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的区位分析

2019-08-01苏海滨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山东省高职院校

苏海滨

摘 要:高等职业教育立足于服务当地经济发展,对区域经济的影响更为显著。基于山东省高等职业院校区位分布的基本情况,分析其分布特点,提出若干政策性建议,以期能够最大化地发挥山东省内高职院校的经济效应。

关键词:山东省;高职院校;区位分布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8-0057-02

一、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院校是高等学校的一种类型,其服务的重点是当地经济的建设及社会的发展,旨在培养第一线实用性人才。改革开放以来,高等职业教育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人才支撑,特别是近几年,高等职业教育在促进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7年,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达到3 779万人,普通高等学校2 631所。其中,本科院校1 243所,高職(专科)院校1 388所。普通高等学校校均规模10 430人,其中,本科学校14 639人,高职(专科)学校6 662人(2017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由此可以看出。高等职业教育在学校数量和招生人数上和本科院校基本相当,而高等职业教育立足于地方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有着更加紧密的联系。因此,把握当地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区位分布,更有助于发挥高等职业教育的区位优势,有效地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二、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区位分布

山东是教育大省,生源大省,2018届普通高校毕业生数量达62.01万人,为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等重大决策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2018年山东省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同时,拥有普通本科院校67所,高等职业(专科)院校78所(2018年山东省普通本科高校名录,2018年山东省高等职业(专科)学校名录)。而基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属性,随着山东省的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紧迫,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也更加凸显。

1.山东省高职院校区位分布现状。山东省共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78所,覆盖全省17地市,各地校区数量为85处。其中位于济南市22处,潍坊市12处,青岛市8处,烟台市7处,淄博市5处,济宁市、泰安市、威海市、日照市均为4处,东营市、菏泽市均为3处,枣庄市、临沂市、德州市均为2处,聊城市、滨州市、莱芜市均为1处(见图1)。其中,位于地级市的校区数量为72处,位于县级市的校区数量为13处(见图2)。

本文数据取自2018年山东省普通本科高校名录,2018年山东省高等职业(专科)学校名录,鉴于本文对区位分布的研究,其中校区数量在计算时,将同一地市区的视为一处,不同地市区的分别计算。

2.山东省高职院校区位分布特点。一是覆盖面广。山东省包含17个地级市,不论各地市的发展情况,单从山东省高职院校的覆盖面来看,各个地市均有高职院校的校区,覆盖率达100%,为各地市的人才培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二是集中度高。由于山东省内各地级市在政治、经济、人力资源等各方面存在差异,各院校的分布存在明显的集中现象,其中各院校的校区在省会济南分布有22处,占全省高职院校校区比例高达26%;济南、潍坊、青岛三处分布的校区占全省高职院校校区比例达49.4%,存在明显的高度集中现象。三是地区差异显著。山东省位于中国东部沿海、黄河下游,包括半岛和内陆两部分,其中山东半岛下辖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东营等城市。除济南以外,山东半岛所包含的校区数量达38处,占剩余校区数量的比例达60%以上,表现为沿海地区城市的高职院校数量远超内陆地区城市。

三、山东省高等职业教育区位分布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2019年山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是:强力推进新旧动能转换,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新格局。高职教育应当立足于服务当地经济,结合当地经济资源优势,从实际的区位分布出发,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优势。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指出,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因此,高职教育立足自身实际的同时,还需发挥政府政策的能动性。

1.政策引导,促进校企对接。高职院校是以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为主,现阶段“用工荒”问题仍旧存在,特别是在一些县级市,此类现象尤为突出,而高职院校培养的正是此类企业需要的人才,但是大部分高职院校分布于省会城市或地级市,不利于毕业生和企业之间的有效对接。这就需要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加以引导或支持,不仅解决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而且可以缓解企业的用工难问题。

2.政策支持,打造高职院校副中心。现阶段高职院校省会城市聚集现象严重,省会城市具有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优势,利于高职院校的发展,但是却没有有效地实现高职院校在省会城市的“辐射效应”,可以借山东省“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政策机遇,结合高职院校的特色优势,成立新的校区或者实训基地,打造高职院校的副中心。

3.政策扶持,打造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高职教育应当不断增强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必须了解当地经济的特色与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从而打造具有区域经济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

参考文献:

[1]  董文军.城镇化与区域教育的梯度开发战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9,(9).

[2]  张佳.高等职业教育对区域经济发展贡献的实证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14,(10).

[3]  华志丰.职业教育的经济学思考[J].学术界,2005,(1).

[4]  戴国强.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及调适[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2009,(6).

猜你喜欢

山东省高职院校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两名造纸相关领域企业家获山东省优秀企业家称号
北风催眠曲
再见,雪姑娘
Fostering learners’autonomy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