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宋之际敦煌莫高窟大像维修浅析

2019-08-01徐秀玲

学理论·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维修

徐秀玲

摘 要:唐宋之际,敦煌莫高窟南、北大像的维修,不论是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僧乘恩组织的维修南大像,还是归义军时期曹元忠主持下维修的北大像,都是在领袖人物或世俗政权的倡导下开始的,都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二者的主要区别:吐蕃时期维修大像的劳动者基本是敦煌寺院的僧人,归义军时期维修大像的劳动者是僧俗两界的劳动者。这反映了佛教在敦煌地区的巨大影响力。

关键词:敦煌文书;莫高窟大像;维修;唐宋之际

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7-0125-02

中国古代历史上自佛教传入以后,兴窟造寺成为不可或缺的现象。而寺窟的修建又是一项耗费巨大的工程。唐中宗时韦嗣立曾指出:“臣窃见比者营造寺观,其数极多,皆务取宏博,竞崇瑰丽,大则费耗百十万,小则尚用三五万余。略计都用资财,动至千万已上,转运木石,人牛不停,废人功,害农务,事既非急,时多怨咨。”[1]2870到唐代武宗灭佛以前,政府或民间修造寺院花费多则百万,少则也三五万。而敦煌莫高窟的修建也是耗费颇多,其开窟的费用据S.5448号《敦煌录》记载:“其山西壁南北二里,并是镌凿高大沙窟,塑画佛像。每窟动计费税百万,前设楼阁数层,有大像堂殿,其像长一百六十尺,其小龛无数,悉有虚■通连,巡礼游览之景。”[2]46-47是知莫高窟每一窟的建造都是动计费税百万。可知在唐代修造寺观是极其奢侈的。那么,其维修情况怎么样呢?现笔者以吐蕃与归义军统治敦煌时期莫高窟南大像与北大像的维修情况试析之。

莫高窟的弥勒像,马德先生指出,一般指北大像(今96窟)和南大像(今130窟)。目前见于记载的北大像前的建筑在9世纪中叶的晚唐和10世纪60年代的宋初曾经两次重修,重修的主持者是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曹元忠;南大像及其窟前建筑在9世紀初期与11世纪初也被重修过两次:一次是9世纪初期由僧乘恩签发帖文,组织和安排敦煌僧侣集团重修;一次是1002至1014年间由归义军节度使曹宗寿主持[3]23。现以僧乘恩以及10世纪归义军节度使曹元忠主持的北大像维修为例来说明吐蕃、归义军分别统治敦煌时期对莫高窟的维修情况。为明晰起见,分别转录文书如下。

一、吐蕃时期僧乘恩组织维修南大像情况简析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维修南大像的情况,Дx.6065《吐蕃占领敦煌时期乘恩帖》记载如下:“(文书正面)……月廿一日,诸寺尊宿法律、教授就灵图寺……(高)窟弥勒像所要色■麻胶等物,仰……所要人功(工),仰诸寺尊宿禅律有徒弟者……其材木白土,仰窟家供。亲赴窟检校大德宋教授(二人);■梨:李教授■梨(二人)、张■梨(二人)、唐■梨(一人)、索教授■梨(一人)、杜法律(二人);■梨、康■梨(二人)、阴法律(二人)、照法律、英法律(二人)、照律师(二人)、宋律师(二人)、法圆律师(二人)、洪■律师(二人)、真法师、哲法师、严法师、■惠法……张上座。应管窟额僧仰当寺排合,除老病及至小者,五人为一蕃,从起首日至终,一蕃上五人。除本居窟者,终而复始。其法律大德等,应有名者,并限今月廿四日夜窟头取齐。道光禅师、智超准……上限须到窟头,并锯一。乘恩。”[4]106(文书背面)传拥(桷)配勾当:惠法师、法圆律师、法寂、惠净、谈显、神怙、神宝、道珍、智寂、法镜、谈阐、法硅、惠舟、胜■、道愿、智惠海、羲盈、谈远、灵德、怀净”[3]22-23。

在本件文书中,僧乘恩在敦煌灵图寺与“诸寺尊宿法律、教授”等商议重修莫高窟弥勒像,排列出了参加重修工作的“亲赴窟检校大德”19人,修南大像所需的“材木白土”、人功、“色■麻胶等物”都有出处。当时,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有寺院十余所,虽然这次维修大像支出的总费用不明,但是从僧乘恩号召“应管窟额僧仰当寺排合,除老病及至小者,五人为一蕃,从起首日至终,一蕃上五人,除本居窟者,终而复始……道光禅师、智超准……上限须到窟头,并锯一”可知吐蕃统治敦煌时期重修南大像有如下特点。其一,参与南大像维修的领导者均是敦煌诸寺的高僧大德,如“尊宿法律、教授”等,在维修过程中他们需要排班亲赴窟检校,五人一番。其二,维修大像的人工“仰诸寺尊宿禅律有徒弟者”,老弱及年龄小者除外。可知维修大像的劳动力出自敦煌诸寺。其三,维修大像所需的木材及粉刷用料由窟家提供。“色■麻胶等物”因文书残,出处不知。第四,一般的事务由文书背面的惠法师、法圆律师、法寂等20人“传拥(桷)配勾当”。勾当即处理之意。虽然本次维修南大像所需人工、费用不明。但是从僧乘恩组织的过程看,此次维修南大像既有一般的巡查人员也有处理日常事务的管理人员;维修所需人工与材料也各有出处,可谓组织严密,有条不紊。

二、《宋乾德四年(966)重修北大像记》分析

归义军统治敦煌时期维修北大像的情况,年代比较明确的是Ch.00207《宋乾德四年(966)重修北大像记》。宋乾德四年(966)官修莫高窟北大像弥勒,主持者是归义军节度使托西大王曹元忠。修复的缘由是曹元忠与凉国夫人浔阳翟氏斋月在届仙岩避炎天群煞之恶,洗涤心池,抄写17部大佛名经文誓愿写毕。大王、凉国夫人遂睹莫高窟“北大像弥勒建立年深,下接两层材木损折”,年久失修。修复北大像的木材采自山谷,人员配备来自敦煌的12所僧寺,每寺僧人20人,木匠56人、泥匠10人,总计使用人工僧人240人、工匠66人。工匠饮食由官家提供,僧人的饮食前三天由官家供给,三天以后由当寺供给。维修日期从五月二十一日始,六月二日结束,历时12天。本次维修耗费数量及特点如下。

其一,工匠饮食费用。本次北大像维修历时12天,工匠“木匠五十六人、泥匠十人”,并由“官家供备食饭”。唐宋时期每人日均食粮2升左右,工匠66人12天内的计食粮至少15硕8斗4升。但是由于维修北大像需要从山谷采集、运输、砍斫木料以及和泥等活动,是一项重体力劳动,所以,官方提供给工匠的饮食数量可能更高。

其二,僧人饮食费用。参与维修大像的除了工匠以外,官府还从寺院征集僧人参加劳动,“一十二寺,每寺僧二十人”,计240人。寺院僧人的供食方式,“师僧供食,三日已后,当寺供给”。即前三天各寺僧人的饮食由官方供给,三天以后由各寺出粮。按以上标准给粮,12天的工期,僧人饮食至少36硕。那么,此次维修大像工匠与僧人的饮食费用,至少用粮51硕8斗4升。

其三,僧俗两界的支持。宋乾德四年维修莫高窟北大像之所以能在十几天内完成,离不开敦煌僧俗两界的支持,文书第13—4行载:“大王夫人见斯颓毁,便乃虔告焚香诱谕都僧统大师兼及僧俗官吏,心意一决,更无二三。不经旬时,缔构已毕。”此时敦煌有僧寺与尼寺计17所寺院,按《宋乾德四年(966)重修北大像记》中规定“一十二寺,每寺僧二十人”知敦煌12所僧寺,每寺出20人,这是官方的命令。除征来的工匠66人及12所僧寺的240名僧人在人工上对维修北大像的付出以外,敦煌僧俗两界还以纳官的方式缴纳助修北大像的费用。S.4782号文书记载乾元寺在同一年度修弥勒纳官白面4硕。由此可推測乾元寺纳官修弥勒是官方对敦煌17所寺院下的命令,即每所寺院都出白面4硕助修弥勒大像。若如此,敦煌17所寺院共需缴纳白面68硕。那么,这12天工匠、僧人饮食总量以及“大王夫人于南谷住至廿四日期间的饮食支出”数量合并在一起,基本上等于17所寺院交纳的白面数量。

在这次维修大像的过程中,敦煌的世俗社会是否也要每家每户出资,因相关资料不多,我们无法推测。然据《唐会要》卷49《像》记载:“久视元年八月十五日,将造大像,税天下僧尼人出一钱。内史狄仁杰上疏曰:‘今之伽蓝制逾宫阙,功不使鬼,必役于人。物不天来,终须地出。不损百姓,将何以求?……今之大像若无官助,义无得成。若费官财又尽人力,一旦有难,将谁救之?大足元年正月成均祭酒李峤谏曰:‘臣以法王慈敏,菩萨护持,唯拟饶益众生非要营修土木,殿堂佛宇,处处皆有。见在足堪供养,无烦更有修营。窃见白司马阪欲造大像。虽税非户口,钱出僧尼,不得州县祗乘。必是不能济办,终须科率,岂免劳扰。”[5]857可知寺院维修费用的绝大多数是由科率百姓而来。《宋乾德四年(966)重修北大像记》中虽然并未记载维修大像民间费用缴纳的方式以及每户缴纳多少,但是曹元忠既然“虔告焚香诱谕都僧统大师兼及僧俗官吏”,下令僧俗两界共同出资,官府对普通百姓的征敛必不可少。

综上所述,唐宋之际不论是吐蕃统治时期僧乘恩组织的维修南大像还是归义军时期曹元忠主持下维修北大像,都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有寺院雇请的工匠博士,也有寺院的僧人。前者,承担维修的劳动者基本是敦煌各寺院的僧人;后者,归义军节度使以官方名义动员僧俗两界以及指派敦煌12所僧寺各出若干人员参加本次维修活动。由此可知唐宋之际敦煌地区僧俗两界的频繁互动以及佛教在敦煌地区的巨大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晋]刘■.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2]唐耕耦,陆宏基.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1辑[M].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6.

[3]马德.乘恩帖述略[J].敦煌研究,1992(l):23.

[4]唐耕耦,陆宏基.敦煌社会经济文献真迹释录:第4辑[M].北京: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

[5][宋]王溥.唐会要[M].北京:中华书局,1955.

猜你喜欢

维修
虚拟仿真在飞机维修实训教学中的应用
试论车辆漏油的维修及预防
通用航空维修中的人为差错探讨
浅析农用拖拉机故障原因及诊断维修方法
农机维修节能减排技术简介
数控机床常见故障维修简介
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完善
水稻插秧机维修保养的技巧探究
浅析路基工程的养护与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