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财经类高校培养工科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
——以天津商业大学为例

2019-08-06刘泽勤韩凯悦王春雨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9年13期
关键词:财经类工科天津

刘泽勤 韩凯悦 张 艺 王春雨

1.热能与动力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天津 300134

2.冷冻冷藏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天津 300134

3.天津商业大学机械学院 天津 300134

党的十九大提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新时代主题。这不仅为未来的青少年发展赋予了新的时代意义,同时也为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给予了希望。青年,国之栋梁也。在21世纪,越来越多的“90后”青少年进入大学,高校如何高质量地培育青少年,使其真正成为国之栋梁是近年来不断深入探索的课题。全国人民都在自己的岗位上积极努力,唱响新时代的“主题曲”。高校作为为国家、社会输送人才的站点,更加应当引领学生走向为国家、为社会奉献自己的道路,实现为社会输送高质量的创新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中国的科技和经济高速发展,国民生产总值近年来一直是持续飙升。但是依旧存在着“供非求”的矛盾,即高校培养的大学生并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多层次、多学科以及多类型的人才需求。大学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是新时期我国人才战略的核心任务,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建设人才强国的必由之路;也是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更是时代赋予的艰巨而崇高的使命[1]。新时代需要重新定义创新应用型人才的标签,尤其是要结合财经类高校本身具有的商业优势使每名学生从中获利,真正成为这个时代的栋梁。

1 新时代创新应用人才的涵义

创新人才,是指既能继承前人的知识和成果,又能超越前人,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有首创精神的人。应用型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实践教学,以理论教学辅助实践教学,通过理论教学指导实践教学,提高实践能力[2]。创新应用型人才就是不仅仅只在理论上有所创新,更加注重的是将自己理论的创新点应用于实践中,在实际操作中展示自己的闪光点。新时代创新应用型人才就是在新时代、经济“新常态”的最新趋势下,要用好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培养具有商业头脑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创建具有年轻血液的新鲜企业,为产品的创新生产增加新的想法;同时为大型公司提出创新科技思维,将高速生产流水线转变成为高质量创新生产。

2 财经类高校进行工科人才培养中需要克服的困难

建国之初,为了满足国家计划经济尤其是工业建设的需要,为相应行业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我国政府组建了一大批单科性院校[3]。但随着时代的变迁、科技的进步、交流的密切,这种单科性院校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思维的禁锢、各学科之间交流受阻。在新时代的背景下,大部分单科性院校都增加专业设置向综合类大学发展。天津商业大学属于财经类院校,其财务、金融、管理等文科专业是强势专业,而工科专业数量较少,处于弱势位置。

2.1 财经类高校工科学生的实践活动不够

财经类高校一般都是单一学科的院校发展而成,自身的优势学科大都偏向于文科类、以理论学习为基础的学科。其学习实践大多可以采用模拟、学生互动和教师辅导完成,理论的学习可以不用借助实验室、器材以及公司环境即可很好地掌握。所以在财经类高校的实验楼分布较少、实验器材有限、能带领学生学习的工程师教师缺乏,这是财经类高校同其他综合院校、理工科院校最明显的差距。没有实践经历、只有理论课程的教授使工科学生毕业后进入社会、进入企业无法很好地迎接机遇和挑战。

2.2 财经类高校工科毕业生就业无优势

近几年高校才开始将单科性院校逐渐发展成为多科性、综合性大学,学校发展前期的科研力量以及优质学生大都是着重发展的单科系。在社会上、各企事业单位中所认同的学生也都是主修高校大力发展的单科专业人才。同等相比较之下的单科高校为发展成多科综合性院校而开展的其他科目则不具优势,尤其是在学科的分类中有着很明显对立的文理科。就像是天津商业大学,其建校前期为商学院,改革开放后在向综合性大学转型中增加了理工科,工科学院的发展也是经过了较为漫长的蜕变才成长为在天津市乃至工科行业中认可的学科教育学院。

2.3 财经类高校优势不能与工科结合

财经类高校的优势科目以及优势力量大都集中于商业,而且具有商业头脑的青年人才更加能够给社会带来惊喜的改变,给经济注入新的活力。但是财经类高校中的商学院与工科类学院脱节厉害、交流甚少,两大科目独立教学,活动较少,难以发展一些具有商业头脑同时可以拥有实践技能的特色工科学生。财经类高校得天独厚的商业优势需要加以利用,将会给教育带来不一样的效果、给社会带来别样的繁盛。

3 实现财经类高校工科创新应用人才培养的举措

各大财经类高校都在为自身工科类院系的建设进行探索研究,2005年,天津商业大学为进一步深化实践教学改革,在2003级本科生中实施“大学生研究训练计划(SRT)”项目[4,5]。该项目实行后获得了丰厚成果,学生们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设计搭建自己的实验台,通过实验改进理论与现实中的差距,在此过程中不断改进前人的实验模式注入新颖思想、撰写实用新型专利、发表核心期刊、获得海外交流机会,该项目能真正将工科学生真正打造为创新应用型人才。财经类高校工科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一直是教育部及各大高校研究探索的重点,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国家未来的栋梁是需要集创新思维与技术应用于一体的新型人才。

3.1 大量实践课堂 加强知识理解

大学期间需要学习的理论课程较多,知识点也相对较为难以理解,如何将学科内容更好地传达给学生,并且加深学生的印象是每个教师必须要深刻考虑的事。天津商业大学工科院的教师们力改传统的授课方式,采用课堂实践和理论知识教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其教学模式图如图1所示。

图1 理论课与实践课结合授课

3.2 深化校企合作 提高实践能力

培养加大校企合作是党的十九大对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6]。不少高校出现“注水”实习情况,明确写入学生培养计划中进入专业相关企业实习的计划被完全忽视,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未曾实践过但却存在的虚假实习证明。这就使得学生理论知识无法得以实践,进入企业后需要一点点再学习,大大降低了企业对于大学生的评价,以至于出现“学傻了”“不如专科毕业”的声音。因此,所有高校都应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尤其是财经类高校更加应该注重学生实践活动。首先,本身商业学院与工商企业联系密切,商学院应当与工科学院互帮互助、交流合作,为工科学院做“桥梁”,增加与企业合作共赢的机会。其次,财经类高校不是专业理工院校,发展工科具有局限性,加强校企合作[7],会让企业看到更多优质的、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天津商业大学与烟台冰轮集团等优秀企业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3.3 交流观引导教学 激发创新思维

以交流观为主导的教学方法,是要求将教育模式转换为情境化教学模式,即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鸿沟缩小,同时教师担负激发大学生主体意识觉醒的主要任务,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和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探究真理,对于权威结论学会进行思考和质疑,并融入自己的看法和观点[8]如图2所示。开设翻转课堂,让学生自主学习选择感兴趣切入点进行授课,在讲述以及互动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创新思维。教师以交流对话方式将枯燥乏味、难以理解的文字符号赋予实际物体、真实案例进行讲述,学生好奇心驱动,理论知识进入脑海、实际操作用于手间,所碰撞出创新想法的火花定能慢慢“燎原”。

图2 “交流观”为主导的教学示意图

3.4 培养目标特色化 工商联合发展

财经类院校工科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要充分结合地区、学校、学院的优势条件[9],天津商业大学地处直辖市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相对发达的地方,对兼具技术能力和商业头脑的复合型人才有极大的需求。天津商业大学具有深厚的商科渊源,在商科领域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其工科类学院如机械学院,毕业生中有不少著名企业家,其发展经历给在校生以很大的影响,更给学校以提示:工商联合办学,使学生集技术和经营管理能力于一身,发展特色专业人才。国家鼓励青少年积极创业,为市场注入新血液。财经大学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在国家严厉整肃高校课程、淘汰“水课”的时候,财经类高校应当把握机会,将选择权交给学生。开放商学类科目,允许其他院系有兴趣学生进行选修,提高商学修养;开启双学位、双专业学习,允许跨院、跨学科双修;开设全校集体实践活动大赛,工、商科联合创新应用新理论、新技术。

4 结语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财经类高校发展工科专业确实是存在学生实践活动不够、毕业生就业优势小以及优势商业学科无法与工科结合等缺点。为此,许多财经高校都为工科的大力发展做出努力,以天津商业大学为例,学校积极开展实践课堂、校企合作、交流观教学、特色化培养等创新应用型工科人才的培养模式,让学生真正在理论与实践中成长为具有创新思维和应用技术的国家栋梁。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高校和学生都应为建设创新应用型人才做出最大的努力。

猜你喜欢

财经类工科天津
中粮工科机械技术(无锡)有限公司
如果天津有“画”说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新工科背景下项目推动式教学模式的探索
中职“产学研创”一体化工科类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一)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三)
天津卷
《天津之眼》
“双平台嵌入式”的“粮味”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