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行车立体停车装置的设计及运动仿真

2019-08-05桂康迪汤宇轩雷诗云

山东化工 2019年13期
关键词:支撑架后轮前轮

高 欢,李 敏,张 珩,桂康迪,汤宇轩,雷诗云

(江汉大学 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湖北 武汉 430000)

自行车的出现,为人们的短途出行提供了低碳、绿色的交通工具。然而在公交车站、地铁出入口等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自行车的无序停放占用了大量公共空间,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和人流通行。

自行车停车装置是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措施。如插槽式停车桩(如图1所示),其结构简单、造价低廉、易于安装、使用方便,但占地较大;2013 年日本推出由Giken设计的地下自行车停车塔(如图2所示),自动化高、存储量大,但其高造价、难施工等问题也制约了它的广泛推广。

图1 插槽式停车桩

图2 日本地下自行车停车塔

由此,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自行车立式停车装置,具有占地面积小,造价低、易安装等特点。

1 自行车立体停车装置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自行车立体停车装置包括停车架,线性导轨,滑块,前轮支撑架,夹紧机构,刹车片,后轮锁死机构组成,如图3所示。整个装置使用方式如下:

使用者推动自行车前轮放置在支撑架上,同时夹紧机构夹住前轮轮胎以固定车轮。随后,使用者稍提起自行车的车把,前轮随支撑架沿线导上升,后轮随动前行。当自行车最终直立时,后轮触发后轮锁死机构锁死后轮。

取用时,使用者脚踏锁死机构中簧片,支架在收回。使用者握住车把,拉动自行车使前轮随支撑架沿线导下降,后轮随动。当自行车完全水平时,可向后拉动使前轮离开夹紧机构。

整个过程由机械结构助力完成,无需外部能源,减少了装置的安装和制造成本。然而,人力是否足够完成这一系列操作,成为本装置可行性的关键,因此,本文通过运动仿真分析,对装置运动所需动力进行计算。

图3 自行车立体停车装置示意图

2 自行车立体停车装置三维建模和运动仿真分析[3]

根据以上设计思路,笔者利用UG建立了停车装置及自行车的三维模型。并运用UG软件的运动仿真模块,利用曲柄连杆[3]的原理及step函数[4]对时间的控制,对自行车进行运功轨迹分析[5]。设置整个模型运动时长为15 s,步数为300。利用step函数设置前轮支架0~11 s时,上升1010 mm,11~14 s时下降20 mm,带动自行车向上运动。当0~11 s时,锁死机构中的后支架保持不变,当11~13 s时,后支架顺时针旋转60°,当13~13.5 s时,后支架逆时针旋转1°。当10~11 s时,,锁死机构中的连杆逆时针旋转2°。分析自行车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如图4、5所示。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公路车的质量在10 kg左右,山地车的质量在15 kg左右。本文取自行车质量为15 kg。设置装置完成的不同时间,得到不同时间下自行车的加速度,利用公式F=ma[6],可求出自行车所需要的动力,如表1所示 。

图4 自行车支架的运动分析

图5 前轮的运动分析

表1 自行车停车装置停车过程参数

由表1可知,该装置完成的时间越短所需要的动力越大。当时间为4 s时,自行车所需要的动力为69 N,69 N的力相当于提升一个6.9 kg的物体,而且施加的时间较短,一个成年人能够承受该力的负荷,所以该方案是可行的。

3 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方便、快捷且造价低的自行车立体停车装置,并利用UG软件对该装置进行建模和运动仿真分析,对其可行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立体停车装置可不借助外部能源,仅靠人力可完成自行车的立式停放。

猜你喜欢

支撑架后轮前轮
2019款起亚K5 Pro车左后轮电子驻车制动功能失效
一种便于刮料的橡胶开炼机
扩散塔模板及支撑架施工浅析
创意涂鸦
一种可调节的限制结构
前轮和后轮
后轮主动转向和可变转向传动比对辅助转向系统的影响
拆前轮不蹭碟
中英脚手架规范中满堂支撑架设计的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