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背景下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对外传播策略探析

2019-07-29张亚

广西教育·C版 2019年4期
关键词:崇左少数民族广西

【摘 要】本文分析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和传播现状,提出利用媒介对外传播、借助汉语国际教育推广事业促进、举办节庆活动提高知名度等传播策略,促进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对外传播,促进周边国家间的人文交流。

【关键词】“一带一路”  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  对外传播  汉语国际教育  节庆活动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04C-0010-03

随着教育对外开放的逐步推进,汉语在教育国际推广中发挥着“铺路搭桥”的作用,畅通了我国与其他国家间语言文化交流的渠道,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文化的对外传播。文化软实力对国家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形象具有重要影响,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推广,有利于推动世界对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了解和认知。

一、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及传播优势

广西崇左丰富的边疆少数民族文化资源是进行文化对外传播的基础。广西是我国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崇左位于广西的西南,处于左江流域,“自古以来,左江流域一直是壮族及其先民骆越人生活的家园,是以壮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壮族人口占该地区人口总数90%以上”。

崇左少数民族饮食文化、旅游文化等资源丰富。饮食文化中酸粥是崇左酸味美食的典型代表,被自治区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壮乡酸粥宴是广西桂菜名宴。除了酸粥还有酸野,酸野在广西市场上比较常见,崇左人也很爱吃酸野,不管是蔬菜类的萝卜、黄瓜还是水果类的菠萝、木瓜、芒果,崇左人都能把它们做成又脆又鲜的酸野。桄榔粉也是崇左的特色产品之一,营养价值丰富,冲泡成饮品不仅口感好,而且极具养生价值。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在接待国外宾客时,往往都选桄榔粉作为饮品,国外宾客只要尝过味道,都会称赞桄榔粉,有些外宾甚至还会自己买一些产品带回本国。香叶牛肉也是崇左地区的美食之一,香叶是一种香料,包裹着牛肉,过油炸一下,香叶的芬芳与牛肉的鲜嫩交融在一起,味美又营养。

千年文化和历史造就了崇左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2016年花山岩画申遗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是我国首个岩画类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德天瀑布是亚洲最大的跨国瀑布,也是电视剧《花千骨》的拍摄地。左江斜塔是世界八大斜塔之一,该塔是明朝知府李友梅于天启元年(1621年)建造。左江石景林也是热播剧《花千骨》的拍摄地,很多外地游客慕名前来,里面洞奇、水清、林秀、石巧,引人入胜。明仕田园是国家4A级景区,山清水秀,坐落在美丽的大新,有“小桂林”之称。此外,崇左还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文化资源,如龙州起义纪念馆、红八军军部旧址、凭祥镇南关大捷遗址等。

除了丰富的饮食文化、旅游文化资源,崇左还拥有丰富的节日文化、民族舞蹈、民族音乐、民族体育、民族服饰、大新土司文化、凭祥红木文化、天琴文化等众多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崇左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左江文明,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形成了独特的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特色和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

广西崇左不仅有丰富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还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崇左地处我国西南部,西南与越南接壤,面向东盟。友谊关是我国九大名关之一且具有通关功能,是我国通往东盟国家的陆路大通道,使我国与东盟地理相连,进而促进了文化相通,沟通了我国与东盟国家的交流与合作,越南、老挝等东盟国家的留学生很多通过友谊关进入我国,每年经友谊关出入境的游客也众多。优越的区位条件为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的对外传播提供了便利。

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广西的定位是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广西有条件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写好新世纪海上丝路新篇章。广西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为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研究、发展和对外传播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二、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开发利用和传播现状

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丰富,只有合理开发利用这些文化瑰宝,并运用有效的传播方式,才能使大家认识和了解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让这些文化的价值得以体现。崇左有“骆越之都”的美誉,2003年撤县成立地级市,是一座年轻的城市,积极开发利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资源,有利于彰显城市特色,促进民族团结。2018年6月,中央电视台《魅力中国城》节目播出,崇左市为《魅力中国城》节目多次举行筹备竞演工作会议,举全城之力,挖掘特色民俗文化。在节目竞演现场,崇左战队头戴民族花纹饰品、手拿民族经典乐器、身穿民族服装,展示了不一样的崇左特色,有力地推介了崇左文化,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生动地展示在全国观众面前。

“三月三”是广西的传统节日,每逢“三月三”节日时期,广西各地都会举办大型的庆祝活动,广西崇左为打造民族文化旅游节庆品牌,举办了系列“三月三”活动,如2018年崇左市举办“壮族三月三·崇左花山国际文化旅游节”、第九届崇左市中越山歌擂台邀请赛、东盟情歌汇、“外婆送我的花背带—— 广西少数民族妇女儿童服饰展”、宁明骆越王祭祖仪式等活动。这些活动吸引了海内外无数游客驻足观看,中央电视台、广西电视台等都对崇左市区、大新等地的庆祝活动进行了报道。广西民族师范学院连续举办了两届中国壮乡三月三校园民族文化艺术节,并在绿色广西、广西新闻网、广西卫视等多个电视栏目、新闻栏目进行報道。通过系列活动,广西民族传统文化得到了广泛弘扬,广西故事得到了生动传播,极大地宣传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

湖南电视台热播的《花千骨》、综艺节目《我们十七岁》,都曾在德天瀑布、明仕田园等地取景拍摄,令众多游客慕名前来。不断加大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开发挖掘力度,拓展多种有效对外传播途径,才能持续彰显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深厚历史文化底蕴。

三、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对外传播策略

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丰富多彩,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瑰宝。民族文化是一种无价的特色资源,它们具有资本的社会基本特征,如增值性、运动性、竞争性、独立性、开放性、人格性。充分利用和开发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研究文化的多渠道对外传播,有利于提高民族文化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一)利用媒介对外传播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

1.利用博物馆、民俗村等实物媒介进行传播。崇左壮族博物馆是崇左展示深厚文化底蕴、打造文化品牌的一大措施,总建筑面积为1.2万平方米,外墙用花山岩画装饰,馆藏文物较为系统地反映了崇左民族文化发展脉络。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有国外代表团来访时,学校通常会安排实地考察崇左博物馆,每次考察结束,外宾们都会对博物管里陈列的少数民族文化印象深刻、赞叹不已。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有广西左江花山研究院、桂西南民族体育研究中心、广西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同时也建有左江流域民族文化博物馆,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对外传播起到了极好的宣传和推广作用。

2.利用新媒体进行传播。一是利用网站、微信等平台进行网络宣传。现在是信息社会、数字社会,网络把世界各地的人们快速方便地连接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全球村。建设宣传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网站,有利于国外的学者、国际学生等了解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消除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的误解,产生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趣。微信也有很多国外用户,建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微信公众号,定期发送相关文化知识,也利于宣传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二是利用APP、直播等平台进行宣传。APP是智能手机的第三方应用程序,现在大多数智能手机用户都能下载APP,“在崇左”APP是左江日报社打造的一款应用客户端,其中发布的内容多以新闻资讯和崇左本地生活服务为主,在《魅力中国城》节目竞演时,该APP发布了一些关于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的消息和知识,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作为崇左地区的官方APP,可以开辟专栏或者专题,定期发送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相关知识和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增加本地民众及青年群体对本地文化的了解,对文化的对外传播也能起到相应的宣传效果。“抖音”“快手”等也是目前流行的APP,抖音是一款音乐创意短视频社交软件,很多国际学生也经常使用抖音软件,抖音上不仅火了重庆、南宁航洋城等众多城市或者地方,也给大众普及了很多文化知识,开阔了视野。在抖音软件上发送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旅游文化、饮食文化、民族服饰、民族舞蹈、民族节庆知识等,也能起到极大的宣传作用。直播平台不仅在我国国内很火,在国外也很火,广西“三月三”节日时,广西民族师范学院通过直播平台播放了中国壮乡三月三校园民族文化艺术节,该校的众多国际学生通过直播平台观看了演出和其他活动,加深了国际学生对当地民族文化的了解,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对外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借助汉语国际教育推广事业促进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对外传播

现在“汉语热”风靡全球,据孔子学院官网显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全球146个国家(地区)建立了525所孔子学院和1113个孔子课堂。教育部印发的《留学中国计划》指出,到2020年,全年在内地高校及中小学校就读的外国留学人员达到50万人次,其中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生达到15万人。从政府层面出台的种种措施,可以看出我国在大力推进汉语国际教育事业,不论是在国外学习汉语的学生还是来华留学的国际学生人数都在不断增加。国际学生学习汉语,有利于增进世界各国和地区人民对我国语言文化的了解,增加他们对边疆少数民族文化的认知,有利于进一步推广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

借助汉语国际推广事業促进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播的路径主要有教材、专业课程设置等。教材是国际学生学习汉语的重要依据,“一门课程开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用的教材,教材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可以利用图片、文字等多种形式加入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元素,如天琴、少数民族服饰、少数民族头饰、花山岩画、德天瀑布、酸野、桄榔粉、打陀螺、抢花炮等,提高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知名度。在对外汉语系列教材中关于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教材几乎没有,可以加大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教材的开发力度,开拓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传播的新途径。

国际学生来华留学,学习汉语和文化知识,他们是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者,对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设置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专业课程,如可以设置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赏析课、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实践体验课,让国际学生实地考察了解花山岩画、天琴艺术、少数民族服饰特色、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饮食文化特色、节日民俗、民族舞蹈、民族体育等,扩大国际学生对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了解。除了可以依托课堂进行教学外,还可以充分利用微课、慕课、网络孔子学院等网上资源,扩大海外学生了解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途径,激发他们对中国文化的兴趣。

(三)举办节庆活动,提高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知名度

广西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节日文化资源丰富,节日“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凝聚着人类的智慧,体现着人类文明的特点,有传承文明的重要作用”。举行民族节庆盛会,可以展示少数民族风情、文化习俗,如民族舞蹈、民族音乐、民族体育、民族饮食等。“三月三”是广西的传统节日,广西政府也下发文件“三月三”节日全区放假。崇左除了有“三月三”歌圩节,还有江州区左州金山节、龙州伏波诞、霜降节等。利用这些节日可以举办“崇左国际体育旅游嘉年华活动”、崇左花山国际文化旅游节,一方面有利于传承和保护民族文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通过节庆活动的传播,提高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国内外游客目光。2018年是我国与柬埔寨建交60周年,广西教育厅举办了“柬埔寨留学生家长看广西”活动,不仅有民族文艺晚会,还有体验广西活动,对民族文化的传播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

“一带一路”建设,倡导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要“交而通”,而不是“交而恶”,彼此要多拆墙、少筑墙,把对话当作“黄金法则”用起来,大家一起做有来有往的邻居。崇左作为南疆国门城市、通往东南亚的门户,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应肩负起重要的时代使命,加强文化的对外传播,促进周边国家间的人文交流。

【参考文献】

[1]张亚.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在国际学生中的传播与影响研究——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广西教育,2018(5)

[2]农立芬,等.左江流域壮民族文化发展问题调研[EB/OL].(2003-12-30)[2018-01-18].http://www.chongzuo.gov .html

[3]周鸿铎.媒介经营与管理总论[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5

[4]教育部关于印发《留学中国计划》的通知[EB/OL].(2010-09-21)[2018-01-18].http://www.moe.gov.cn/srcsite/A20/moe_850/201009/t20100921_108815.html

[5]李泉.第二语言教材编写的通用原则[C]//第三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生研讨会论文.香港:香港科技联合出版社,2004:447

[6]色音.民俗文化与宗教信仰[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张 亚(1990— ),女,湖南湘潭人,文学硕士,广西民族师范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对外汉语与中华文化传播。

(责编 黎 原)

猜你喜欢

崇左少数民族广西
红色的路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第二届广西牛羊产业发展大会在崇左成功举办
崇左土司遗存现状及保护利用对策
广西广西
崇左,中国最甜城市的味与道
——崇左农业巡礼
广西尼的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广西出土的商代铜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