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昆明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研究

2019-08-06李郑均余万军

环境与发展 2019年6期
关键词:生态环境

李郑均 余万军

摘要:建设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间既有冲突又有协调,一方面,建设用地的扩张会占用耕地,破坏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建设用地的合理有序扩张也有利于缓解当地土地、生态压力。二者作为影响人类生活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促使其协调发展是当前的主要任务。在此利用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模型,对昆明市2001-2016年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生态环境;协调度

中图分类号:X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06-0-03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06.106

Abstract:There is conflict and coordination between the expans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On the one hand, the expans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will occupy cultivated land and destroy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On the other hand, the reasonable and orderly expansion of construction land is also conducive to easing the local land and ecological pressure.As two key factors affecting human life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t is the main task to promote their coordinated development.Based on the model of coordination degree and coordination development degree, the coordination degree of urban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kunming from 2001 to 2016 was studied.

Keywords:Urban construction land expansion;Ecological environment;Coordination degree

一方面,建设用地的扩张,会导致耕地数量减少,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也会破坏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系统平衡;另一方面,对生态环境的一些特殊保护政策如建设过程中有害气体排放必须达到特定标准等,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建设用地的扩张。如何协调好两者的关系,在建设用地扩张的同时又能保护好生态环境,已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刘胜华从定性的角度分析了建设用地扩张和生态环境间的关系,认为建设用地的规模扩张和布局蔓延,会导致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而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反过来又会制约建设用地的扩张,两者是一个相互制约的过程[2]。蔺娟通过构建协调度模型,对1996-2012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城乡建设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进行了定量研究[2]。目前,有關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的研究相对有限,本文在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模型,以丘陵地区—云南省昆明市为研究区域,研究在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会受到其本身自然条件限制的条件下,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和生态环境间的协调程度。以期为昆明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同步协调发展提供相关理论基础。

1 研究区域概况

昆明市位于中国西南云贵高原中部,地理位置为102°10'~ 103°40'E,24°23'~26°22'N,市中心位于北纬25°02'11",东经102°42'31"。全市土地总面积为 21012 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和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 88%[3]。昆明市下辖7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3个县、3个自治县。本文以昆明市下辖的7个区(五华、盘龙、官渡、西山、呈贡、东川、晋宁)为研究区域。昆明市特殊的地形条件使其生态环境较为脆弱,而此种脆弱的环境在某种程度上又会限制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因此,研究昆明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度以促进二者的协调发展是当前的主要任务。

2 评价指标体系和模型

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在综合考虑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和数据的可获取性,并结合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昆明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和生态环境两方面选取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等16个二级指标来研究二者间的协调度,选取指标如下:

2.2 系统效益指数函数

计算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系统效益指数和生态系统效益指数主要是为计算两者间的协调度指数服务的。计算公式如下:

上式中,E和L分别表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j表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系统的指标,i表示生态环境系统的指标,Xj,Xi为各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

2.3 协调度模型

协调度模型主要有离差系数协调度模型,数据包络分析(DEA)协调度模型等[4], 本文主要使用离差系数协调度模型。过程如下:

式中,n=2,A表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协调度,`X表示E和L的平均值。

划分标准如下:

2.4 协调发展度模型

协调度可以很好地反映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两个子系统发展同步与否、协调程度如何,但协调度在某些情况下很难反映出两者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即质量,因此,引入协调发展度模型来评价两系统协调发展水平的高低[6]。计算过程如下:

上式中,F为协调发展度指数; K为两系统的综合效益指数,K=aE+bL,a,b为待定系数,表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的重要程度。在此,借鉴大多学者的做法,认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和生态环境同等重要,从而a=b=0.5[7]。得出协调发展度指数后根据下表中F的范围来划分协调发展类型。

表中,E表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效益,L表示生态环境效益。

3 昆明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协调度计算结果及分析

3.1 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2002-2016年《昆明统计年鉴》《昆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昆明市环境状况公报》《中国城市统计年鉴》《云南统计年鉴》。

3.2 评价指标标准化和权重的确定

(1)用极差变换法的计算公式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指标值确定在0-1之间。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Xij为第j个指标在第i年的实际值,若所用指标为正向指标,即指标值越大越好,则选用前者;若所用指标的值越小越好,则选用后者。

(2)为了增强结果的客观性,本文使用客观赋权法-熵值法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公式如下:

利用公式(4),(5)对各项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并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各指标权重如表1。

3.3 系统效益指数计算结果及分析

通过公式(1)可计算出两系统的效益指数。结果如下图:

上图反映的是2001-2016年昆明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生态环境和综合效益三种效益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三种效益总体上均处于上升状态,而且,每年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效益都大于生态环境效益。首先,随着城镇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人进城务工,为了解决就业,住房等问题,建设用地在不断扩张;其次,昆明市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城市和桥头堡建设的前沿城市,相关政策的驱动也促进了昆明市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促进了昆明市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再者,云南省特殊的丘陵地形,使得云南采取“城镇上山”的方式来增加建设用地的需求。除此之外,生态环境效益也在稳步上升是由于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一直是党和国家追求的目标,也是城市综合发展中需要关注的问题。

3.4 协调度计算结果及分析

通过公式(2),(3)可以计算昆明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度以及协调发展度,计算结果如下图:

根据图2的计算结果,以及表2中协调度的划分标准,可将2001-2016年昆明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和生态环境协调度分为以下等级:

研究期内,昆明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协调度整体都偏低,协调度A最高为0.516,协调程度最佳为勉强协调。随着昆明区域性国际城市建设加快推进,城乡建设和产业发展用地需求不断加大,使得城市建设用地快速扩张,而昆明是全国生态环境的脆弱地带,虽然在城市发展的同时采取相应措施改善环境,但效果并不持久,所以,导致昆明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和生态环境间的协调度指数忽高忽低,协调状态经常波动。

3.5 协调发展度计算结果及分析

依据图2的计算结果,以及表3中的划分标准,可得昆明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类型:

由图2可知,协调发展度模型比协调度模型更稳定,波动更小,更能表现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和生态环境间的协调发展水平。根据此模型可知昆明市2001-2016年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类型处于严重失调和中度失调两种状态。从2001-2009年,两者间的协调发展度都在中度失调和严重失调间波动。但是2010-2016年,均处于中度失调状态,协调发展度指数较前几年有所提高,并且协调状态是稳定的。这与政府采取的“进行城中村整治,控制建设用地无序扩张,开展重点生态建设区,推动产业转型计划”等措施密切相关。但在研究期内,系统综合类型均为生态环境滞后型,生态环境改善的进度跟不上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速度。昆明市接下来还必须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推动各项活动的进程,促使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和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达到平衡。

4 结论

本文基于协调度和协调发展度模型,研究2001-2016年昆明市市辖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研究表明,昆明市2001-2016年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协调度有待提高。从协调度计算结果来看,两者间协调度指数最高为0.516,协调度最优状态为勉强协调状态。在此基础上,利用协调发展度模型具体分析了两者间的协调发展关系,分析得出昆明市城市建设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协调度不高是由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滞后于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而两者缺一不可,首先,云南省作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会促使城市建设用地的扩张;其次,云南省在努力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城市,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目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同时抓城市建设用地扩张和生态环境,必须在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扩张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同时,提高两者的协调度,最终使得昆明市實现经济和环境同步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刘胜华.建设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保护:冲突与协调[C].北京:生态文明中的土地问题研究,2008.

[2]蔺娟.呼和浩特市城乡建设用地扩张与生态环境协调性研究[D].内蒙古: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

[3]祁迎夏.试论“城镇上山”的昆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意义[J].青年与社会,2014(1):199-200.

[4]汤铃,李建平,余乐安,等.基于距离协调度模型的系统协调发展定量评价方法[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10,30(4):594-602.

[5]刘小波,王胜蓝,周宝同.重庆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研究[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31(4):62-66.

[6]樊敏,刘耀林,王汉花.基于协调度模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测绘科学,2009,34(1):144-146.

[7]刘彦花,叶国华,严志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研究[J].科技通报,2017,33(8):43-47.

[8]崔峰.上海市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5):64-69.

收稿日期:2019-01-22

作者简介:李郑均(1994-),女,汉族,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土地利用规划。

猜你喜欢

生态环境
发展工业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
建设湿地园林工程研究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从社会问题视角看转型期人的发展的失衡
鞍山生态矿山平台构建的对策研究
产权视角下的西宁特钢企业环境风险评价与控制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