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孟子道德教育理念的当代意义

2019-08-01陈浩阳

学理论·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诚信教育孟子道德教育

陈浩阳

摘 要:我国传统思想文化历史悠久,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留下许多影响时代的思想道德成果,对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启发意义。孟子以性本善为基础和以仁义为主的道德教育理念,对于当代道德教育要尊重人的主体性、重视诚信教育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孟子;道德教育;人的主体性;诚信教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7-0167-02

我国传统思想文化历史悠久,经过几千年的发展,留下许多影响时代的道德教育成果,对于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启发意义。孟子是继孔子之后最有名的儒家思想代表,他在道德教育方面所倡导的理念影响着后人。孟子生于战国中期,他所处的时代,正是中国历史上诸侯纷争、天下大乱的时期。他的以性本善为基础和以仁义为主的道德教育理念,充分反映出了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和价值是人自身,以及人学习和遵守道德的重要性。孟子道德教育理念為当代道德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一、孟子人性善的理念反映道德教育要尊重人的主体性

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性善是孟子在道德教育当中的理论基本,在他的思想表达当中,人类的道德思想起源于人性,表现为人的善的一面,人具有潜在善的可能。在他的这种思想中,道德的自觉意识是其重要的思想表达,而这种道德自觉意识与其性本善的道德学说有着重大的联系。孟子认为道德源于人的自身,人的自身扩展也是以人性为前提的,而人性并非来自外部条件。人的性善与生俱来,每个人都具有这种特征,对于仁义,都有向善的本性,而此时道德教育就表现出自身的道德发展功能。而古希腊的柏拉图作为理想主义者,他认为人性有贪欲,教育时必须注重外在教育。虽然他的思想比起孟子的思想晚了很多年,孟子的思想趋向于外在开放,他的思想趋向于封闭,但是都比较重视教育对于人的影响。“孟子把人性和天道合一看作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君子认为,人改变不了感性欲望,但可以控制感官享受,所以对于感性天赋要认天命;同时,君子要努力追求道德,不断修养、实践它,故对道德天赋要人性。人天生具有道德善端,而实践人道之修养应当通过不懈的自修来唤醒善性,达到人道与天道的统一。”[1]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乃所谓善也”(《孟子·告子上》)。孟子的“反求诸己”思想在其著作中多次提及,具有强烈而鲜明的主体性意识,重视个体内省意识与自律意识的培养。在社会生活中,每一个体的存在都具有其独特性,都具有不断发现自我、肯定自我、挖掘自身的潜能。“学校的道德教育的出发点应具有社会性。”[2]在当今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开始重视人的主体性,唤醒人的自我意识,从而唤起人的内在性善。道德教育与传统文化知识教育相比,具有深刻的内隐性与抽象性。但是遗憾的是,我们的道德教育中,比较重视道德在整个社会当中的实用价值,而对人的自身发展教育却重视不够,从而失去了道德教育当中本应该有的目的,忽略了人本身的潜能的启发。孟子对主体性的认识对当今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道德教育活动中,应该重视人的主体性存在,因为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才是社会发展的前提,因为人的本质上就是主体性,是所有一切活动的必要前提,从而也是道德活动的必要前提。人性本身是自我前进,自我的表达,自我的发展。人类在发展中产生道德,道德是社会发展所创造的体现。当意识到自身存在的意义,我们本身的意识才能表达出自身的道德意识,这种道德意识的存在才能变得更加自觉自律。所以当遇到这个意义价值的时候,就会理解到道德概念的影响,就是由于它是奠基在它所表达的事物个体和可能存在的基本问题之上的。所以,现代教育应做出反省,充分理解整个社会对于道德层面的所需之处,充分调动个体学习道德的积极性,发挥对于人自我全面发展的正确思维辨识能力,获得正确的价值方向,要培养个体自省、自律意识。通过这样的不断学习,使个体认识自我、完善自我,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这样才可以获得全面的发展,社会才能更加和谐。

二、孟子的仁义道德理念凸显诚信教育的重要性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孟子·告子上》)。孟子是把“义”和“仁”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认识。孟子的这种理念表明,道德教育跟社会的稳定具有紧密的联系,道德教育是整个国家稳定的关键因素。在孟子的仁义思想理念中,诚信是应有之义。人的良知会因为人所处的环境和空间的变化而改变,道德教育的意义就是让人们明白在社会的契约法则,尊重各种社会规范,走人间正路,否则整个诚信体系就会崩塌,导致整个社会变得杂乱无章,世风败坏。当前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下,一些人对所谓经济效益的追求,对于所谓工具理性和实用理性的追求,使得他们沦为经济产品的奴隶,人的全面发展变成了经济产品的产物,变成了所谓人的异化过程。

孟子把诚信看作为人的最重要的道德品质,是做人的基本原则。诚信,是对他人和社会的一种承诺和保证,作为约定俗成的社会交往的规范和准则,它不仅是个体的人,而且也是一个社会的无形资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弄虚作假、背信弃义、欺诈行骗等各种失信现象,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日益滋生蔓延,有些企业信用之差已经使信用成为一种“稀缺资源”。社会诚信意识的弱化和丧失,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瓶颈和隐患,损害了人际关系的和谐。可以说,社会诚信缺失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儒家诚信理念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诚以立身,信以立德”,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稳。诚信既是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也是现代社会文明的基石和标志,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正因为如此,必须重视诚信道德教育体系的建构,加强整个社会对于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增加传统诚信道德教育的高度,明白仁义对于发展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价值。把道德教育放在一个重要的地位来认识它,不仅要在经济上有所体现,更应该在诚信文化和思想上有所提升。要从我们国家几千年来的传统诚信文化当中吸取最优秀的精华部分,用传统文化当中最优秀的道德思想和传统美德来教育下一代。深刻理解其存在的功能和重大影响,传承好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三、孟子的道德教育理念体现出其道德教育的实用价值

孟子曰:“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孟子通过借鉴“仁”“爱”的美好理念,随之创造出了一系列胸怀天下、心系国家的正确价值观。在他的理念当中,认为人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拥有美好品德思想的大家,就是因为他在其成长的过程中能够拥有正确的观点和思想。在其随后的发展历程当中,逐步加强对自身人格的正确塑造,把握正确的道德理念,从而把自己打造成他人心目当中的模范。这种道德价值作为一种可以在生活当中实用的思想,带有一定目标的行为,正是这种实际的目标影响了这种思想的走向和意义,继而体现出了它所拥有的价值和实用功能。道德思想的实用性决定了在此基础上的教育实践也具有非常强烈的实践要求。如果说道德教育脱离了社会的实用价值,它就变得毫无任何意义,只能变成所谓的“空想主义”。从古至今,在进行道德教育时,所采取的步骤是统一的价值衡量,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对待学生时的灌输教育方法,道德思想在学生的传播过程中,往往只重视学生对于内容字面上的理解,而这种所谓的理解仅仅只是去背熟整篇文章内容,当时或许能够记住一些内容,而过后却很容易忘记。而恰恰是这种只重视灌输的方式,导致了现如今对于道德教育的“空虚感”。因此,为了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要在社会层面创造出这种道德价值必要性的信念教育,让整个社会层面明白这种教育所特有的重要性,厘清社会各个层级的关系,将其变成适应自身的道德体系,从而在其生活当中拥有美好的道德尺度。一旦其获得了这种道德尺度,他将变得能够适应整个社会各种复杂环境之中一个合格的道德人格,对于整个社会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在我们看來,这种道德价值从简单的课堂教育走向社会层面,它来源于社会,为了社会的不断良好发展而做出贡献。这也是道德教育最好的发展方式。社会在不断进步,也在不断发展革新。马克思说过,“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3]。要不断提升道德教育的社会作用水平,树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从所处的环境出发,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符合我们国家国情的体系标准,让它变为每个人不断提升自我,提高自身道德水平的实用方式。而在这种教育当中,每个人能否真正去掌握,去理解其精髓,成了是否达到合格标准的必要前提。而这种道德价值体系能否影响到整个社会,所能体现出来的就是它能否被这个社会中的绝大多数成员所采纳,变成实际生活当中的自觉性。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变革的关键时期,这是一个利益格局深度调整的时期,矛盾多发,各种道德思想鱼龙混杂,必须认清其中的本质,充分运用好所学的正确道德价值理论,保持清醒的认识和辨别能力,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参考文献:

[1]于洪波.西方道德教育思想史比较研究[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13:55.

[2]袁桂林.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25.

[3]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48.

(责任编辑:宋 佳)

猜你喜欢

诚信教育孟子道德教育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以“道德教育”为主线的学校德育研究
磨刀不误砍柴工
德性培养:道德教育的应然选择
高校诚信教育及诚信体制建设研究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浅谈高职大学生考试诚信的养成教育
庞学光:深化学校道德教育改革
漫画《孟子》(一)
漫画《孟子》(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