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专业集群建设内容的研究

2019-08-06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9年13期
关键词:集群校企实训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北京 102628

1 专业集群定义

专业集群的概念源于产业集群,是高职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顺应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是21世纪以来,特别是近5年来职业院校专业建设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1]。

高职专业集群是指围绕某一技术领域或服务领域,依据自身独特的办学优势与服务面向,以学校重点、特色或优势专业为核心,由若干个技术基础、职业岗位相近的相关专业共同组成的专业集群。其内涵主要有3个特点:一是群内各专业具有共同的行业背景,服务领域相同的产业集群;二是群内各专业拥有共同的专业基础课、实训环境;三是就业面向相同岗位群。

2 专业集群建设思路

遵循比较优势原则选择相应专业作为专业集群的核心专业,发挥核心引领作用。专业集群建设是一个逐步推进、完善、发展的过程,将从区域发展产业链的需求出发,做好系统规划、设计,发挥品牌(重点)专业在专业集群中的龙头作用,实现集群内专业建设资源的共建共享、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从而带动专业集群内专业建设水平的整体提升,形成专业集群的集聚效应,发挥专业集群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

结合院校实际在具体实施上可以分为:基于产业链组建专业群,基于职业岗位群构建专业群,以核心专业为基础构建专业群,基于产业复合型人才和跨界要求组建专业集群,基于学科逻辑组建专业集群。

3 专业集群建设内容

基于专业群服务区域经济的核心目的,高职院校构建专业集群的总体思路应该是在区域经济视角下,对接区域产业调整和升级,从产业链、职业岗位群、核心专业建设、产业复合性人才培养等方面构建专业集群,深化专业内涵发展。

专业集群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明确专业集群中各专业的设置和逻辑关系,结合学校自身情况及对接区域产业集群发展,在明确思路的前提下,重点建设如下内容。

3.1 培养模式

专业集群的核心功能依然是以学者为中心,提供有效资源,提升其职业能力与素养,最终帮助其顺利甚至高端就业。培养模式贯穿学习者整个学习过程,深刻影响学习者成才的规格与质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下面以学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说明培养模式的内容。

(1)在校企合作模式上,建立专业+大型企业、专业+龙头企业+企业联盟、专业+认证中心和专业+行业协会4种典型合作模式。专业携手行业大型企业、龙头企业,组建企业人才联盟,搭建专业共建平台,重点是从多个维度,发挥企业办学作用,深挖企业资源的潜力(如图1所示)。

图1 校企合作模式

(2)建立了职业技能+职业素质双线模式[2]。破解3个难题:一是课程设置没有完全以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为导向;二是教师对行业和企业的认识不够;三是没有企业资源和实践环节作为支撑。我校计算机网络专业集群职业素养课程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职业素养课程

(3)双证融通模式:毕业证书+技能证书,将课程标准结合行业认证标准,使专业课程融合企业岗位技能的培养[3]。

(4)建立定向+订单模式:实现招生即招工,为企业储备人才,帮助学生顺利就业甚至高端就业。

(5)在教学模式上,将教学分为证书性学习、生产性实训、顶岗性实习3个阶段。专业核心课程建立“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做中学,学中做,学训一体”的教学模式,应用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最终切实帮助学生掌握相应技能[4]。在生产性实训阶段主要集中在校内实训基地,基于此建设“真设备操作、真项目训练、真环境育人”三真实训模式,营造初步的项目化实践环境,让学生能够对技能应用场景有直观、形象的认知。

(6)最后在评价模式上,采用三位一体的评价模式。确立教师过程考核、企业技能考核、学生自我评估的三位一体的多元考核方式,帮助学生能够对自己能力与素质有较为清晰的判断。

3.2 机制建设

高职教育是教育领域中与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关系最密切的部分,高职院校要更好地对接产业经济发展方式、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就需要突破固有专业概念的局限,借鉴集群发展的思想,探索专业集群式发展,创建符合本院校、本专业集群特点的规范、制度等相关机制,从而保障专业集群建设的顺利开展。机制可以是贯穿全局,或者面向局部、面向过程,也可面向对象,尤其机制建设中涉及的对象企业—专业、教师,作为建设的施动者,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升参与对象的积极性,是重点考虑的问题。总之机制的建设是要保障各专业集群建设活动的顺利、高效进行,因此机制建设与研究在专业集群建设中是首要完成和开展的工作,也是专业集群建设工作的一部分。具体在机制建设中可以考虑如下方面。

3.2.1 深化校企合作 进行顶层机制设计

双方建立校企合作的新机制,是培养优秀高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障。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应紧紧依托行业办学优势,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立与企业的专业服务合作模式,取长补短,建立持续、双赢、长效的深度融合,重点在制度层面上保证实施。

纵观以往的校企合作,合作形式虽然不断求变求新,但基本都是学校“唱独角戏”,企业参与热情不高,最终都不可避免会陷入一种低水平的重复建设与流于形式的活动,无法发挥企业资本、技术技能、设备和理念等资源优势,究其原因在校企合作中缺乏有效的长效合作机制与激励机制。

在专业集群的建设中可以成立由学校及相关企业、行业协会等组成的工程师学院共建共管委员会,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构建理论与实践课程体系,共同确定教学内容、实施培养过程、评价培养质量、建设教学资源和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实现专业集群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行业需求相吻合。同时,建立健全包括学分互认、课程互选、质量评估等一系列专业集群管理制度办法。从而彼此成就,共建良性循环,实现价值最大化。

3.2.2 师资培养运行机制 加强师资流动

学校与企业共同探索、完善互聘共培的培养方式开展师资培养:互聘是根据专业建设需要,聘请生产企业一线的技术人员作为学院的兼职教师,学院对企业选派的兼职教师由学院进行管理和考核,进行教师业务能力培养,由于企业员工为在岗职工,无法进行脱产培训,企业聘请学院专业教师为企业在业余时间进行员工岗位培训和新进人员培训。学校可以不定期利用假期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锻炼、培训,与公司及其合作伙伴制订《专职教师下企业锻炼的管理办法》《教师互聘共培管理办法》等制度并实施,逐步完善师资培养运行机制。

建立灵活的专业集群内师资流动机制,同时更是专业集群内资源共享及流动的有效方式,促进专业集群内专业间相互接力,打破专业间壁垒,分享专业集群红利,增加专业间的耦合度。

3.2.3 探索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机制 强化校企优势

发挥企业技术优势和学校专业教学优势,合作开发“教、学、做”一体化专业核心课,在企业进行岗位能力需求调研,由企业专家、学校教师通过工作过程系统化,开发制订“教、学、做”一体化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培训模块,并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开发课程的机制,使学校的教学活动紧跟企业生产实际。

3.2.4 共同完善实训基地运行机制 制订实训基地建设规划

学校提供场地与基础设施,建设校企合作的通信实习实训基地,达到满足本专业学生实训和岗前培训要求,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场地,开展对外服务、师资培训、再就业培训和认证考试。

3.2.5 共建“企校双制 工学一体”的教育教学机制

践行“校企共建、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课证融合、过程考核”的原则,具体教育教学中践行如下2点机制。

(1)以专任教师为主导开展精英导师制:通过成立兴趣小组、技能竞赛筛选优秀学生,开展多对多培养机制(一名学生对应一名核心导师,对应多名教师),全力打造品牌学生,培优示范,引领正气,激发学生正能量,形成比、追、赶的良好氛围。

(2)以企业专家为主导开展现代学徒制:整个过程由第三方用人企业与院校签订合作协议,采取工学交替培养的方式共同培养新型学徒,企业负责为学徒安排导师,并定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活动;学校按照合作企业要求制订课程计划,定期开设企业所需的教学课程。

3.3 课程体系的建设

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专业集群课程体系,在“以生产任务和典型产品为载体,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原则指导下,基于“职业技能+职业素养”构建“太极”课程体系,重点打造系统能力体系。

专业集群内专业间之所以能够处在同一专业集群,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具备相同的专业基础课程,由此所形成的专业集群课程体系既是专业集群建设重要内容,也是专业集群建设成果的重要载体。

具体实施时,在分析专业集群对应产业集群的相应岗位对高端技能型人才所必备的共同基础知识和技能要求的基础上,构建面向各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培养共同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养;界定专业集群内各专业的核心岗位,研究各岗位所需的理论知识和关键技能,设置各专业的核心课程模块,强化专业技能的培养;开设各专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面向行业应用设置特色资源包,供专业集群中的学生互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专业素养,同时帮助学生发现兴趣及专长。底层的专业基础课程进行专业间共享,中层的专业核心模块各专业分立,高层的专业拓展模块实现群内互选,这样既保证了专业集群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共性需求,也凸显了专业核心技能,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同时,还避免了重复开发、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极具性价比。

4 结语

机制、模式、课程体系的建立,是校企双方共建专业集群的重要成果,有利于校企双方的长效合作,获得成效才能持续,使得专业集群的建设及运行得以保障,提升专业集群人才培养效率与规格,实现高质量人才输出,也为专业集群的资源共享、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其他功能提供有力支撑,专业集群的建设与研究也因此才具有了推广价值及示范意义。

猜你喜欢

集群校企实训
立足“农”字做文章 校企合作风生水起
校企合作的电子商务课程教学模式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一个平台 四项合作 多方共赢——“政府搭台、校企唱戏”之校企深度合作的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