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研究

2019-08-01韩刚刘建国

学理论·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走出去职业教育

韩刚 刘建国

摘 要: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遵循,推进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与对外开放的重大使命。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实践成果显著,包括校企协同“走出去”模式、产教协同联盟模式、边境职业教育联盟模式、校际合作“鲁班工坊”模式等。要积极探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发展路径:包括统筹规划,多方联动;突出重点,务求实效;明确路径,整体推进。聚力构建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共同体,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经验模式与理论支撑。

关键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职业教育;走出去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7-0158-02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在莫斯科正式提出“命运共同体”理念。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这既是新时代中国人着眼于人类长远利益的远见卓识的基本方略,也为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指明了方向。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遵循,推进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是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与对外开放的重大使命。

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重大意义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明确提出要开创我国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新格局和新体系,鼓励优质职业院校走出去,扩大我国职业教育对外影响力。教育部《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提出,鼓励优质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走出去,实施海外办学和开展职业培训,共建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培养国际化师资队伍,开展文化交流等,培养本土化各类“一带一路”建设者,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推动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服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和国际产能合作”。在上述背景下,充分认识到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重大意义,职业教育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推动力,职业教育“走出去”是我国产业输出的重要支撑,是助力民心相通的重要载体,是教育对外开放的重要保障。整合我国优质职教资源走出去,与行业企业深化产教融合,共同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和服务企业共建能力,向世界输出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模式,确立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新方位,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打造中国教育品牌。

新时期《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推进,是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重大战略机遇期,要以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一系列顶层设计为指导,立足新时代,提高政治站位,明确职业教育“走出去”的方位与方略,遵循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规律,主动作为,以多元化“走出去”模式积极参与职业教育资源、要素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实现我国职业教育资源的高质量对外开放,进而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国际吸引力与影响力,培养国际化的技术技能人才,输出我国优质的职业教育资源,更好服务支撑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实践模式

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实践成果显著。我国职业院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相关合作办学项目占高等教育对外合作总数的一半以上;近300个行业和专业教学标准、一批专业教材被境外有关国家认可和引入使用;每年近400多名高职院校教师在境外进行教育教学、境外支教、指导相关企业技术研发与生产等;高职院校每年接受来华留学生约7 000人次,同时高职院校安排学生境外实习实训、交流学习规模逐年扩大。我国职业院校学生参加国际性职业技能大赛成果丰硕,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中国以15枚金牌位列金牌榜首位,提升了国际影响力与竞争力。同时,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实践案例呈现多元化模式。

一是校企协同“走出去”模式。2015年,中国有色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联合8所国内高职院校“走出去”非洲项目正式实施,这也是教育部批准校企协同“走出去”试点项目,在非洲赞比亚实施职业教育办学实践。校企协同境外办学是这一项目的突出特色。经过实践,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境外办学,深化了产教融合,助力“一带一路”建设,服务了国家战略,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本项目对中国企业在赞比亚培养本土化人才、促进赞比亚职业教育发展、提升我国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都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出了我国优质职业教育资源与职业教育模式。2019年3月,赞比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管理局批复中国-赞比亚职业技术学院申报的机械制造与自动化等五个专业教学标准成为赞比亚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标准,这是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标准首次进入主权国家国民教育体系,迈出了为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贡献中国职教方案、中國职教智慧的重大一步。

二是产教协同联盟模式。2016年,由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倡议成立“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2017年,“一带一路”产教协同联盟在宁波宣告正式成立。目前已有来自国内近百家职业院校、数十家行业企业,以及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国家半导体产业联盟等行业组织加入联盟,有力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和相关行业企业探索“走出去”模式,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牵头单位,已试点在非洲贝宁建立中非(贝宁)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学院。

三是边境职业教育联盟模式。2016年,由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牵头,联合广西、云南边境地区的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等61家单位组建了中国—东盟边境职业教育联盟,开启了我国西南边境地区面向东盟国家的职业教育对外开放新局面,主动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促进职业院校“抱团式”发展,伴随企业“走出去”,开展技术推广服务;对接边境产业,促进边境中小企业发展。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利用地缘优势,与俄罗斯远东地区高职院校深度合作,推进不同形式的职业教育“走出去”项目,取得丰硕成果。

四是校际合作“鲁班工坊”模式。2016年3月,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与泰国大城府大城学院共同建立了“鲁班工坊”,这是我国在海外设立的首个职业教育领域的“孔子学院”。天津率先建成的职业教育国际合作新模式——“鲁班工坊”,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配合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国际产能合作,探索创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新窗口。鲁班工坊模式成为中国职业教育境外办学的一个范本。

综上所述,近几年我国优质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实践,有效服务于国家战略,形成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品牌和影响力,中国职教的品牌被发展中国家所广泛认可,输出了中国特色职业教育模式,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成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推动力。

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理论研究

在理论研究方面,有学者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引领理念,在此基础上进行职业教育的理念更生,实现职业教育国际化“意识形态”的转化,加强制度环境设计,构建激励兼容的体制机制,抓住关键路径,致力于打造“职业教育共同体”和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有学者提出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内在的契合性,国际化的职业教育观念、活动过程以及人才培养目标都契合着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要更新观念,坚持“全球理念”、要以培育“世界公民”为重要目标,服务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其他相关文献主要围绕职业教育“走出去”背景下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析、国际化发展、经验与挑战、发展策略及趋势等研究;提出厘清职业教育国际化理念,探索理念指导下的实践路径,既是适应“一带一路”倡议的需要,也将推动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走向新的历史阶段;“一带一路”与职业教育开放发展的关系,职业教育要秉持平等合作、开放包容、创新共享的开放发展的理念。实践研究主要聚焦天津“鲁班工坊”职教模式、中国—东盟边境职业教育联盟建设、校企协同走进非洲等。关于职业教育校企协同海外办学模式的探索,有学者提出构建多元主体共商共建学校、深化产教融合、多模式育人、打造品牌等。国内外相关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研究的视野的局限,缺乏理论上的系统梳理及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大部分研究还只是从单一案例视角出发,欠缺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战略维度,从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层面上,考察和探讨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发展动因、制约因素、理论梳理、实践总结及发展趋势,难以把握基于国家战略的职业教育“走出去”的本质特征、发展规律及其与教育开放诸方面的内在关系,对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走出去”已经取得的经验缺乏系统的总结与整合。

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视域下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发展路径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总遵循,依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对我国职业教育“走出过”的价值引领,提升对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进一步认识,积极探索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发展路径。

一是统筹规划,多方联动。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先导理念,结合我国教育对外开放战略和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战略,加强统筹规划和宏观指导。职业教育“走出去”涉及多个部门、多个领域、不同类型的“走入国”,亟须国家层面上统筹协调、引导帮助,国家要在教育、财政、发改、商务、外事等各领域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凝聚共识,鲜明宣导职业教育“走出去”在構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与价值,明确职业教育“走出去”重点方向,扩大合作规模,加强顶层设计,指导职业教育战线与相关行业企业有重点、有目标、有组织地开展职业教育“走出去”工作。聚力构建职业教育对外开放共同体,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化水平,服务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总体战略。

二是突出重点,务求实效。要坚持点面结合、注重时效,重点研究职业教育与企业协同“走出去”项目实践。通过调研整理研究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走出去”现状、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建立案例库;通过案例库进行分析,确定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基本遵循和建设目标,系统研究国内外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案例模式,结合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走出去”现状和相关政策规划,建立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宏观轮廓,梳理出关键点、优秀经验和风险因素;通过相关案例经验和具体实践,探索适应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下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可行模式;最后形成校企协同“走出去”完整的教学理念、课程设置、教材编写、学生管理和评价体系等,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经验模式与理论支撑。

三是明确路径,整体推进。要明确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发展路径和重点任务,包括实施海外办学和开展职业培训,重点服务“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和区域标准制定,特别是校企协同制定适合“走出去”的专业教学标准和企业工作标准,扩大职业教育领域国际话语权,共建共享职业教育国际标准;培养国际化师资队伍,提升教师队伍国际素养和国际交流水平;推进教学资源体系建设,重点是课程与教材建设,校企联合开发工业汉语课程和相关教材;突出职业教育“走出去”文化交流机制建设,促进跨文化融合交流,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参考文献:

[1]张慧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职业教育国际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34):85-88.

[2]赵鹏飞,曾仙乐,宋凯,汤真.“一带一路”职业教育校企协同走进非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29):71-74.

[3]李玉静.“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战略选择[J].职业技术教育,2017(25):1.

[4]高文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的航标[J].职业技术教育,2018(33):31-36.

[5]蓝洁,唐锡海.“一带一路”倡议下职业教育服务国际产能合作的行动与展望[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6):5-12.

(责任编辑:李 慧)

猜你喜欢

走出去职业教育
浅谈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动能教育”模式下的工匠人才培养路径研究
论七年一贯制体系下本科学科建设中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