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治理体系

2019-08-08江苏省委编办

中国机构编制 2019年6期
关键词:综合执法开发区网格

● 江苏省委编办

近年来,江苏省委编办围绕构建“集中高效审批—分类监管服务—综合行政执法”的简约高效基层治理体系,坚持问题导向、法治理念、系统思维,统筹推进行政审批制度、综合行政执法、经济发达镇、县域集成等改革,推广复制无锡江阴徐霞客镇、南通如皋长江镇、苏州吴江平望镇等经济发达镇改革试点经验,在无锡江阴市、苏州吴江区、南京栖霞区、南京江北新区、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地开展集成改革试点,在开发区和县乡两级初步探索形成了1+4基层治理模式,即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基层治理“一张网”、政务服务“一窗口”、综合执法“一队伍”、指挥调度“一中心”。

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构建简约高效基层治理体系的首要任务,也是根本保证。江苏省全面贯彻中央关于构建简约高效基层管理体系的各项部署要求,健全发挥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统领各方的作用,在党的领导下实现精准赋权、资源统筹、流程再造、两网融合,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彻落实到基层治理的全过程,夯实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基础。

一是强化执政能力,完善“管理+服务”基层政权新功能。按照企业急盼、群众急需、基层能有效承接的原则,强化向县乡两级和开发区精准赋权。先后出台《经济发达镇赋权清单》《国家级开发区全链审批赋权清单》,分别向乡镇和开发区下放涵盖项目投资、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城市管理、民生事业、安全生产等领域管理权限724项、220项,实现“基层事情基层办、基层权力给基层”。

二是坚持优化协同高效原则,打造“行政+事业”基层组织新架构。打破行政机构与事业单位界限,探索打造面向人民群众、符合基层事务特点的“行政+事业”新架构。在乡镇(街道)、开发区全面整合重组行政机构与相关事业单位,综合设置8-10个职能机构,实现准确定位、合理分工、增强合力,发挥综合效益。积极探索灵活用编用人制度,统筹行政事业人员编制资源,实现“基层的事情有人办”。

三是推进流程再造,探索“前台+后台”基层运行新范式。以方便企业和群众办事创业为导向,把与企业群众最密切的管理服务职能交给行政审批局(便民服务中心)、综合执法局等前台机构,将政策指导、政令传递、监督问责等职能交由其他后台机构履行,形成“前台为群众服务、后台为前台服务”新格局,实现基层政府从“官本位”“审批为先”向“民为本”“服务为先”的根本性转变。

四是深化两网融合,创设“网格+网络”基层党建新机制。坚持在党领导下推进“多网融合、一网覆盖”,将党的组织体系建在网格上,党员分布在网格中,形成“日常工作在单位,教育活动在网格”的党建新格局。江阴市全域共设网格长331名,都是各级党组织负责人,网格工作人员3659名,党员占91.3%。同时,运用“互联网+”思维和信息化支撑,建立“党建+政务服务”网络信息平台,通过党组织引领各类组织和社会力量有序参与基层治理,实现党组织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确保党的领导全覆盖,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二、基层治理“一张网”

将原各条线在基层的网格进行整合,构建覆盖县乡和开发区全域,涵盖政务服务、社会管理和综合执法三大核心内容的综合性网格管理体系。网格内建立“一长五员”,即网格长、网格员、督查员、信息员、联络员和巡查员制度,配以手持移动终端,发现问题后先自行处置,不能解决时上传指挥中心,通过上级职能部门或执法队伍解决;指挥中心也可将群众举报等任务及时分派到相应网格,确保任务入格、责任到人,最大程度实现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反馈问题和矛盾。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将市场监管、劳动保障、环境保护、安全监管、社会治安、基层党建等涉及基层社会治理的10类网格整合设置,实现“十网合一”。无锡江阴徐霞客镇将各条线21类网格整合为一张综合网格,将全镇划分为21个一级网格和179个综合网格,覆盖21个村(社区),3215家企业。从运行效果看,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得到了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得到了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得到了解决,实现了“小事不出格、大事不出村、难事不出镇”。同时,后台各职能部门也能通过网络平台共享数据,与网格管理实时联动,从而形成了信息互通、网格互联、执法互动、服务互享、智能互补的系统闭环。

三、政务服务“一窗口”

在县(市、区)和开发区设立行政审批局,在乡镇(街道)设立政务服务中心,对不动产登记、企业开户、施工许可等行政许可事项在行政审批局实行集中审批,将社保申领、婚姻登记等民生服务事项“下沉”到乡镇(街道)、村(社区),方便群众就近办理。此外,政务服务还向网上和村(社区)延伸,建立网上办事大厅和APP终端,在村(社区)设立服务窗口,开通上门代办、快递送等服务,直接受理社保、计生、民政、残联等与百姓息息相关的事项,真正打通便民服务“最后一百米”。南京市江北新区审批事项中可“不见面”审批事项1117项,占99.6%。江阴市徐霞客镇政务服务中心集中了20个部门、228项审批服务事项,2018年办件量约18万件,其中,“不见面”办理量约2.9万件,占16.14%。苏州吴江区整合人社、民政等10余个部门的便民服务功能,开发自助服务机,集成312项政务服务功能,以及6项证明打印、2项预约、5项便民服务、4项交通出行、14项社保和市民卡积分查询功能,打造“24小时自助服务区”。

四、综合执法“一队伍”

在县(市、区)、乡镇(街道)和开发区建立综合执法局,整合执法力量,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县(市、区)综合执法局除行使城区内综合行政执法职责、指导监督乡镇(街道)和开发区执法工作外,承担涉及县域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治安预警防控、跨界违法等方面的重大、应急、疑难案件的执法,集中调度指挥、统筹协调。乡镇(街道)和开发区综合执法局按照网格将综合执法队伍分为多个综合执法中队,划定管理执法边界,统一行使各自网格内的市场监管、城管、安监、环保、农业、文化等部门的行政处罚事项。网格内的网格员和巡查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问题后,依托智能化移动APP终端上报指挥平台,指挥平台快速分派给综合执法队伍,并及时跟踪、指挥案件处理,实现了日常巡查与执法办案的无缝对接。江阴市徐霞客镇执法案件量2017年同比下降18.4%,2018年同比下降7%。南京市栖霞区9个街道全部建立综合执法大队,大量违法行为和安全隐患第一时间被发现,综合执法月结案率、自处置率均达到98%。同时,建立市场主体名录库和执法检查人员名录库,实行“双随机、一公开”,检查人员和被抽查对象都通过随机选号的方式来产生,有效解决了执法检查中人情执法和选择性执法等问题。

五、指挥调度“一中心”

为了协调网格管理、便民服务、综合执法工作,在县(市、区)、乡镇(街道)和开发区建立管理服务指挥中心,整合公安、城管、安监、水利等部门视频监控及各条线专网数据,集任务派送、资源调度、流程监督、结果考核等众多功能于一体,把指挥中心打造成为网格化管理的指挥平台、行政服务的监管平台、应急管理的协调平台和政务数据汇聚的信息平台。江阴市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已逐步汇聚26个重点部门的100余项数据信息,动态跟踪城市热点指标,了解城市运行情况,有效提升了管理能力。苏州吴江区平望镇管理服务指挥中心先后接入48个条线部门的数据,用跨部门、跨条线、跨系统的数据集成,打通“信息孤岛”。同时,管理服务指挥中心整合党建、社保、综治等领域的相关事项数据,将舆情监测系统、12345系统、大走访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和矛盾纠纷系统等沉淀的数据进行分析,为日常管理提供了第一手决策依据。日常工作中,管理服务指挥中心作为信息中枢,接收网格和综合执法、便民服务产生的数据,同时通过清单管理、定位管理(移动终端可实现轨迹回放)、节点管理和绩效管理,从事前、事中和事后全面对单元网格及综合执法进行监察,确保问题及时发现、矛盾迅速处理。

▲ 京杭运河古道 姬广军绘

猜你喜欢

综合执法开发区网格
甘做综合执法的“老黄牛”——记南通海门区应急管理局倪伟石同志
新形势下交通运输综合执法改革问题浅析
发展前景广阔的淮安高新技术开发区
开发区
追逐
重叠网格装配中的一种改进ADT搜索方法
国办发文部署开发区工作
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研究——以南昌高新开发区为例
基于曲面展开的自由曲面网格划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