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某化工厂土壤污染隐患排查项目

2019-08-05

山东化工 2019年13期
关键词:定期检查定期储罐

徐 松

(上海环境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上海 200030)

为贯彻《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6〕31号)、《广东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关于防范建设用地新增污染的要求,落实目标责任主体,广州省重点监管企业与地方政府签订了土壤污染防治责任书,要求重点监管企业在责任书签订之日起12个月内对生产区、原材料及废物堆放区、储存区、转运区等重点区域开展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并根据排查情况制定整改方案。为此,企业委托第三方对场地开展土壤隐患排查工作并形成报告。在资料收集分析、现场勘查、人员访谈的基础上,完成了本项目隐患排查工作,为后续企业制定土壤污染隐患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以及为今后场地的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和土壤监测提供基础。

1 某化工厂概况

某化工厂于2010年建厂,占地面积约8万m2,从事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生产,被列入地方的土壤重点监管单位名录之中。建厂之前场地被海水覆盖,后期回填、平整等工作由政府完成。自建厂以来该场区内的平面布置未发生较大的变化。主要工程内容见表1。

表1 某化工厂主要工程内容

2 某化工厂工艺流程

本项目产品为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主要工艺包括水合工艺、一段氧化、二段氧化、甲基丙烯酸(MAA)回收、酯化和废气废液处理等工序来完成,生产工艺流程为原料抽余油(异丁烯含量>40%)通过水合反应,将抽余油中异丁烯水合为叔丁醇,再通过两段氧化反应,一段氧化将叔丁醇氧化为甲基丙烯醛,二段氧化将甲基丙烯醛氧化为甲基丙烯酸(MAA)水溶液。随后,采用萃取方法得到甲基丙烯酸(MAA),并进一步与甲醇酯化生成甲基丙烯酸甲酯(MMA),提纯后得到最终产品。

3 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原则

按照《重点企业隐患排查指南》的内容和要求,主要从原辅材料和产品储运、生产装置、污水处理、废物储存和处置几个方面进行土壤污染隐患排查。

3.1 化学品的储存

原辅材料的储运包括液体储罐(地上、地下和离地储罐)、桶装液体、储存坑坑/塘、固体原辅材料的储运,以及产品的储运。储存坑/塘风险最大,地下储罐污染土壤的风险高于地上储罐,直接接地的地上储罐污染土壤的风险高于离地的地上储罐。

储罐较好的设计和管理方式:将储罐放置于防渗设施内(如混凝土容器);给储罐配置泄漏检测装置,并定期检查泄漏检测装置;给储罐配置阴极保护系统,并定期检查阴极保护系统;采用双层储罐;给罐体配置溢流收集装置;定期检查储罐进料口、出料口、法兰、基槽和排净口等重点易发生渗漏的部位等。

桶/袋装物质的存储较好的设计和管理方式:设置专用仓库储存化学品,具有较为完善的防风、防雨、防泄漏措施,按照类别分区存放;使用合适的特殊包装,放置包装的区域保留有防渗下垫面;液体化学品放置防泄漏托盘上,或储存区域设有泄漏收集沟;有专门人员定期巡检化学品储存的情况等。

3.2 生产加工装置

生产加工装置较好的设计和管理方式:将装置放置于防渗设施内(如混凝土容器);地上生产装置设置防泄漏围堰,并定期检查装置(特别是四壁)及下垫面;装置配置泄漏检测装置,并定期检查;定期检查装置进料口、出料口、法兰、基槽和排净口等重点易发生渗漏的部位等。

3.3 污水处理设施

污水处理设施较好的设计和管理方式:污水收集、处理与排放的管道材质符合技术规范要求,提高管线材质等级,进行施工期监理;污水处理装置和管线定期检查和维护;定期厂区内土壤和地下水监测;污泥贮存场所设置于防渗设施内,完善污泥管理措施;完善的应急管理措施等。

3.4 散装液体的转运

装车与卸货:设计阶段装卸点具有防雨、防渗漏设施;装卸软管具有自动停止控制装置;有软管固定装置,保证输送液体物料时不会脱出至容器外面;操作处应有清晰的灌注和抽出说明;在灌注和抽出点设有油滴收集盘等。管理阶段定期进行现场检查;产生事故时有专业人员和设备进行应对等

管道运输:设计阶段地下管道设计时配置泄漏检测装置;给地下管道配置阴极保护和腐蚀防护系统(在土壤腐蚀性强的区域,如盐碱化或酸雨严重区域,阴极保护或其它等效形式的腐蚀防护非常重要;采用双层管道设计等。管理阶段定期进行渗漏检测;期检查阴极防护系统;定期检查腐蚀防护系统;定期对管线进行维护和保养;产生事故时有专业人员和设备进行应对等。

泵传输:泵传输液体物料时一般和大型储存装置或处理设施相连,操作人员一旦发现泵的故障,及时关闭管道阀门即可防止液体泄漏,降低污染土壤的风险。设计和建设阶段可将泵放置在防渗的设施中(如混凝土容器);在泵体下方设计收集装置;在泵体上方设计防雨设施等。管理阶段定期检查泵运行情况;定期对泵进行维护等。

开口桶的运输:使用开口桶转运危险物质或有毒有害物质,造成土壤污染的可能性极大,只有通过不渗漏的密闭设施才能降低土壤污染的风险。对不符合防渗漏或公司化学品管理要求的活动,需对土壤风险污染进行排查。如涉及开口通的运输,运输区域设计不渗漏地面,且配有不渗漏的排水管和其它对应设施(如油/水分离器和事故应急阀门等);场地设计有防雨水设施等。管理阶段应对开口桶运输有严格的管理流程和条例;对开口桶运输区域有日常巡查记录;产生事故时有专业人员和设备进行应对等。

3.5 危险废物的储存

未包装的危险废物在暂存和运输过程中如果没有苫盖或其它设施,容易造成土壤污染。经过包装的液体危废在包装受损时容易导致土壤污染,当包装好的固体和粘性危废包装受损时,也可能导致土壤污染,但污染风险一般低于液体危废包装受损时所导致的风险。

4 初步排查结论

根据资料审阅、现场踏勘、人员访谈,以及按照《重点企业隐患排查指南》中要求进行识别,初步识别出场地的土壤污染隐患风险,见表2和图1。

表2 工厂主要土壤污染风险识别结果表

图1 厂区土壤污染隐患风险区域范围示意图

5 建议措施

(1)建立定期土壤污染隐患排查制度,保证持续有效防止有毒有害物质渗漏、流失、扬散。通过资料收集、现场目测、日常巡查和调查监测等手段定期对工厂土壤污染隐患进行排查:

1)资料收集与保存:收集和保存生产活动过程涉及的物质、设施设备和运行管理等信息,通过充分的案头研究和实际的运营状况,确定物质进入土壤的可能性以及分散方式,识别出高风险的区域。

2)目测检查:培训和安排具有经验的员工开展设施设备及运行情况检查。检查员应需保持记录结果和行动日志,包括:①检查实施类型和名称;②检查地点;③检查时间和频率;④检查方法;⑤结果报告和记录方式;⑥对违规行为采取的行动。

为证明地面和路面是否满足防渗防漏的需求,定期对其接口结构、突起边缘和破碎程度等进行检查,目视检查内容包括:①地面或路面已使用的时间;②当前和预期用途;③观察到的液体渗漏情况;④检查时的地面状况。

3)日常巡查:建立对容器、管道、泵及土壤污染防控设备的定期检查制度。对特定生产项目、特定区域或特定材料进行专项巡查,识别泄漏、扬撒和溢漏的潜在风险。

4)调查监测:当资料收集、目测或巡查等发现土壤有疑似污染的现象,可以通过调查采样和分析检测进行确认。调查监测结束后,正确分析和评估调查结果,判断污染物种类、浓度及空间分布,并确定风险等级及污染区的范围,明确是否需要采取进一步的行动,包括但不限于:①完善运行管理措施;②完善防止污染的设备设施;③建立并启动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措施;④清除污染土壤;等。

(2)制定、实施自行土壤污染自行监测方案,并将监测数据报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自行监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结合土壤隐患排查制度的制定及土壤隐患定期排查的结果相应更新或完善。

(3)定期对地下管线、未设防渗收集设施的地下储罐进行密闭性检测,了解工厂地下设施是否有泄露迹象。

6 结束语

被列入土壤环境污染重点监管单位的企业应尽早建立土壤污染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定期对重点区域、重点设施开展隐患排查和监测工作。如发现场地内土壤和地下水受到污染,积极进行详细调查、风险评估和修复工作,为企业日后项目改扩建和退场提前做好准备。

猜你喜欢

定期检查定期储罐
大型LNG储罐设计计算关键技术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
定期体检
大型LNG储罐珍珠岩在线填充技术实践
基于地震响应分析的大型LNG全容式储罐储罐基础方案设计
定期产检在预防胎盘早剥中的价值
空管二次雷达信号输出中断故障处理探讨
为什么鳄鱼要定期换牙
一生清廉
—— 储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