gradually and quiteunexpectedlyI began to feel relaxed.

杨译:Occupied with these reflections, I listened quietly to the hissing of the snow outside, until little by little I felt more relaxed.

例(7)中,语气副词“反而”表达“跟上文意思相反或出乎预料和常情”的主观语气意义,莱译本中的英语副词“unexpectedly”译出了与原文完全相同的语气效果;而在杨译本中没有被译出,原作者的主观语气没能得到体现。但也存在少量语气副词在杨译本中译出而在莱译本中未译出的现象。如:

例(8)其实呢,去年我们将他们的灶都拆掉了,总算已经出了一口恶气。(《离婚》)

莱译:Uh……Matter of fact, you could say we got pretty even with them last year when we pulled their stove down.

杨译:As a matter of fact, since we pulled down their kitchen range last year we’ve had our revengemore or less.

例(8)中“总算”表示“愿望终于实现之后的轻松释然”的愉悦语气在莱译本中没有体现,但在杨译本中以“more or less”委婉地传达出来。

(二)莱译本对语气副词的翻译有更多样化的语言形式

文学翻译是一种特殊的翻译活动,主观性和创造性贯穿于从原语解读到译文输出的整个过程。在鲁迅短篇小说语气副词的语言转换过程中,杨译本与莱译本都使用了多样化的翻译策略,这也体现了翻译活动中的译者主体性和译者选择自由度。根据语料统计,在语气副词翻译过程中,莱译本在语言形式选择上更灵活,对原文的用词或结构不是亦步亦趋地跟从,而是更注重语言表达的地道性和形式的多样化,利用更丰富意译手段达到译文与原文的主观性语气等效。如:

例(9)(她)本来早就知道是积年的老泥,但向来倒也并不很介意。(《肥皂》)

莱译:Actually, she had long since realized that this was the accumulated dirt of many years, but had never particularly minded it.

杨译:…… and though she knew this was the accumulated dirt of many years, she had never given it much thought.

例(9)中,语气副词“本来”具有“用来强调某种动作行为或性状的原先状况”的主观情态意义(唐为群:2010), 莱译本使用了过去完成时态“had long since realized”,这种对“本来”的英译处理方式体现了英汉语言范畴的差异性,因为“西方的一些语言主要用语调或动词的变化形式来表示语气,汉语更重要的是用语气助词表示语气”(房玉清,1992:601)。

例(10)薇园又奔过来,“你简直是在‘对着和尚骂贼秃’了。” (《肥皂》)

莱译:Weiyuan came bearing down on him once again. “Do you know what you’re doing? As the saying goes, you’re bad-mouthing bald-headed men in front of a monk.”

杨译:Weiyuan rushed over again.“You’re cursing bald heads to a monk.”

例(10)原语表示夸张的语气副词“简直”的主观情态义在莱译本中通过英语反义疑问句的形式呈现出来,而杨译本缺失了原文本中的主观语气。

例(11)只可惜顺姑竟会相信那样的贼骨头的诳话,白送了性命。(《在酒楼上》)

莱译:What a pity that Ah-shunshouldbelieve that bastard’s crap and go lose her life for nothing.”

杨译:It was too bad that Ashun believed such a rascally liar and died for nothing.

例(11)原语中语气副词“竟”表示“出乎意料”的主观情态义在莱译本中通过英语情态动词“should”呈现出来。

例(12)恭喜大吉,总算解了一个结。(《离婚》)

莱译:A Happy New Year to all! We can congratulate ourselves on having worked our way through a knotty problem.

杨译:Congratulations on unravelling this knot!

例(12)中的语气副词“总算”表达一种通过艰苦努力愿望终于实现的释然心情,莱译本使用英语动词短语“worked our way through”意义对等地传递出主观语气效果,堪称佳译。

“好译本之所以好,并不在于它从字面和句法上严格地忠实原文,而在于译文能灵活再现原作的意象,在于其传递了原作的深层含义”(朱振武、唐春蕾:2015)。以上例(9)-(12)句中,莱译本分别使用四种不同的语言形式来传递语气副词蕴含的情态意义。借助转换翻译的方法,寻找与语气副词功能相似、语义相符,既能准确传递原作语气与情感,同时也符合英文读者思维方式的表达手段需要译者扎实深厚的双语能力。

(三)两译本对语气副词的处理也有相同的语言形式

“做翻译时,要用译语把与原文信息最近的、自然的对应项再现出来,首先从意义上,其次从风格上”(Nida、 Taber,1969:12)。在语气副词翻译时,两译本中存在许多语言形式相同的转换方式,主要表现在:语气副词的主观性和情态义可以直接在英语中找到意义和形式对等的副词或副词短语来表达。如:

例(13)果然,不一会,她已经跟着一个长年,和父亲经过大厅,又一弯,跨进客厅的门槛去了。(《离婚》)

莱译:Sure enough, before long she and her father were following a farmhand through the main hall, making the turn, and walking through the door into the living room.

杨译:Sure enough, before long she found herself following one of the farmhands, who ushered her and her father across the great hall, and round a corner into the reception room.

例(13)中语气副词“果然”蕴含说话者“如期所料”的主观情态义,莱译本和杨译本不约而同使用英语中意义相当的副词短语“sure enough”来进行转换。

例(14)清早起身,只见大槐树下一片散乱的鸽子毛,这明明是膏于鹰吻的了,(《兔和猫》)

莱译:I had once gotten up early in the morning ……and had seen a chaotic pile of pigeon feathers under a big locust tree, obviously the leftovers from some hawk’s feast.

杨译:Getting up early one day I saw beneath the big locust tree some scattered pigeon feathers, obviously let fall by a hawk.

例(14)中语气副词“明明”表明说话者想表达“情况确实如此”的主观情态义,莱译本和杨译本使用了相同的英语对等副词“obviously”。

(四)两译本同时存在语气副词未译出现象

“翻译的基本操作是在译入语中重新生产出原作的译本,原作创造性的语言形式跨语言后很难找到对等和对应的形式”(胡显耀、李力,2009:107)。汉语中的许多语气副词由于在译入语中不能找到相应的表达方式而未能译出,这不可避免地导致译文中的信息缺失和意义亏损。统计显示,莱译本中语气副词有34%未能译出,杨译本有66%的语气副词没有译出。

例(15)“有些地方,本来单用皂荚子是洗不干净的。” (《肥皂》)

莱译:“Well, when you come right down to it, there are certain places you can’t get all that clean just using soap pods.”

杨译:“There are places you can’t wash clean just with honey locust pods.”

例(16)见她瞪着的眼睛的视线,就知道明明是向我走来的。 (《祝福》)

莱译:Her eyes were intense and focused on me. I could tell she wanted to have a word.

杨译:I knew from the fixed look in her eyes that she was going to accost me.

文学作品中语气副词常常是作者表达主观语气和情态愿望的手段,而以上例句(15)和例(16)中,语气副词“本来”和“明明”的主观情态意义在莱译本和杨译本中都没有得以体现,这种说话者主观语气在译文中的丢失现象在文学语言翻译过程中并不少见。

五、结语

汉语语气副词蕴含的说话者主观语气能否被完全传递到译文当中是文本意义能否被准确传达的关键内容,也是评价文学语言翻译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基于语气副词的主观性特征,用语料统计的方法对鲁迅短篇小说两个英译本中常用语气副词的英译状况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杨宪益夫妇译本和莱尔译本呈现较为明显的差异性:莱译本对语气副词蕴含的主观语气有更多关注,大多数语气副词的言者主观性在莱译本中得到有效传递,而在杨译本中未能很好体现;在语气副词的翻译过程中,杨译本与莱译本都使用了多样化的翻译策略,但相比而言,莱译本呈现出更多的语言形式手段,如时态范畴、句式转化、动词短语及情态动词等,这也从一个侧面论证了莱译本“词汇丰富、句式复杂”,而杨译本“用词简单、句式简洁”的语言风格(严苡丹、韩宁,2015);由于语言本身的差异,两译本都同时存在语气副词未译出现象,导致译文的信息缺失和意义亏损。

本研究旨在分析作为汉学家的译者莱尔和中国译者杨宪益夫妇对汉语语气副词翻译的异同,归纳语气副词英译中的方法与策略,以期对主观性语言的翻译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利用语料统计的研究方法,使译语特征得以更直观、更清晰地呈现,也使不同译者的语言风格研究不局限于抽象的思辨式讨论。限于篇幅,本研究对两个译本的比较分析仅局限于语言学研究范式,以后的研究还需进一步从语境、文化等方面对语气副词的英译状况进行更全面深入的考察。

注释:

①文中所有语气副词的释义和用法均来自《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同时参照吕叔湘所著《现代汉语八百词》的相应解释。

猜你喜欢

杨译主观性情态
耳鸣掩蔽和习服治疗在主观性耳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情态副词“说不定”的情态化研究
浅析杨译《红楼梦》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策略
表示“推测”的情态动词
Analysis on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Gulliver’s Travel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aithfulness, Expressiveness and Elegance”
文化语境视阈下的《红楼梦》诗词曲赋翻译策略的选择
意识形态与翻译副文本的变迁:杨译鲁迅小说副文本研究
从整一手法窥探外国喜剧艺术的主观性
法官判案主观性减弱
“没准儿”“不一定”“不见得”和“说不定”的语义倾向性和主观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