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面对催婚的父母

2019-07-30柴相楠

做人与处世 2019年12期
关键词:对立面生子排序

柴相楠

“一个女孩在外面打拼太累了,你什么时候回家?”“给你6个月时间,赶快从上海回来,结婚生子,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一直鼓励女性做出改变的SK-II拍摄新片《为什么她们不回家过年》,邀请了林妍和另外两位女性讲述自己在面对催婚时候的经历。

催婚使她们与父母产生了隔阂,逃避使亲情的距离越来越远。几年没有回家过年,又使她们对父母充满亏欠,父母的不理解、内心的亏欠和对父母的爱,年复一年堆积在她们的心头,增加着她们的压力。似乎越来越多的人怕回家过年,其实更多的应该是怕两代人之间的误解和软暴力。

“我也是爱你们的,我也想理解你们,但无形中你们给了我很大压力。”“在这个新世界中,我觉得首先要学会独立,不只是嫁作人妻。”最终,他们都勇敢地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找到了和父母相互理解的中间点,坦诚地说出了自己的内心,也都有了意想不到的收获。

papi在《我家那闺女》中和焦俊艳聊起了爱情与婚姻,列出了人生最重要的排序:自己、伴侣、孩子、父母。其实,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应该有这样一个相对合理的意愿准则,这不是强制的排序,不是“我和你妈同时掉水里,先救谁”这样的要命问题,因为这一准则的每一个优先项,永远是自己的内心决定的。

作为子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境遇,我们可以各有渡口,各有归舟,父母的担心没有错,是因为他们怕我们错,从小到大,他们替我们做的选择已经很多,选择让我们接受最好的教育,选择给我们更好的生活环境,现在想帮助我们选择建立一个家庭。结婚生子的决定权在我们自己,没错,我们可以选择抗拒,因为我们年轻。而他们已经老了,他们二人可以携手同行,面对病痛和暮年,但是正是因为如此,他们害怕,害怕我们真的没有机会和爱的人享受家庭的快乐,怕自己的子女真的有一天孤独半生,怕我们丢失了他们心中最重要的身份:妻子和母亲。

对于我们而言,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很容易将父母放在自己的对立面,用逃避甚至对抗的方式和他们相处。但是父母真的是站在我们的对立面吗?一个朋友即将大学毕业,就读一所离家很远的大学,并想在当地找一份工作。而父母劝说她参加省内的国考,当她拒绝的时候,更令她懊恼的就是开始频繁地被要求相亲。看起来是两个不相关的苦恼,但是仔细想想不难明白,父母没有办法指望你为自己留下来,但他们希望你会发现家的方向有更多的寄托。董卿在《朗读者》中说:“当父母健在的时候,你和死亡之间有一层垫子;当父母离开时,你直接坐在死亡上面了。”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长辈们在你长大后短短几年内病重或身故,这种儿时高墙大厦集体崩塌的冲击反而更加震撼,就像身处线式战术时代的战场,一排枪过后,等到眼前硝烟散尽,赫然发现身边不再有遮挡,自己已然在战阵的第一排。

如果我们作为子女能够勇敢地伸出沟通的橄榄枝,无论是用言语或者行动,说出自己内心的声音,告诉他们是不想为了结婚而将就,坚持自己的选择也许并没有这么困难,但是连迈出第一步的勇气都没有,我们很难预测到故事的结局究竟是怎样的。

在“半父辈化”的时代,新时代的独立女性背负了太多责任、压力和沉重的梦想,不肯放弃梦想回歸传统,漠然接受大众叛逆化的标签,每一个人都笼罩在爱和期望的网里,它们告诉我们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正常的,什么是遵循事法的,唯独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是独立,什么是自由。当我们选择沟通,是我们选择敲开两个人之间的心门,是为爱争取一些可能,也是我们走向对方的最后一扇门,抑或徒劳无功,实际温柔至极。

宋丹丹说:“如果有一天,60岁婚龄的父母说他们要离婚,在美国的女儿宣布同性恋,老公告诉我他得了艾滋病,儿子抱回了他的私生子……那一天,我依然会拉起他们的手,我是真爱你,你有真自由。”对于家长而言,真正爱孩子的表现不是为她做好所有自认为对的决定,甚至用生命要挟,而是沟通和尊重。

(编辑/张金余)

猜你喜欢

对立面生子排序
排序不等式
恐怖排序
恐惧的对立面
“相爱想杀”和“粉转黑”英文怎么说
处暑
清明
蓝蓝的天上白云飘
不要误解列宁关于事物发展动力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