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思维在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应用探析

2019-07-30王猛

教育教学论坛 2019年27期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

王猛

摘要:互联网思维作为互联网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将互联网思维运用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既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也是“互联网+”条件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适应时代发展的现实需要,它对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平台模式迭代升级、拓展创新形式构架和健全成效评估体系都能够发挥独特的优势;然而,互联网思维在运用中也必须坚持政治性、不媚俗和把控好创新边界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互联网思维;高校学生党建;改进和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27-0013-02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业已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因素,基于互联网应用而派生出的互联网思维,正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如何有效应对互联网思维所带来的冲击,将互联网思维所蕴含的积极因素,运用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方式方法的改进和创新当中,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什么是互联网思维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互联网思维是一个开放的概念,李彦宏认为互联网思维是指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科技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对市场、用户、产品、企业价值链乃至对整个商业生态进行重新审视的思考方式。金元浦先生将互联网思维定义为“当代高科技与文化创意跨界融合实践的新思维方式,在现实科技发展的条件下重新阐释了哲学关于一切社会生活中的普遍联系的最高准则”[1]。我们认为,互联网思维是在以互联网技术被广泛应用的背景下,基于人与人、人与物之间无差别的信息交换方式,所产生的人类全新的思维范式,它具有追求及时便捷、简约开放、重体验和互动的显著特征。将互联网思维应用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应互联网思维对当代大学生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的冲击,而在工作方式方法层面主动进行的适应性改造和创新,其目的是使工作方式方法与时代发展更为贴合,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

二、运用互联网思维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可行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2015年7月公布实施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也明确将“互联网应用更加丰富,公共服务更加多元,线上线下结合更加紧密。社会服务资源配置不断优化,公众享受到更加公平、高效、优质、便捷的服务”作为教育领域“互联网+”行动的发展方向。教育部下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把“创新推动网络育人,大力推进网络教育,拓展网络平台,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列入“十大育人体系”。由此可知,研究互聯网发展规律,提升高校党建工作运用互联网的能力,不仅是党的意志体现,也是国家发展整体工作的要求,是新时期高校综合治理改革中所必须完成的一项重点任务。

三、运用互联网思维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其中学生网民人数最多,占比达到24.8%;这些已经或将要走进高校的网民,正深刻影响着大学治理体系和结构的发展,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全国各高校在数字校园建设领域均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然而,在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上还存在不适应现象。“田佳良事件”等网络舆情的接连发生,都暴露出了一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方式方法陈旧、僵化,不能有效回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诉求,在大学生关键的“三观”教育和“三信”教育方面缺乏创新手段,出现了“夹生饭”。解决以上问题就需要我们深入理解互联网思维的内涵,运用互联网思维改进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方式方法。

四、互联网思维在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新优势

1.有利于工作平台模式的更新迭代。长期以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一直遵循基于实体组织构架而形成的“面对面交流,面对面服务,面对面开展活动”的“F2F”工作模式,在信息技术不发达、不完备的时期,这一模式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随着学生体验重心已逐渐转移至以互联网为基本构架的平台上,网上交流、网上休闲、网上服务等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生活常态,围绕互联网重构的学习生活新模式正在成型。利用互联网思维改造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模式,核心是搭建互联网平台,梳理整合学生党建工作全流程,将理论教育学习、组织发展纪实等全流程融入其中,充分利用平台数据传递快捷、便利、可视化高的优势,尽可能多地把平台作为交流、服务和开展活动的有效载体,并与线下工作密切配合,改变传统工作方式时效性弱,相对呆板、枯燥的不足,提升工作的可操作性。

2.有利于流程形式构架的拓展创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具有严肃、严谨的特质,要求从业者应当具备较高的学科基础和专业能力。然而,在实践中学生支部书记虽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能力素养,但受限于专业背景和人生阅历,对学生党建工作的理解程度参差不齐;能够在党建工作中进行主动拓展创新者更是凤毛麟角,从而客观上造成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常常与学生学习生活结合性弱,缺乏深入性和延展性。互联网思维追求空间的开放性,是多主体、多维度协商构建起来的,将这一特性运用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有助于充分利用各方面优质资源,构建大党建的工作格局,将高校充沛的智力优势整合于实际工作当中,并形成良性互动的生态文化圈,为学生提供多层次、多类别和多角度的学习提升空间,基层学生党建工作带头人则可以更多地充当信息资源的过滤者,特定活动的召集者和关键节点的决策者的角色,从而改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系统封闭、从业者专业性不强等问题,同时也为一线党务工作者拓展视野、提升本领、开展创新实践提供时间和空间支持。

3.有利于成效评估体系的科学健全。在实践中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以信息单向传递为主,而轻视信息的多维度反馈。尽管在制度设计层面,有诸如党员自主学习提交申请书、思想汇报,组织发展阶段有民主测评等,党支部日常管理中的支部大会等,以及思政课堂上的提问与应答、考试、考核等交流形式,然而,在互联网逐渐成为学生学习生活重心的当下,以上措施还不足以涵盖对学生思想发展评估的全过程,特别是互联网信息资源的开放性,让学生很容易接收到各种思潮和思想,而且思潮和思想也具有暂时的隐蔽性[2],很难通过传统方式加以科学印证分析。互联网思维注重主体观点的真实、平等表达,通过分析学生的观点内容,能够更容易透析学生的真实想法,而网络互动和分享也可以作为评估的可信依据,这为准确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健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评估体系提供了重要的路径支撑。值得注意的是,完善的评估体系不应简单服务于意识形态管控,而应更多地将其作为了解和掌握学生真实思想发展阶段的工具,并与其他手段综合运用,确保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和真实性。

五、互联网思维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运用的关键点

1.突出政治性。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运用互联网思维,不是对传统方式方法的颠覆,而是引进、吸收、改造和再创新的动态过程,其运用必须坚定地服从服务于政治性这一前提。

2.不媚俗。互联网资源鱼龙混杂,受到流量思维的影响,网络炒作不时出现,甚至还会影响一段时间内的舆论风向。运用互联网思维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方式方法,要始终坚持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与道德底线相结合,善于判断轻松愉悦和庸俗之间的界线,使互联网思维功效发挥“不跑偏”。

3.把控创新边界。运用互联网思维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利用新业态让学生在创新体验中,学到知识,得到实惠,实现综合素质提高,而单纯为创新而创新,脱离实际的创新和内容空泛的创新,不仅违背了党的“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基本原则,也会对工作本身造成严重伤害。

互联网思维与其他思维范式一样,都具有传承性和延续性,拥有清晰的演进脉络和可预测的发展方向,是完全可以学习好、应用好的理论工具。运用互联网思维改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既回应了“互联网+”的时代发展要求,也展现了高校党建工作与时俱进的内在选择,同样也为解决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核心问题提供了有益的路径探索。

参考文献:

[1]金元浦.互联网思维:科技革命时代的范式变革[J].福建论坛:人文社科版,2014,(10):42.

[2]吴春梅.从思想的可塑性、暂时隐蔽性浅谈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J].改革与开放,2012,(10):159.

猜你喜欢

互联网思维
浅析互联网思维对传统商业管理的冲击
浅析互联网思维在房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