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场耦合作用脱除PM2.5的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

2019-08-05杨晨鹏朱家骅杨海涛

山东化工 2019年13期
关键词:液膜气液水蒸气

杨晨鹏,朱家骅,杨海涛,陈 倬,段 旬

(四川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5)

近年来PM2.5污染严重,空气质量明显下降,究其根本,过程工业尾气排放是其主要原因[1]。2016年我国全面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排放标准更加严苛,尾气除尘势在必行。传统除尘技术[2]难以适应我国基础工业发展阶段尾气除尘,尤其是对于PM2.5脱除。

基于工业尾气自身具有余热的特性,课题组提出了废气废水交叉流阵列变温脱除PM2.5新方法[3],利用气液间传热传质推动力,促进PM2.5脱除,取得以废治废的效果。工业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低温废水和高温废气,气液两相接触时,将同时进行传热传质。传热传质过程中颗粒受到热泳力和扩散泳力作用,促进颗粒的脱除。Calvert等人[4]对热泳力和扩散泳力脱除颗粒进行了研究,发现热泳力和扩散泳力对细颗粒物脱除效果明显;王翱[5]等人发现,脱除颗粒时扩散泳力作用强于惯性作用;余徽[6]等人对热泳力脱除颗粒进行了模拟研究,模拟结果预测误差较大。先前的研究很难了解多场耦合作用对颗粒脱除的影响,颗粒在流场、温度场、浓度场中受到多种机理作用,运动情况复杂,还需深入研究。

本文基于欧拉-拉格朗日模型,考虑热泳力、扩散泳力影响,对流场、温度场和浓度场耦合作用下液膜捕集颗粒过程进行模拟,并通过气液交叉流除尘实验验证模拟结果准确性。

1 数学模型

装置几何模型如图1所示,液相沿纤维绳降膜,形成均匀稳定的液膜;含尘气体沿垂直于纤维绳方向横掠液膜柱,其中的颗粒物受到惯性力、布郎扩散、热泳力和扩散泳力等作用,在各力共同作用下向液膜柱移动,与液膜柱接触后被捕捉。

模拟计算时不考虑降膜对颗粒捕集的影响,简化为二维模型。

图1 气液交叉流模型示意图

模拟计算中的连续性方程为:

动量守恒方程:

能量守恒方程

Gk、Gb为平均速度梯度和浮力产生的湍动能,YM表示波动膨胀的影响,αk和αε为逆效应普朗特数,Sk和Sε为源项。

其中μt为涡黏度,由k和ε计算得到:

模型中的参数设置如下:C1ε=1.44,C2ε=1.92,Cμ=0.09,σk=1.0,σε=1.3。

水蒸气传质扩散由组分输运模型计算:

Yi为组分质量分数,Si为源项生成率,Ri为组分化学反应生成率。

颗粒运动方程:

FD(u-up)是颗粒受到单位质量的曳力:

其中u为流体速度,up为颗粒速度,μ为流体动力粘度,ρ为流体密度,ρp为颗粒密度,dp为颗粒直径,Re为相对雷诺数:

附加质量力F考虑热泳力和扩散泳力,热泳力计算公式:

DT,p是热泳系数,Talbot等人通过研究给出如下计算式:

其中Kn为Knudsen数,2λ/dp;λ为平均分子自由程;K=k/kp;k、kp为流体和颗粒热导率;mp为颗粒质量;T为流体温度; 为动力粘度;其余常数Cs为1.17,Ct为2.18,Cm为1.14。

扩散泳力模型需要通过UDF 导入,Brock[7]等人给出了扩散泳力表达式:

其中xa和xv分别为空气、水蒸气摩尔分率,Dv为水蒸气扩散系数,σ为扩散滑移系数。

气体入口设为常速,液柱为恒温壁面,液膜表面水蒸气浓度为壁温对应的饱和水蒸气浓度。

采用ANSYS ICEM软件对物理模型进行结构化网格划分,对近壁面处进行网格加密处理,网格质量在0.9以上,进行网格无关性验证,当网格数在8.1×105以上时,气体出口温度及水蒸气质量分数不再明显变化,模型网格划分满足计算要求。通过Fluent软件进行数值计算,扩散泳力通过UDF(User Defined Functions)嵌入Fluent解算。

2 实验

实验装置包括气体调节系统、降膜阵列和检测系统,实验流程图如图2所示。由鼓风机吸入的空气首先进入系统,然后与蒸汽混合。含蒸汽的气体被加热以达到一定的温湿度,将粒子加入到气流中。水槽中的水沿纤维绳柱降膜,形成均匀稳定的液膜。20排纤维绳柱呈正三角形排列,每排25根或24根纤维绳,液柱横向间距为4 mm,直径为1.2 mm。

1压缩机,2干燥剂,3过滤器,4气溶胶发生器,5蒸汽发生器,6缓冲槽,7加热器,8压差计,9鼓风机,10颗粒检测仪,11传感器,12稀释器,13循环水泵,14恒温水槽,15采样口,16温湿度检测仪

图2 实验流程图

水温维持在20℃,气体入口速度1.02 m/s,温度60℃,改变气体湿度,考察湿度差对颗粒脱除效率的影响。实验所用颗粒物为氧化铝,由粉尘粒径检测仪测量浓度和粒径分布。颗粒脱除率通过颗粒数目浓度来表征:

(15)

其中cin为入口颗粒数目浓度,cout为出口颗粒数目浓度。

3 结果与讨论

3.1 模拟结果

含尘气体横掠液膜柱时,气体会与液膜发生传热传质。图3为气体温度和水蒸气质量分数随液膜柱排数变化规律。可以看出,随着气体横掠交叉流阵列,气体温度和湿度不断降低,气体温度逐渐降至接近于液柱表面液体温度,水蒸气浓度逐渐降至接近液膜柱表面水蒸气饱和浓度。

图3 气体温度和水蒸气浓度随液膜柱变化图

以粒径0.1 μm和1 μm颗粒为例讨论PM2.5的脱除效果。图4为不同工况下总脱除效率随液膜柱排数变化规律。由图可知,随着气体横掠交叉流阵列,液膜柱排数增加颗粒总脱除效率不断增加,但趋势逐渐变缓,说明单排液膜柱脱除效率逐渐降低。在粒径为1 μm时,入口相对湿度由0.575增大到0.757,总脱除效率提高了35.1%。

图4 总脱除效率变化规律

图5为不同工况下单排液膜柱脱除效率与液膜柱排数的关系。由图可知,随着气体横掠交叉流阵列,液膜柱排数增加,单排液膜柱颗粒脱除效率不断减小。随液膜柱排数增加气液间温度差和湿度差逐渐降低,即颗粒受到的热泳力和扩散泳力也将降低,单排液膜柱颗粒捕集效率降低,传热传质推动力是脱除效率的关键因素。

图5 单排液膜柱脱除效率变化规律

3.2 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

表1为气体入口温度60℃,水温20℃,不同入口相对湿度下,PM2.5颗粒脱除效率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结果。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验值和模拟值吻合良好,模拟结果中颗粒效率预测误差在±10%以内,实验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合理性。

表1 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对比

4 结论

(1)对流场、温度场和湿度场耦合作用下液膜捕集颗粒过程进行了模拟,并通过含尘气体横掠液膜柱阵列除尘实验验证了模拟结果的准确性。

(2)气液间传热传质推动力是PM2.5脱除效率的关键因素。气液间温湿度差减小时,PM2.5脱除效率随之减小。

(3)湿度差对PM2.5脱除作用明显。在气体入口温度60℃,水温20℃,当气体入口相对湿度由0.575提高到0.757,经过20排液膜柱,总脱除效率提高了35.1%。

猜你喜欢

液膜气液水蒸气
藏在空气里的水蒸气
考虑轴弯曲的水润滑轴承液膜建模方法
高空高速气流下平板液膜流动与破裂规律
运载火箭气液组合连接器动态自动对接技术
微重力下两相控温型储液器内气液界面仿真分析
液膜破裂对PCCS降膜的影响*
液体火箭发动机液膜冷却研究综述
气液分离罐液位计接管泄漏分析
水蒸气变戏法
基于新型C4D的小管道气液两相流流型辨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