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阿尔金喀腊达坂铅锌矿床特征及成矿阶段划分

2019-07-30王曙龙周军旺邵银玲

新疆有色金属 2019年3期
关键词:重晶石方铅矿片岩

王曙龙 周军旺 邵银玲

(①若羌德泽矿业投资有限公司若羌841800②乌鲁木齐丝路德源矿业有限公司乌鲁木齐830011)

1 矿床特征

1.1 矿床大地构造位置

新疆阿尔金喀腊达坂铅锌矿矿床大地构造上研究区处于塔里木板块南缘,区内各个地质体中均不同程度发育构造变形,构造变形层次和变形性质经历了前造山期以伸展作用为主的韧塑性变形,以及后造山期以左行走滑和逆冲叠覆为主的脆性变形。

1.2 矿区地质特征

地层:矿区出露地层主要为拉配泉岩组之三段,划分为五个岩性段,第一岩性段(Jxzh1):钠长斑岩、安山岩、石英片岩夹灰岩;第二岩性段(Jxzh2):绿泥石片岩、绢云母片岩夹炭质片岩;第三岩性段(Jxzh3):绢云母石英片岩夹绢云母片岩、石英岩;第四岩性段(Jxzh4):绢云母片岩、绿泥石片岩、钙质片岩夹白云质灰岩,是矿体主要产出部位;第五岩性段(Jxzh5):凝灰岩、凝灰质细砂岩夹绢云母石英片岩。

岩浆岩:矿区广泛分布有拉配泉岩组中酸性火山熔岩、火山碎屑岩,已浅变质为绿泥石石英片岩、绢云母石英片岩、变质凝灰岩。东北部出露由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和花岗斑岩组成,此外,区内发育有较多的辉绿岩脉。

变质岩:造山作用形成的绿片岩相区域变质,变质矿物有绿泥石、绢云母、黑云母、铁榴石等;同时伴有强烈的动力变质作用,形成宽大的碎裂岩化和糜棱岩化带;此外,晚期侵入体边部发育有接触变质作用,表现为热变质和交代变质。前者形成钙质角岩、长英质角岩。后者出现在石英钠长斑岩体外接触带。

1.3 蚀变类型及分布

面型褐铁矿化带:该蚀变带可见明显的层状外貌,单个蚀变带宽度10~200米不等,延伸数百米至千余米,近东西走向。因多条相间并列,蚀变带整体宽达数百米到一千余米,并断续延伸数十千米,表现为一条极为壮观、罕见的巨型铁帽。

土黄色粘土化蚀变带:分布于上述褐铁矿化带内,近东西向分布,与褐铁矿化带总体走向一致。带内富含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以及少量黄铜矿,是区内重要的赋矿构造带。这类蚀变带在地表呈黄色土状外貌。

带状重晶石化带:条带状重晶石蚀变带位于矿区南部,主要发育有重晶石、方铅矿、闪锌矿、黄铁矿、黄铜矿、石英、白云母以及少量表生孔雀石、高岭土等。矿物含量在走向上变化较大,主要成分仍以重晶石为主,但出现较多的土黄色粘土。

1.4 矿体特征

矿体位于土黄色粘土化蚀变带,地表呈姜黄色,发育有强烈硅化、绢云母化、黄钾铁矾化等蚀变,蚀变带具有分支复合、尖灭再现特征;含矿岩石为糜棱绿泥方解石绢云母岩及绢云母石英片岩,矿化具有一定的层控特征。

矿床中的L19-2、L20-2两条矿体为主矿体,两者平行产出,隐伏-半隐伏产出。矿体形态总体呈层状、似层状,沿走向、倾向呈尖灭再现局部膨大的透镜状产出。最大控制长度、厚度变化、平均厚度分别为410米、1.5-23.7米、6.5米和500米、1.2-16.7米、6.4米。控制最大斜深分别为325米、700米。L19-2矿体单工程平均品位Pb1.34%,Zn 2.17%,矿体平均品位4.72%。L20-2矿体单工程平均品位Pb 1.69%,Zn 3.20%,矿体平均品位3.65%。

2 成矿阶段划分

2.1 成矿阶段划分

第一阶段:硫酸盐-磁铁矿化:矿物组合为重晶石、硬石膏、磁铁矿、赤铁矿,形成于主断裂揉皱-破裂阶段,以脉状形式充填于片岩裂隙和揉皱虚脱空间,依据磁铁矿与重晶石之间的分布关系,可划分磁铁矿-重晶石-硬石膏、重晶石两个亚阶段。前者伴生磁铁矿化,后者仅为重晶石化。磁铁矿化分布不均匀。

第二阶段:白云母+萤石+石英+黄铁矿:形成于主断裂的角砾岩化阶段,叠加在第一阶段形成的磁铁矿体之上,矿物组合为白云母+萤石+石英+黄铁矿,有时保留较多的磁铁矿,该阶段形成的黄铁矿化体,多数地段均受后期构造的强烈改造而成为大小不等的黄铁矿角砾。

第三阶段:绢云母-石英-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矿物组合主要为绢云母、石英、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它是铅锌矿的形成阶段。总体上看黄铜矿-闪锌矿-方铅矿组合位于角砾岩型矿体中下部,方铅矿位于上部黄铁矿化带或上盘围岩裂隙带中。即:在主矿化带砾间充填型块状铅锌矿体中下部以及裂隙充填的重晶石脉型铅锌矿体中,金属矿物组合为闪锌矿、方铅矿、少量黄铁矿和黄铜矿,其形成顺序为黄铁矿——黄铜矿+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非金属矿物主要为绢云母和石英,含量非常少。在角砾岩型铅锌矿体上部黄铁矿化带、顶部磁铁矿化带以及上盘围岩中发育的细脉带矿体中,主要金属矿物为方铅矿,伴有少量石英,表现为裂隙充填的网脉状。

2.2 矿化形式及其矿物组合

依据矿化特征的差异,将矿床的矿化类型划分为如下五种:

(1)细脉侵染型铅锌矿化(2)构造角砾岩型铅锌矿化(3)重晶石脉型铅锌矿化(4)重晶石脉型磁铁矿化(5)脉状黄铁矿化,这五种类型均发育于带状破碎蚀变带内,其空间组合见图1。

图1 达坂矿区矿化分带及其矿化样式与空间关系理想图

3 结论

成矿作用发育在主破碎蚀变带中。主破碎带经历了早期塑性阶段韧性变形和中期、晚期脆性阶段角砾岩化和裂隙化作用。早期塑性阶段形成以揉皱-劈理化带为特征的韧脆性剪切带;中期及中晚期脆性变形是在前者基础上发展的结果,形成中期的破碎带和晚期的角砾岩带及其上盘裂隙带。

依据破碎-蚀变-矿化的同步性、裂隙充填型与砾间充填型之间的空间关系、主干断裂与次级断裂的组合关系、表明矿区的主要容矿断裂带中的破碎、蚀变以及矿化具有成因关系,且具有垂向分带性。上部为早期形成的磁铁矿-重晶石脉,中上部为中期形成的黄铁矿-白云母-萤石-石英,中下部为晚期砾间充填型铅锌矿-绢云母-石英。其中晚期砾间充填型铅锌矿体上部分布有裂隙充填型网脉状铅锌矿。

猜你喜欢

重晶石方铅矿片岩
道路边坡片岩耐崩解特性室内试验研究
反倾边坡风化作用数值模拟研究
某复杂铜铅锌多金属硫化矿石工艺矿物学研究
亚硫酸钠在乙硫氮-方铅矿浮选体系中的作用及机理研究
贵州重晶石与方解石常温浮选分离试验研究
石英片岩路基填料适用性分析
浮选方铅矿精矿中铊的脱除工艺
巴彦乌拉山老变质岩系中的构造片岩特征及其形成机制
广西通达重晶石矿山环境保护与治理探讨
萤石与方解石、重晶石等盐类矿物浮选分离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