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色街区建设的背景、特征与基本方略

2019-08-01陈会谦薛晴邢永芳

学理论·下 2019年7期
关键词:规划

陈会谦 薛晴 邢永芳

摘 要:特色街区的规划建设是与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適应的。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大幅提高,一股城市特色街区建设“热”在我国悄然兴起。深入分析特色街区建设的现实背景、主要特征和基本方略,无疑具有积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特色街区;规划;建设方略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7-0090-0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股城市特色街区建设“热”在我国悄然兴起。据中国步行街委员会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特色街区总量已经超过5 000条。其中,杭州市已建成特色街区超过20条,西安市建成特色街区已超过40条,上海市建成特色街区近50条,天津市规划近数年内发展特色街区40条,其他城市的特色街区建设也是如火如荼,竞相发展之势不可阻挡。透视城市特色街区建设“热”的背后,深入剖析特色街区建设的现实背景、主要特征和基本方略,对进一步推进当今城市特色街区的理性与健康发展,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特色街区规划建设的国内现实背景

特色街区的整体建设水平是与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自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城市特色街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萌芽阶段、20世纪90年代的起步阶段、进入21世纪后的持续发展三个阶段。

1.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文化复兴运动”开启了我国城市特色街区建设的萌芽。以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改革开放为标志,我国城市发展驶入了全面加快发展的轨道。一方面,国内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以恢复中国传统街道商业经济为主的城市特色街区逐渐兴起。另一方面,深受国外“城市文化复兴”等城市运动的影响,我国文化界也掀起了一股以恢复传统历史文化街区为主要内容的“城市文化复兴运动”,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特色街区的兴起。1980年苏州观前街被成功改造为商业步行街,标志着我国第一条特色街区的诞生。但是,对于我国特色街区的整体发展而言,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和城市设计理念的缺乏等原因,这一时期我国城市特色街区的规划建设并没有获得预期的效果,这股城市特色街区建设热潮很快就消退了。

2.大规模旧城改造和城市经营思想的流行助推我国城市特色街区建设的二次起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大幅提升,我国城市发展开始进入以旧城改造为重点的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时期。适应城市全球化竞争的客观形势,同时深受国外城市经营思想的巨大影响,在“特色就是品牌、特色就是竞争力”与“20世纪80年代竞争靠外资、90年代靠政策与服务、21世纪靠环境”的城市竞争理念驱动下,加之国内城市设计的逐步发展,我国城市特色街区建设再次扬帆起航。从1997年的哈尔滨中央大街改造建设开始,其后北京王府井大街、上海南京路也相继改建成为步行商业街并获得成功,由此在国内再次掀起了一股城市特色街区建设热潮。

3.城市发展转型和城市形态的演变推动我国城市特色街区建设持续不断向前发展。据世界三大经济组织之一的世行统计,当城市化程度达30%以上和人均收入达1 000-

2 000美元时城市化将有一个跳跃性的发展阶段[1]。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逐步步入这个“跳跃性”发展阶段(也就是我国所称的全面转型发展阶段),城市发展模式与城市形态开始呈现后工业社会的发展趋势。其主要的表现就是城市产业功能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城市空间形态由经济主导型向人文生态型转变,“城市,让人们生活更美好”逐步成为城市的现实追求,积极打造宜居宜业宜商宜游的城市环境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的共同目标。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作为集城市文化、商业、美食、娱乐、休闲、旅游、时尚多功能于一体的特色街区,自然备受城市管理者、广大市民和旅游爱好者的共同青睐。随之,特色街区的大量规划建设已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必然。

二、特色街区规划建设的主要特征

由于发展阶段的不同,城市特色街区的规划建设往往呈现不同的时代特征。对于我国城市特色街区的总体发展而言,基本呈现20世纪80年代重经济效益、20世纪90年代重环境品质、21世纪重文脉延续的阶段特征[2]。纵观不同阶段我国城市特色街区的形态,一条成功的特色街区往往具有区别于一般商业街区的显著特征。

1.主题定位的文化性。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城市的灵魂。如果说“贮存文化、流传文化和创造文化”是城市的“基本使命”[3],那么作为城市文化集中承载体的特色街区,在当今城市建设发展进程中正是承担着这样的神圣使命。在业内,特色街区又有文化街区之称。事实上,多年来,特色街区的规划建设必须坚持以文化为引领,一直是业内的共识。业界流传的“以文建街、以史造街、以情养街”,就是这一理念在特色街区规划建设实践中的生动写照。也正是基于这一理念,麦肯锡在分析世界著名特色街区成功的六大要素中,将“悠远的历史”列在六大关键因素之首是极为客观的、正确的[4]。由此可见,文化是特色街区建设的“命门之穴”,以独特的文化主题引领街区功能定位,是特色街区区别于一般商业街区的首要特征。

2.空间环境的宜人性。城市乃是人类之爱的一个器官,因而最优化的城市经济模式应是关怀人、陶冶人[3]。特色街区是具有城市“场所感”或“场所精神”的城市空间,客观上正是承担着“关怀人、陶冶人”的城市功能。究其根本,特色街区的“关怀人、陶冶人”的城市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来源于其空间环境的高度宜人性。正如场所理论所强调的,场所化的本质是让空间融入人文特色。事实上,长期以来,在特色街区的规划与建设实践中,注重街区规模的宜人化、建筑风格的文化化、公共空间的景观化、交通的步行化,努力营造“回归人在城市中的主体地位”和具有高度“场所感”或“场所精神”的空间环境,一直是特色街区空间规划的重要原则。不仅如此,客观上,具有文化艺术和生态景观效应的高度宜人的空间环境,也恰恰是特色街区魅力和活力的重要源泉。毋庸置疑,具有较高品位的宜人的空间环境,是特色街区区别于一般商业街区的又一重要特征。

3.产业功能的多样性。功能多样、协调是特色街区的活力之源、生機之本[5]。正如简·雅各布斯所指出的,在城市中,多样性产生更多的生机,而寂寞和单调则让生机远离[6]。洞观古今中外发展比较成功的特色街区,无不是城市文化、商业、旅游、美食、娱乐、休闲多样化产业互动融合发展的典范。事实上,努力构建与城市特色文化相适应、具有多元互构特点的产业体系,一直是特色街区产业谋篇布局的重要目标。究其根本,一方面,多样性的,尤其是能够良性互动互构效应的产业,可以形成产业共生效应,更有利于形成产业集群优势。另一方面,多样性的功能孕育着无限生机与活力,有利于招致源源不断的人流,不仅可以形成充足的购买力,而且可以创造更多的新商机,对促进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往往产生意想不到的外部溢出效应。不难理解,具有产业功能的多样性,是特色街区区别于一般商业街区的第三个重要特征。

4.经营管理的“场所化”。正如凯文·林奇所指出的,狭义地说,地方特色就是“一个地方的场所感”[7]。因此,营造“场所感”或“场所精神”是特色街区经营管理的重要任务。国内外众多城市的实践证明,特色街区“场所感”或“场所精神”的营造往往还需要“场所化”的经营管理来推动。事实上,业内流传的特色街区经营要靠“造景、造节、造情”来推动之说,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特色街区经营“场所化”的生动描述。所谓特色街区经营的“场所化”,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造景”实现环境氛围的“场所化”,主要是指依托特色街区的文化价值与文化品牌,积极营造植根特色街区文脉的街区景观。二是通过“造节”实现营销方式的“场所化”,主要是指通过开展一系列与特色街区文化价值与文化品牌相适应的文化节庆营销活动,逐步构建起植根特色街区文脉的经营方式。三是通过“造情”实现管理制度的“场所化”,主要是指通过制定一系列与特色街区文化价值和文化品牌相适应的经营管理制度,逐步构建起植根特色街区文脉的经营管理制度体系。概而言之,经营管理的“场所化”,是特色街区区别于一般商业街区的第四个重要特征。

5.效益的高度综合性。伟大的街道充满神奇的力量[8],对于城市的整体与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客观上,在当今城市形态不断文化化、生态化、人本化、个性化发展的时代,特色街区在城市的建设与发展中正是发挥着这样的重要作用。事实上,一条特色街区的规划建设如同城市的重大基础设施,具有良好的“投资乘数效应”,对城市发展可以产生多重效应:第一,“国以人兴,域以文名”,特色街区的规划建设为城市打造了一张靓丽的城市名片,具有良好的城市形象营销效应,将有力促进城市的长远发展。第二,“城市,让人们生活更美好”,特色街区的规划建设为市民筑起了一座环境宜人、功能丰富的“城市客厅”,有利于提升广大市民的生活质量。第三,城市发展转型是当今我国城市发展的主旋律,特色街区的规划建设是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助推器,有利于促进城市文化、科技、旅游、休闲、时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第四,空间是城市最宝贵的战略资源,旧城更新是城市永恒的主题,特色街区的建设是促进城市空间资源开发、推动城市旧城更新的重要抓手,有利于优化提升城市空间环境、推动城市空间经济的发展。综合以上,规划建设效益的高度综合性,是特色街区区别于一般商业街区的第五个重要特征。

三、特色街区规划建设的基本方略

方略选择从根本上决定着一项事业发展的兴衰成败。特色街区种类多样,功能复杂,牵涉问题范围广泛,对城市整体与长远发展影响深刻,因此,特色街区的规划建设是一项具有高度综合性与高度专业性的系统工程,客观上需要科学、明晰的建设方略来加以指导和推进。尤其是在当今城市形态文化化、生态化、人本化、个性化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特色街区建设“热”不断升温的情势下,注重特色街区建设方略的选择与优化是极为必要的。

1.城市特色原则。特色是城市发展的生命线[9],代表着城市“精”“气”“神”。从城市美学的角度而论,城市最大之美也正在于城市特色之美。正如鲁迅先生所指出的,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回本溯源,20世纪30年代发端于欧美国家的城市特色街区复兴运动,正是缘于当时城市建设“千城一面”、城市特色严重缺失的问题而兴起的。时代发展至今,保护、弘扬、塑造城市特色依然是特色街区规划建设的历史使命所在。事实上,城市特色与街区多样性功能的完美结合,才是特色街区规划建设的真谛与灵魂所在。国内外正反两个方面的实践充分说明,只有深深植根于城市特色,尤其是历史文化特色,才能打造出真正具有魅力与生命力的特色街区;相反,脱离城市特色,满足于片面追求商业、休闲、旅游、美食功能的特色街区,只会造成“千街一面”,其结果必然是“昙花一现”,随着岁月的增长而黯然失色。一般而言,一座具有一定历史的城市总有属于自己的特色资源,只要善于挖掘利用,就可以成功地打造出具有城市品牌效应与城市客厅功能的特色街区。即便是发展历程较短、特色资源比较匮乏的新兴城市,只要具有“创造文化”的历史使命担当和敏于发现城市特色的慧眼,同样可以成功地打造出真正属于城市自己的特色街区。四川宜宾依托当地产业特色成功开发的五粮液特色街区就是这方面的最佳例证。

2.政府主导原则。政府是城市经营的主导者[10]。作为城市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特色街区的规划建设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的原则。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特色街区具有高度的文化引领性和高度的城市形象代表性,事关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现代文化的繁荣和城市形象的塑造,客观上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二是特色街区的规划建设具有效益的高度综合性,追求的是文化、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多方面平衡兼顾,政府的主导能够促进相关方面的有效统筹,确保特色街区综合效益与长远效益的充分发挥。三是特色街区的规划建设具有城市重大基础设施所能发挥的“投资乘数效应”,对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和城市功能的提升乃至城市的整体发展影响深远,政府的主导可以确保其“投资乘数效应”的充分发挥。四是特色街区的整体与长远发展离不开有效的治理机制予以充分保障,政府的主导有利于构建和形成政府职能部门、业界专家、公益组织、专业开发公司、商户联合会、物业管理公司、消费者代表等多方共同参与的治理机制,有利于促进特色街区的健康顺利发展。事实证明,即便像北京“798”这类自发形成的特色街区,政府的后期介入对促进特色街区的长远发展也是极为必要的。

3.专业化推进原则。专业化是事业顺利发展的可靠保障。随着國内外特色街区发展经验的逐步成熟和相关专业咨询开发机构的崛起,特色街区的专业化推进之势渐成时代潮流[5]。究其根源,特色街区的规划建设涉及问题极其复杂,每个项目都有不同的文化主题定位,功能环境各有特色,经营策略变化多样,综合风险系数较大,从国内外众多城市的实践来看,专业化推进不失为明智的选择。总结国内外的主要经验与做法,当前特色街区发展的专业化推进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注重国内外从事特色街区策划咨询、开发经营专业机构的借助与引入,上海与香港瑞安集团合作开发的上海新天地、西安与美国华平集团合作开发的“大唐不夜城”等都是该方面的典范。二是注重城市或特色街区自身专业开发经营机构的培育与建设,比较普遍的做法是在城市或特色街区层面成立专业领导管理委员会,专门负责特色街区的开发、运行与管理。国内众多城市的实践证明,专业化推进可以有效克服特色街区规划建设进程中所存在的主题定位不鲜明、空间环境功能序列不协调、经营管理策略不科学等一系列问题,从而大大降低由于自身经验缺失与专门力量投入不足所造成的特色街区规划建设成效不佳方面的巨大风险,对促进特色街区的健康顺利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4.多元化发展原则。大城市是天然多样性的发动机[6]。正如刘易斯·芒福德强调的,城市作为人类及其生活的巨大容器,社会生活的多样性与功能设施的完整性是其必不可缺少的基本职能[3]。客观上,随着我国逐步步入后现代社会,作为城市社会生活的重要场所与功能设施,特色街区的业态日益呈现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洞察国内外特色街区的实践,特色街区的多元化发展主要是从以下四个方面推进的:一是路径依赖的多元化,主要是着眼于城市历史文化、自然风光、地域民俗风情、传统商贸、工业建筑遗存、优势产业等各种特色资源的充分挖掘开发,不断拓宽城市特色街区规划建设的视野与思路。二是主题类型的多元化,主要是着眼于城市功能的不断完善,逐步推进历史文化、生态景观、科技文创、节庆会展、时尚购物、民族风情、风味美食、休闲健身各类特色街区的全面发展。三是空间形态的多元化,主要是着眼于当今特色街区广义化发展及其空间形态加快分化的客观趋势,逐步将特色商圈、特色主题公园、特色居住区、特色交通轴线、特色观光带等纳入城市特色街区规划建设范畴。四是层次分布的多元化,主要是着眼于当今城市多中心化发展的客观趋势,加强广域型、地域型、近邻型或市、区、社区不同层级特色街区规划建设之间的统筹协调。国内众多城市的实践证明,多元化发展已经成为当今城市特色街区规划建设的客观必然,对实现城市形态的文化化、生态化、人本化、个性化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

5.城市整体设计原则。城市建设第一位的工作是城市规划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第一位的原则是城市整体设计原则。恰如埃德蒙·培根所指出的,我们能否取得成就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从解决问题时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做法中脱颖而出,开始对城市全局着眼,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11]。特色街区是城市整体建设的“亮点工程”,具有“画龙点睛”的妙用,必须坚决贯彻城市整体设计原则。事实证明,特色街区往往处于城市的历史地段,只有坚持城市整体设计原则,才能收到以“历史的碎片”更好地塑造“城市灵魂”的最佳效果[12]。一方面,坚持城市整体设计原则,有利于站在城市全局的高度审视城市特色与特色街区主题定位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最大限度地彰显城市文脉、顺应城市肌理,力求收到“名街”与“名城”相互支撑、相得益彰的效果。另一方面,坚持城市整体设计原则,有利于站在城市全局的高度统筹城市特色街区的总量控制、种类分布、空间布局、主题错位定位等方面的问题,易于收到良好的群体效应。此外,坚持城市整体设计原则,更有利于吸收借鉴当今城市规划中的先进理念,如TOD(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开发)理论、TND(传统邻里住区开发)理论、SOD(以公共文化为先导)理论、“城市精明增长”理论等,以便更好地解决特色街区建设与城市交通、城市公共设施、城市住宅、城市空间之间的互动发展问题,从而更加有力地促进城市的整体与长远发展。

四、结语

城市是文化的容器,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从根本而论,归根结底,城市之间的竞争最终还是城市文化之间的竞争。事实胜于雄辩,进入21世纪,我国城市之间的竞争已经由“拼经济”、“拼管理”转向“拼文化”,城市以文化论输赢逐步成为城市经营管理者的共识。尤其是在当今城市规划建设“千城一面”、特色缺失严重的情境下,作为城市的重要文化载体与文化象征,特色街区因客观上承担着“贮存文化、流传文化、创造文化”的神圣使命而备受城市经营管理者的格外青睐。伟大的城市呼唤伟大的街道,伟大的街道造就伟大的城市。正是鉴于特色街区在城市历史发展进程的独特地位,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城市特色街区建设热至今一直持续至今,仍热度不减,甚至呈现愈演愈烈之势。本文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国内特色街区建设的时代背景,总结归纳了特色街区的主要特征,阐述了当前特色街区规划建设应秉持的基本方略,期望能对国内城市特色街区的规划建设起到一定的启发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潘尔干.城市建设和规划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原则[J].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5):118-119.

[2]宋.创意空间理念下的城市特色街区设计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09.

[3][美]刘易斯·芒福德.城市发展史[M].宋俊岭,倪文彦,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4]仲进.麦肯锡再造南京路[J].商务周刊,2002(3):52-54.

[5]薛晴,何文婷.特色街区的时代特征及发展趋势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2(3):47-52.

[6][加]简·雅各布斯.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M].金衡山,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6.

[7][美]凯文·林奇.城市形态[M].林庆怡,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8][美]阿兰·B·雅各布斯.伟大的街道[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6.

[9]蒋灵德,王勇.文化全球化背景下的城市特色塑造[J].科技与管理,2004(4):14-16

[10]刘文俭.城市经营概论[J].现代城市研究,2001(5):1-3.

[11]周志菲.基于城市设计的城市空间特色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12]张燕来.历史的碎片城市的灵魂—历史地段城市设计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2.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 and Basic Strategies of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Blocks

CHEN Huiqing, XUE Qing,  XING Yongfang

(Hebei university of engineering, Handan 056038, China)

Abstract: The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blocks is in line with the level of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a country. Since the 1990s, with the rapid improvement of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level, a "hot" urban characteristic block construction has quietly risen in China. It is undoubtedly of positiv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deeply analyze the realistic background, main features and basic strategi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haracteristic blocks.

Key words: Characteristic Blocks; Background; Characteristics Strategies for the Construction

(責任编辑:李 慧)

猜你喜欢

规划
退休家庭的财富规划
北京市规划展览馆:展示首都规划蓝图 讲述北京城市故事
做好乡村规划是乡村振兴的第一步
规划人生
China’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evolution
《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四大看点
一图读懂虹桥商务区“十三五”规划
总局遴选“十三五”出版规划项目2171种
两只手都是“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