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叔叔在村里翻盖了房屋

2019-08-06杨丽新

中国老区建设 2019年7期
关键词:盖房子村干部房屋

□杨丽新

2018年国庆,叔叔在村里翻盖房子了!

我家所在的村庄位于豫西地区渑池县,北依黄河与山西隔河相望。村庄规模不大,28户人家一百多口人。

在叔叔建房之前,村里最新的房子是我二叔于2007年所建。十几年前,在我们村,盖房子差不多是仅次于红白事之外的第一重要事件,能盖房子标志着这户人家是富足的、有面子,而现在村里盖房子是一件稀罕事儿,因为几乎没有人会这样做,就算是贫困户,也会为了子女想尽办法借钱也要在城里买房。

叔叔一家,是常年在村中居住的四户人家之一。

叔叔其实不愿意翻盖房屋

不和其他村民一样去城里买房,叔叔有他自己的想法。

叔叔是个传统的农民,全家四口人,育有两女,长女已经结婚在县城定居,小女儿在县里的职高上学。平时在村里,只有叔叔和婶婶与奶奶生活一起。

没有儿子,少了买房最重要的推力。用叔叔的话说,两个女儿都是“外边的人”,自己把老两口的日子过好就行。

实际上叔叔和婶婶这么多年一直勤俭持家,也有三四十万元存款。现在夫妻俩去捡矿渣,每月能有三千元收入,除了自己生活、供养小女儿上学和母亲养老,差不多每月都能攒下1500元左右,虽不富裕,却也完全够用。叔叔的观念比较传统,没有儿子就要靠自己养老,因此现在手里的钱是老两口的养老钱,这远比在城里面生活更重要。

虽然老房子有些破旧,但是叔叔认为自己院子里面有六间房子,两个人住不了这么多,而且坍塌的是后面没人住的房子,而自己住的东边三间房子并没有什么大问题,修不修都不影响居住。

现在,叔叔为什么要在村里翻盖房屋呢?

叔叔愿意翻盖房子离不开村干部反复动员

实际上,叔叔这次翻修老房子,主要是翻修了西边的房子外加一个前院门楼,常住的三间房子就是进行了简单的修修补补。

房子破旧不是主要原因,那是什么原因呢?

政策的推动是重要原因。

我国自2008年开始实施农村危房改建补贴政策。在我们村,政策主要涉及评定、施工、验收。评定分为四个等级,最高等级的补贴款项能到达20000元左右。叔叔家的房子就是评定为了最高等级。

住房改造需要前期自己出资。叔叔维修房子花了25000元左右,按政策政府补贴了20000元。因房屋改造房子到达验收要求,政府又奖励了5000元。叔叔说,“等于没花钱”。

实际上,刚开始叔叔是不愿意翻盖房屋的,一方面是不想折腾,另一方面是对村干部不信任。这种不信任源自不少村民中普遍存在的处事逻辑:村民和村干部谁先主动,谁就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很多时候,基层干部明明是在为农民办好事,农民却有着很强的防备心。这一次,村干部为了配合乡政府工作,多次上门劝说叔叔进行危房改造。后来,经亲戚劝说,并咨询过一些年轻人,加上房子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修缮,叔叔才最终同意。

叔叔其实并不满意

叔叔在翻盖房屋时面临了一个难题,在测量时大意了,住房大门通往村主干道的通道有些短,与村里的干道连不上。

叔叔家的房屋改造是严格按照量好的面积来执行的,如果自己铺设水泥路面连接村干道,就超出了事先测量好的面积,不符合政策要求,后期验收就通不过,也就得不到补贴款。但是,不铺设水泥路面,进出会很不方便。

叔叔最后的选择是领取补贴款,忍受行路不方便。逢下雨,叔叔就用两块木板放到地上,延伸至村干道的水泥路上,为翻盖房屋这件好事留下了一个不大但也不小的遗憾。

观察眼

从笔者叔叔家改造房屋,可以看见乡村治理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部分存在村民对村干部的不信任。伴随着村民自治法的成熟发展,村干部由村民选举而不是政府任命赋权使得村干部丧失了直接权威,而极少数村干部权力的获得存在着程序和手段的不合理,社会舆论很容易让村干部被“标签化”甚至污名化。“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就是引导各项政策落实的那根针,如果这里断线走偏,再好的政策也会前功尽弃。

二是惠农政策的落实问题。国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都具有科学性与可行性,但从笔者叔叔家危房改造来看,国家政策的落实确实存在着唯文件的倾向,对操作过程中存在的不同情况缺乏变通。住房改造是一个大政策,下面必然要面临着很多具体情况,制定操作措施,以更好地落实政策,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不是个别现象。(杨丽新)

猜你喜欢

盖房子村干部房屋
动物盖房子
村干部带头 流翔高钙助力 共建大美乡村
UMAMMA历史房屋改造
房屋
这里的村干部,是这样“上班”的——略阳实行村干部“四化”管理
驻村干部“唱主角”,村干部“跑龙套” 警惕脱贫攻坚主角错位
在极地盖房子
动物盖房子
转租房屋,出现问题由谁负责?
当前村干部职务犯罪高发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