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笔墨之中现吉祥
—— 赏周之冕《杏花锦鸡图》

2019-08-01

老年教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蝴蝶花锦鸡写意画

明代是传统花鸟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尤其是明代中晚期,形成了以边文进、吕纪为代表的院体工笔画,以徐渭、陈淳为代表的水墨写意画,以周之冕为代表的“勾花点叶”小写意画三大体系。其中,水墨写意画和“勾花点叶”小写意画对后世影响深远。

周之冕在《杏花锦鸡图》画中自题:“万历壬寅秋暮写,汝南周之冕。”钤“周之冕印”白文方印。“万历壬寅”即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由此可断,此作为画家晚期作品。在画面中,画家表现了繁花似锦的春天。山石间,一株苍古的杏树挺拔向上,老干虬曲、弯直交错,一树杏花开得正艳。古杏旁,数枝紫色辛夷花昂首怒放,与对面数枝妩媚盛开的鲜红山茶花遥相呼应,将杏树映衬得古拙烂漫。山坡上,两株蝴蝶花伸展着绿叶,沐浴在春天的微风中。山石上下,一对锦鸡感受着春暖花开的季节。雌锦鸡憩于山石之上,望着灿烂的杏花。雄锦鸡立于古杏树与山茶花之间,回首翘尾,目视舒美的蝴蝶花,沉浸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

在周之冕的绘画中,“勾花点叶”法体现了其绘画审美路径。明代姜绍书说:“吴郡自沈启南(沈周)之后无如陈道复(陈淳)、陆叔平(陆治),然道复妙而不真,叔平真而不妙,周之冕能兼撮二子之长。”陈淳、陆治都是明代著名画家,陈淳善写意画,陆治善工笔画。在姜绍书看来,陈淳的写意画颇具妙趣,但不太真实;而陆治的工笔画太过真实,而缺少妙趣;周之冕则取两者之长,进而融会贯通。也就是说,周之冕“勾花点叶”法的形成是借鉴了陈淳和陆治的画法。其实,在“真”“妙”之间,周之冕更多取向于绘画的“生意”。对花鸟画创作来说,“生意”就是要表现花鸟世界的勃勃生机和内在的生命活力。为追求绘画的“生意”,周之冕对“家畜各种禽鸟,详其饮啄飞止,故动笔有生意”(《嘉庆苏州府志·画史会要》)。他在家里养了许多花和鸟禽,仔细观察它们的各种形态。因此,花鸟在他的笔下被表现得栩栩如生。此幅《杏花锦鸡图》正是其写生所得,在画法上是典型的“勾花点叶”法。

这幅《杏花锦鸡图》是周之冕的成熟之作。在写意画法上,此作不同于林良、徐渭、陈淳的水墨大写意,而是趋向于设色;在工笔画法上,又区别于边文进、吕纪、陆治的院体细致画法,趋向于粗放;在写意和工笔之间,又能有机协调线、色、墨等元素,使其相互交融,形成和谐的主体。图中杏花、茶花、辛夷花、蝴蝶花等以墨线勾出,再施染色彩。花叶除蝴蝶花用墨线双钩外,皆以写意画法绘出,然后再用墨线勾叶筋,唯野花用没骨法表现。画中杏树树干先以粗笔勾勒,后进行擦染,山石、土坡同样先勾后染。一对锦鸡以工笔画法绘成,显得朱腹白羽、神态可掬。整个画面下实上虚,笔法简练,色墨和谐,尽管苍古的杏树占据了大半个画面,但不显沉闷。锦鸡的朱腹、红腿、白羽在群花中显得非常醒目,增添了画面的灵动感。

祥和如意是周之冕最爱表达的思想情怀,其传世作品大多反映的是这类主题。他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熟悉平民百姓对祥和如意的美好生活的追求。因此,他的作品表现出雅俗共赏的审美意蕴,以此迎合普通百姓追求和谐与平安的美好愿望。《杏花锦鸡图》所表现的主题正是“吉祥如意”。“吉”是“鸡”的谐音,“杏”是“兴”的谐音,吉祥兴旺也是当时人们的美好期望。

《初刻拍案惊奇》中有这样的描写:“引进几重门户,里头房室甚是幽静清雅。但见明窗净几,锦帐文茵。庭前有数种盒花,座内有几张素椅。壁间纸画周之冕,桌上砂壶时大彬。窄小蜗居,虽非富贵王侯宅;清闲螺径,也异寻常百姓家……”可见,当时普通人家壁间悬挂周之冕的作品已成时尚。

《杏花锦鸡图》明.周之冕 绢本设色 157.8cm×83.5cm 苏州博物馆藏

猜你喜欢

蝴蝶花锦鸡写意画
挥毫泼墨忆平生——追忆当代中国写意画大师范子登
“写意画”画种的形成与发展
——兼论徐渭对“写意画”概念的提出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文人天趣清犹水 贤者风期静若兰——画家若兰写意画浅析
蝴蝶花
集石会锦鸡吉祥
小蝴蝶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