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从严治党视域下基层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研究

2019-08-01李倩

学理论·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党内政治文化全面从严治党基层

李倩

摘 要:从严治党是一项系统工程,优良政治生态是其中的重要环节。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是塑造良好政治生态的关键。基层党内政治文化具有鲜明的特征,建设积极健康的基层党内政治文化,对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探索基层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路径如下:丰富基层党员学习形式、做实民主决策、开好组织生活会。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基层;党内政治文化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7-0123-02

党内政治文化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文化的特性,基层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与党的组织和制度建设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文章通过分析目前基层党内政治文化存在的不足,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一、基层党内政治文化的内容和特征

(一)基层党内政治文化的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上强调政治文化对政治生活的灵魂作用,对政治生态存在不可小觑的潜在影响。中国共产党党内政治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综合体。其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基础,革命文化是源头,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主体。党内政治文化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们党的文化不断创新式发展的活水源头。我们在几千年发展中逐步形成了民本、厚德、安危观等思想,成为党内政治文化的不竭之源。革命文化是灵魂,是催生党内政治文化产生和形成的直接源头,是推进党内政治文化发展的直接实践。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根本,这个根本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融合了中国精神和民族精神以及时代特征。

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政治文化突出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政党的党性要求。同时,党内文化有继承性,也体现出时代性。忠诚老實、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是党内政治文化重要的体现,彰显出党内政治文化的导向性要求,是实现优良政治生态的重要方面。党内政治文化是政党革命和实践的重要产物,深刻地体现出政党的阶级属性和目标导向。总的来看,党内政治文化不是空幻的,主要体现在党的执政思想、执政目标、路线纲领等有形的载体中,是有形和无形的结合。

(二)基层党内政治文化的特征

政治文化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内政治文化又是政治文化的亚文化。党内政治文化具有一切文化普遍的特征,又具有自己的一些特性。从普遍性来看,党内政治文化具有实践、组织等特性。实践性是党内政治文化的第一特性,党内政治文化形成于政党革命和社会建设的实践,从一定程度上说是对这些实践的文化总结,是这些实践长期沉淀的结果。组织性是党内政治文化的又一特性,政党都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只是其组织和纪律的严明程度不同。无产阶级政党具有最高的组织性,所以党内政治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从本质来看,信仰是党内政治组织文化本质的特征,是一个党的灵魂,信仰深深嵌于政党之中,体现在其作风等方面,是影响一个政党最深沉的因素。

从特殊性来看,在不同的层级,党内政治文化又有各自特征。首先,基层党内政治文化是级别最低的党内政治文化,又是最接地气的党内政治文化。这主要源自基层党政机关接触的是基层群众,是服务群众最前沿的窗口。其次,基层党内政治文化具有一定的封闭性。由于政党的属性,党内政治文化都具有一定的封闭性,但基层党内政治文化的闭合性更强,例如在一个偏远的乡镇,工作人员可能一个月才回一趟家,长此以往,该乡镇往往形成一种具有一定闭合性的文化。再次,基层党内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作为亚文化,基层党内文化离不开当地文化的影响,体现出当地文化的特征。例如重庆文化是由巴渝文化、码头文化等多种文化组成的复合体。其中,码头文化代表重庆文化典型特征,码头文化中的文化糟粕较多,与“袍哥”文化等如影随形,目前这些糟粕并未完全消除,在基层还有残留,尤其是偏远地区。

从作用来看,党内政治文化具有价值目标、形象打造、政治教化、惩戒和凝聚等功能和作用。价值目标指的是引导形成高度一致的政治、思想、行动等方面的自觉和自醒。形象打造是对党员个体的作风和思想意识产生很大的影响,塑造党员个体形象和整个政党的整体形象。政治教化是通过党内法规的要求,引导党员增强四个意识,加强自我约束。党内文化具有惩戒功能,正面肯定积极行为,及时纠正不良行为。凝聚作用主要体现在以党内政治文化为纽带,形成统一的认识,凝聚社会主义建设的力量。

二、基层党内政治文化的现状与提升对策

(一)基层党内政治文化的现状

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基层党内政治文化也得到极大地改变,尤其是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从细节入手,既抓思想引导又抓行为规范,执纪问责,严肃查处和曝光典型案件,形成高压态势。从总体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基层党内政治文化得到极大的改变,过去基层党内存在的一些不良文化被强力去除,小圈子文化、人身依附等现象得到极大的遏制,基层党内同志间关系更加健康化。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由于文化的特性及基层相对封闭等原因,基层党内政治文化建设还有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方面:一是文化建设方面。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长期性,见效较慢,有的一把手对抓党内政治文化建设重视不够。而对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不重视的实质是不重视党自身的建设。二是理论学习方面。由于基层工作的特殊性,往往把具体工作放在首位,而对理论的学习往往不够,有的采用工作会议的形式替代。同时,基层党员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大多只有初中学历,一些人的年龄又偏大,平时对理论学习抓得不紧。三是民主决策方面。基层党内政治文化与基层实际互为条件而发展,民主决策是基层四个民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内民主的重要环节。而在基层,一些基层组织的党务公开还不够透明,普通党员的知情权得不到保障。四是组织生活方面。组织生活是培育党内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党内文化彰显的重要场合。目前,一些基层党组织组织生活会方式内容比较单一,讨论不够,党员参与的热情不够。在民主评议党员方面,辣味不足,出汗不够。

(二)加强基层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路径

1.丰富基层党员学习形式

基层党员的学习不光要有理论性,还要接地气,所以要在形式上下功夫。通过邀请专家学者、优秀党员上党课,开发党课微信平台等方式,通过院坝会讲革命先烈、先进典型和身边党员的事迹,通过多样的学习,在学习效果提升方面下功夫。在内容方面,将学习内容与脱贫攻坚、项目建设、旅游业态、环境卫生整治相结合,推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习的管理,严格学习的纪律,规范请销假制度。

2.做实民主决策

通过座谈会、实地走访等,积极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归纳总结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把人民群众意见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吸取人民群众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在决策过程和文件中予以体现,对于不合理的意见和建議,实行反馈机制,说明原因,对于不良倾向及时予以教育和引导。不断完善公示制度、听证咨询制度、信息公开制度等,提供民主决策的制度保障。建立决策跟踪机制,完善涵盖反馈、评价、纠错、追责等在内的制度,确保权责一致、权能一致。

3.开好组织生活会

通过现场参观、分组讨论等方式,丰富组织生活的内容。通过新兴媒介,结合线上线下互动模式,提高组织生活吸睛率。强化纪律规矩,推动组织生活规范化、有效化。紧密结合现实,满足党员个性化需要,将组织生活会开成贴近党员、贴近生活,富有针对性、有效性和时代性的团结会。适当邀请其他支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或普通群众参加组织生活。提高入党积极分子和群众对党的认识和对党政部门工作的认识,有利于促进基层工作人员工作作风的转变,提升宗旨意识,密切党群关系。也可以通过观看历史纪录片,参观红色基地,重温党的光辉历史,激发党员干事创业的激情。

三、结语

总之,基层党内政治文化会影响基层政治生态和基层党组织建设。由于文化特有的沉淀性及稳定性等特征,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具有长期性的特点。要通过加强学习和宣传教育、做实民主决策、开好组织生活会等方面,弘扬先进、纯洁的党内政治文化,积极推动基层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文丰安.论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必然性、重点及发展路径[J].观察与思考,2018(1).

[2]李文杰.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7(2).

[3]王卫兵.党内政治文化的生成逻辑与发展趋向[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7(6).

[4]史云贵.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经验、主要问题与路径创新[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6).

猜你喜欢

党内政治文化全面从严治党基层
基层巡览
水泥处理的基层和亚基层再生沥青性能研究
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路径创新
用党内政治文化涵养良好政治生态
重构政治生态的着力点: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
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三点攻”新模式
全面从严治党视阈下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