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数据下“一带一路”倡议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019-08-01王瑞

经济研究导刊 2019年18期
关键词:机遇挑战一带一路

王瑞

摘 要:“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通过系统阐述“一带一路”的背景,借助大数据对“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的成效进行动态分析和直观感触,进而发现“一带一路”倡议依旧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在此基础上,结合习近平主席的讲话以及相关专家学者的建议,致力于探讨“一带一路”倡议的未来建设方向。

关键词:“一带一路”;大数据;机遇;挑战;建设方向

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9)18-0050-03

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促进下,受古代丝绸之路的启发,2013年金秋,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借助大数据系统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成效,有利于我们更为直观地感触五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取得的丰硕成果。同时,在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发展成效的过程中,也发现“一带一路”建设依旧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通过系统分析其所遇到的机遇与挑战,进而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一带一路”倡议的未来建设方向,稳步前行。

一、“一带一路”的背景

随着国际经济格局的新变化,我国在大国崛起的进程中面临着诸多机遇和难题,习近平主席基于特定的国际背景、国内背景,审时度势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一)国际背景

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区域合作加强、中国崛起——大国使命与大国担当。在这样大背景之下,世界各国都期待合作、期待和平、期待发展。

1.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21世纪以来,世界多极化趋势愈加明显并得到深入发展,主要表现在当前发展中的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快速兴起并在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不断提升。例如,当前发展中的国家和欠发达国家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比重接近40%[1],可见“一带一路”建设已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当然,发展中的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快速兴起的背后更多反映的是当前国际社会已经呈现出一种公平正义趋势,而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也是致力于构建更为公平正义的国际新秩序,这与当前的国际大背景是极度契合的。

2.区域合作加强。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各国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不同诉求对加强区域性经济合作提出硬性要求。另一方面,当前跨区域经济合作、双边经济合作成为区域合作的主要形式,世界经济体都在一定程度上谋求双方、多方之间进行跨区域合作。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所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应运而生,顺应时代潮流,更符合沿线国家的切身利益。

3.中国的崛起与大国担当。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崛起是举世瞩目的,同时中国在崛起的过程中也肩负着应有的责任,为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1979—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18.4%,2017年的贡献率更是达到了27.8%[2]。可见,中国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并在发展、崛起的过程中致力于对世界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有所担当。

(二)国内背景

随着我国交通运输、网络通信等各方面的快速发展,我国各省际间的交流互通也逐渐加强,但同时我国能源安全形势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在这样的国内背景下,习近平主席提出“一带一路”倡议。

1.省际间交流互通加强。我国虽然进行了西部大开发,但是十多年下来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西部仍在全国范围内发展较为落后。“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不仅有利于推动西部建设,还有利于让沿线各国从中获得收益。正如商务部副部长钟山指出,“中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占全国的45%左右,进出口只占全国的15%,外贸发展潜力非常大[3]。”“一带一路”倡议推进五年来,确实推动了中西部贸易的快速发展,加强省际间的交流互通。

2.我国的能源安全形势严峻。近年来,虽然我国第三产业在三大产业中的占比逐渐提升,但第二产业依旧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能源安全是关乎生产发展的重要元素。尤其是当前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加大了对天然气、石油等能源产品的需求量。中国目前近60%的石油和超过30%的天然气依赖进口,而且来源和运输线路相对单一,使中国国家能源安全系数大打折扣[4]。可见,当前我国的能源安全形势依旧较为严峻。

二、“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的成效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通过海量真实的数据、说理性较强的案例可以使我们充分了解到“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更使沿线国家受益匪浅。

第一,政治互信不断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政策沟通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顶层设计与政策支持,同时也保障沿海国家的切身利益。“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中国始终秉承共商共建共享原则,进而赢得相关国家及国际社会的信任与支持。截至2018年9月,中国已与106个国家签署124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合作文件,与29个国际组织签署26份合作文件。可见,中国与沿线各国政治互信不断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的政策环境进一步优化。

第二,设施连通不断完善,互联互通水平明显提升。设施联通在“五通”中发挥着互联互通的作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中国与沿线国家在交通运输等多领域展开全方位合作。以陆路为例,中欧班列是沿线各国互联互通的“纽带”,横贯整个欧亚大陆,并且开行列和货物总值不断增加。中国“一带一路”网的数据显示,2011年中欧班列全年开行仅有17列,而2018年累计开行突破10 000列;2011年其年运送货物总值尚且不到6亿美元,而2018年竟达到160亿美元。可见,“一带一路”设施连通不断完善,互联互通水平明显提升。

第三,贸易畅通取得卓越成果,经贸合作持续深化。经贸合作是贸易畅通的主要表现形式。“一带一路”建设在就业、承包工程、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等方面惠及沿线国家。例如,2013—2017年中国建设境外经贸合作区82个,对外直接投资高达800亿美元,经贸合作区的大量成立,便利了中國与沿线国家进行技术交流、贸易往来等,促进了各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可见,中国与沿线国家贸易往来不断扩大,经贸合作持续深化。

第四,资金融通进展显著,多双边投融资机制和平台发展迅速。资金融通保障我国与沿线国家经贸合作的稳步进行,尤其表现在投融资平台的建设。中国牵头成立亚投行、丝路基金、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其中亚投行成员已达87个为“一带一路”成员国提供项目贷款;中国成立丝路基金拓展人民币海外基金业务;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便于各国之间开展经贸往来、人文交流;中国在沿线国家发放银联卡超过2 500万张。例如,阿联酋和巴基斯坦都可以通过POS机消费。可见,“一带一路”资金融通进展显著,多双边投融资机制和平台发展迅速。

第五,民心相通稳步发展,人文交流合作务实推进。为推进民心相通稳步发展,中国在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与沿线国家积极开展合作。中国通过拓展非洲影视产业,与非洲人民产生情感共鸣;与61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1 023对友好城市,便于城市之间的友好往来;与29个“一带一路”国家实现了免签或落地签,带动相关国家旅游业的发展。可见,“一带一路”民心相通稳步推进,人文交流合作务实推进。

三、“一带一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一带一路”倡议在五年的建设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依旧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机遇主要表现在时代所赋予的和平与发展的大环境、中国与沿线国家产业互补优势明显、中国自身参与全球治理能力不断增强等方面,挑战则主要表现在大国对“一带一路”倡议进行战略挤压、沿线国家市场开放难度较大以及部分沿线国家政局不稳等方面。

(一)主要机遇

1.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基调。和平是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一个国家要想谋求发展首先要保证该国处于相对和平的环境当中。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虽然局部地区仍有恐怖、暴乱等事件发生,但放眼全球和平与发展仍是当前时代发展主基调。例如,2018年4月,朝韩互签《板门店宣言》致力于推进半岛的无核化发展,以及2018年9月联合国大会举行的“纳尔逊·曼德拉和平峰会”等等诸多事件都可说明为了各国之间的友好合作与发展,世界各国都致力于谋求和平、期待发展。“一带一路”倡议更应抓住时代赋予的良好机遇,谋求我国与沿线国家的共同发展。

2.中国与沿线国家产业互补优势明显。“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其中有高收入能源国家、中等收入国家等,但各国都有自己发展的优势,有的是资金、技术、管理上的优势,有的是劳动、资源、市场上的优势。“一带一路”倡议可以依据不同国家所具有的优势制定不同的合作规则,进而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例如,中国凭借自身在铁路技术上的优势为肯尼亚修建蒙内铁路,进而为肯尼亚及沿线国家带来交通便利,而且促进中国与肯尼亚地区的经贸往来。此外,中国不仅注重“授之以鱼”,更加注重“授之以渔”,为肯尼亚捐资1 000万美元,全额资助100名肯尼亚学生来中国学习,帮助肯尼亚建立相关职业技术学校,提升肯尼亚GDP1.5%,降低东非货运成本79%等等,从而有效的提升肯尼亚人民修建、运营铁路的技术水平。可见,“一带一路”建设的稳步进行,也在一定程度上归因于中国很好地抓住了与沿线国家产业互补优势明显的机遇。

3.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能力不断增强。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也在不断增强。例如,中国牵头推动设立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新型多边金融机构,为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提供平台与保障;中国在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改革全球经济治理机制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致力于构建“不冲突、不对抗”的新型大国关系等。而正是在奉献中国智慧实施中国方案的实践过程中使得中国参与全球治理能力不断增强,同时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并且能够很好地践行下去也归因于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不断增强。

(二)主要挑战

1.大国战略挤压。近年来,面对“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取得的显著成效,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话语权也得到提升,这就使得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采取一定举措对抗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为此,美国深入推进亚太再平衡战略,使得中国在亚洲的外交空间受到挤压,进而不仅影响到“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成效,同时也使得“一带一路”倡议受到诸多质疑,如“一带一路”是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等,进而使得“一带一路”建设依旧面临大国战略挤压挑战。

2.沿线国家市场开放难度较大。“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有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有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稍缓,这就使得沿线国家市场发育程度差异较大。加之,沿线国家由于国家政策、地理位置、文化水平等诸要素的不同,使得不同国家对于“一带一路”倡议的接受度、认可度也极为不同。为兼顾沿线国家不同需求,“一带一路”倡议给予合作国更多的福利待遇降低经济合作准入门槛,激发更多国家参与到“一带一路”倡议中来,但另一方面也会因对经济合作规则认知不全造成不当竞争,扰乱市场秩序。因此,面对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的沿线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在未来的建设中依旧面临着市场开放难度较大的挑战。

3.部分沿线国家政局不稳。由于宗教势力冲突问题以及其他发达国家势力干涉等原因,许多“一带一路”附近国家(如伊拉克、土耳其、叙利亚、巴勒斯坦和也门等)国内政治局势动荡,国家的执政权频繁变动导致国家政策变化无常,这将严重影响当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及外国投资者的利益,加大投资风险。同时由于“巴以冲突”等宗教矛盾、恐怖组织以及极端宗教势力的存在,更恶化了沿线国家的安全形势,恶化了我国对外投资环境,使我国对于部分沿线国家的海外投资增添极大的风险。可见,面对部分沿线国家政局不稳的挑战,“一带一路”倡议在未来建设中更应谨慎投资。

四、“一带一路”的未来建设方向

习近平主席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五周年座谈会上对“一带一路”倡议的未来建设方向做出重要指示,具体主要谈到要在项目、市场、金融等方面下功夫,同时要蓬勃开展教育、科技、文化等领域交流,要规范企业投资经营行为,要高度重视境外风险防范[5]。同时,相关专家学者也对“一帶一路”倡议的未来发展提出诸多建议。例如,2019年元旦国家发展改革委“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中心组织召开专家学者座谈会上与会专家建议,今后“一带一路”建设要在加强多边合作、完善相关机制、加大宣传力度等方面下功夫,同时也要引导专家学者对“一带一路”倡议开展理论研究,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项目案例库。综上可知,“一带一路”倡议在抓住机遇,直面挑战;聚焦重点,稳步前行的基础上在相关体制机制、市场金融、对外交流合作以及大力开展理论研究等方面下功夫,从而才能推进“一带一路”倡议走得更远、走得更好。

参考文献:

[1]  金鑫,林永亮.共同推动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EB/OL].中国人权网,2019-02-15.

[2]  中国经济三十九年“成绩单”优异 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18.4%[EB/OL].新华网,2018-09-18.

[3]  钟山.外贸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 重点推进“五个优化”[EB/OL].新华网,2018-03-11.

[4]  许宇晗.“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的:能源安全[N].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7-08-05.

[5]  习近平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五周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Z].2018-08-27.

猜你喜欢

机遇挑战一带一路
再见,机遇号
指数再创新低 把握底部机遇
机遇
第52Q 迈向新挑战
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