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员育人

2019-08-01黄静婧

学理论·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全员育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黄静婧

摘 要: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员育人应把高校、社会、家庭、大学生都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范畴,形成教育合力。这既是破解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现实要求,也是构建网络育人质量提升体系的必要途径。高校、社会、家庭和大学生应该充分发挥各自的特点和优势,协调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格局,全面统筹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全员育人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7-0173-03

网络时代,大学生“无人不网”“无时不网”“无处不网”的现象十分普遍。在网络交往的环境中,多元社会思潮和思想价值观念交流交融交锋非常频繁。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不可避免地受到复杂的网络交往对象的影响。这种状况给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1]。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全员育人,一方面应当善于鼓励和培养大学生所接触到的网络交往对象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者,使大学生在网络交往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另一方面应当充分依托互联网技术把大学生所接触的各类网络交往对象联结起来,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员育人的内涵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员育人,是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高校专职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责,而且是高校教学、科研、管理、后勤服务等各岗位的重要任务,还是全社会和家庭的共同责任,同時更要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高校、家庭、全社会的成员以及大学生自身都应该发挥各自的思想政治教育优势,来关心和参与思想政治工作,并相互配合,从不同角度和不同层面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发挥育人功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员育人的实施主体,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划分。广义的全员育人的实施主体,包含高校全体教师和工作人员、家庭、社会、大学生自身。狭义的全员育人的实施主体,一般指高校专职的思想政治教育人员、高校的专业教师、高校管理人员、高校后勤服务人员。网络时代,大学生除了受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网络、社会、家庭、同辈群体中出现的多元化思想的影响。网络时代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不只局限于高校自身的开放的教育实践。因此,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员育人的实施主体应取广义。

二、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员育人的依据

(一)理论依据:系统理论

系统是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所构成的整体[2]。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目的性、稳定性、突变性、自组织性和相似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3]。系统思维是一种从整体出发看问题的思维方式,它把事物看作是由部分组成的整体,但不是各部分的简单相加,而是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复杂的有机体。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内部与外部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即一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关系。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员育人的观念,是运用系统思维的分析方法,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看成是一个系统,这个系统与周围的事物又构成一个更大的系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好坏既与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各要素有关,也与思想政治教育周围的事物有关。因此,优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优化系统内外各要素,使各要素相互协调,朝着积极的方向共同发挥作用,形成合力育人。

(二)实践依据:破解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现实要求

1.解决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权威弱化的需要

在网络时代,大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途径多样化,他们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与专家学者、社会名流、网络好友、亲戚等进行互动交流和探讨问题。高校的教育者不再是大学生心中唯一的权威。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权威地位在下降,这种情况下,要培养大学生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单靠高校教师的力量显然不够,而且说服力不强。如果大学生信任的政府官员、主流媒体、网络公众人物能够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全员育人的教育主体,并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形成教育合力,必将有效地解决教育者权威弱化的问题,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把握网络时代受教育者复杂思想状况的需要

网络时代,大学生受多元的网络交往对象的影响,思想表现为复杂化;大学生借助网络交往的匿名性和角色的自主建构性,可以在网络中呈现多种角色,真实角色和虚拟角色相互交织,身份表现为复杂化;大学生借助网络交往工具的功能自主设定“上线”“隐身”“离线”等多种状态,状态表现为复杂性。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思想复杂化、身份复杂化和状态复杂化使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教育难度增加,思想政治教育者很难把握大学生真实的思想状态,进而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大学生的同学、朋友、亲戚成为思想政治工作全员育人的教育主体,将会有助于及时、准确和全面地把握大学生真实的思想状态。

3.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平台建设质量的需要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平台的建设力量主要是大学生和为数不多的几位指导老师,高校中的其他教师和工作人员很少参与校园网络育人平台的建设。平台建设主体力量薄弱的状况制约了平台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以及技术开发、功能拓展等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全员育人能够集校内和校外各种优势资源和力量,共同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平台建设的主体力量。校内的专业课教师、管理者、后勤服务者,校外的政府官员、专家学者、社会名流、网络名人、网络企业的技术人员等都可以纳入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平台建设的主体范围,这样就能极大地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平台的建设力量。

三、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员育人的实现

(一)高校

高校是大学生系统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主要场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4]。在此《意见》的指导下,高校的专职思想政治教育者、专业课教师、科研人员、管理人员、后勤服务人员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专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大学生传授网络道德规则和网络法律法规,对大学生进行信息素养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取舍、利用并创造和谐的网络交往关系来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指导大学生在网络多元文化激荡中维护好国家安全和坚持民族文化特性;通过网络育人平台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专业课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也要主动通过网络育人平台了解和引导学生,注重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要通过规范便捷的网络交往平台解决大学生所需所求,为大学生办实事和办好事,使大学生在优质服务和管理中受到感染和教育。高校所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者都要以身作则,以人格魅力和榜样示范影响教育大学生。除此之外,高校还要健全校园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塑造优秀的教风和学风,培育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通过网上网下有形无形的文化氛围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陶冶大学生的情操,锻炼大学生的意志,塑造大学生的人格,培养大学生的才能。

(二)社会

社会也应该是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主体。社会履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职能的具体做法包括:政府在社会管理中,要完善网络道德规范和加强网络立法,强化网络技术创新和攻关,通过技术手段调控网民的违法违规行为。政府相关部门要加强对网站、网络社区的监督和管理,对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法律法规的行为给予奖励和榜样树立,对违反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法律法规的行为依法进行惩罚,努力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社会风气。社会各界包括传媒、网络运营商、公众人物等,一方面应该自觉学习和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法律法规,强化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道德责任,在网络中发表和传播积极健康的信息;另一方面应该加强与高校进行相互协作,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技术资源和人力资源,共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育人平台。同时,社会中相关部门和社区应该尽力为大学生提供社会实践的场所,让大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中锻造服务社会的本领,学习与他人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养成关爱他人的良好品质,逐渐消除因为网络带来的社交焦虑、认知倦怠、自我认同危机、价值错位、道德情感冷漠等问题。

(三)家庭

家庭是个人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思想素质和行为规范对孩子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有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家庭对孩子的思想政治教育也非常重要。因此,家长应该担负起对孩子进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责,要关心孩子上网的时间、频率、网络交往的对象、网络交往的内容以及在网络交往中的安全保护等问题。当前高校的大学生多是95后,他们的家长基本是70后,平时亲子之间的沟通也经常采取QQ、微信等方式。家长应努力运用孩子喜爱的网络工具倾听孩子的心声,为孩子排忧解难。在网络技术的运用和掌握方面,家长多数不如孩子,家长要积极主动向孩子学习网络的相关知识,和孩子共同学习成长,这有利于形成和谐的亲子关系,对于孩子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有积极的影响。此外,家长和学校还应该运用网络工具加强“家校联系”,使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为了提高家长运用网络交往工具与孩子及学校沟通的能力,社会和学校应整合相关力量,为家长开办诸如“家长学校”的网络技能培训机构,提高家长的信息素养。

(四)大学生

1.网络时代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必要性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都是属于外因,这些外因只有通过大学生自身的内化和外化才能真正成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因此,只有包含了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教育才能称得上真正的教育。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生是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主体。自我教育是指受教育者自己教育自己,即通过自我学习、自我修养、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自我改造等方式,主动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自觉纠正自己错误思想言行的实践活动。自我教育有利于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增强受教育者的自身免疫力,提高受教育者自我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使在独处的情况下也能够做到“慎独”。网络环境的虚拟性和开放性,使传统的教育监督和评价难以实现。此时,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就成为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最根本途径。

2.网络时代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基本要求

第一,高校教育者要引导大学生明确在网络交往中自我教育的目标和要求,充分调动大学生自我教育的积极性,善于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动机,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理想。

第二,高校、社会和家庭要协调教育资源和教育力量,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自我教育的环境,在网上和网下都要有意识地组织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高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反思、自我控制等能力。

第三,要坚持个体自我教育和群体自我教育相结合。自我教育分为个体自我教育和群体自我教育两种类型。一方面要发挥大学生现实集体和网络交往群体中的内部成员互帮互教对大学生个体的教育影响作用。在大学生的现实集体和网络交往群体中,群体成员相互交流思想观点,获得知识经验和习得社会行为规范。这实质是一种群体性自我教育的表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充分发挥这种群体性的自我教育的功能,鼓励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巩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另一方面,也要发挥大学生个体自我教育对群体自我教育的積极影响作用,如大学生通过自我教育把自身培养成为传播正能量的“红色网络意见领袖”,进而在大学生网络群体中进行正面的舆论引导和榜样示范,感染和教育网络群体成员,提高网络群体成员的思想政治水平,从而达到了“教是为了不教”。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通知[EB/OL].[2017-12-05].http://www.moe.edu.cn/srcsite/A12/s7060/201712/t20171206_320698.html.

[2]李秀林,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5:226.

[3]范小凤.论新时期高校“三全育人”德育模式及其运作机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EB/OL].[2017-02-27].http://www.gov.cn/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

(责任编辑:宋 佳)

猜你喜欢

全员育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构建多面展示平台 打造家校沟通纽带
全员育人模式下的困难生资助工作
油气集输系统信息化发展形势展望
基于网络的信息资源组织与评价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基于网络的中学阅读指导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
新形势下地市报如何运用新媒体走好群众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