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轼《雪浪石》对当今石界有哪些启示?

2019-07-29byWangPei

宝藏 2019年7期
关键词:定州赏石东坡

文/王 沛 by Wang Pei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豪放派词人代表,“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词、赋、散文成就极高,且擅长书法和绘画,对后世颇有影响,有《东坡七集》《东坡词》《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著作传世。

苏轼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少有的嗜石成癖者,他对石有着特别的情愫,留下了许多咏石诗文,如《仇池石》《雪浪石》《双石(并引)》《咏怪石》《壶中九华》等诗词及《怪石供》《后怪石供》等文著。

一、《雪浪石》的写作背景

苏轼为人豁达,作品大气磅礴,为政忧国忧民,一生经历坎坷。21岁(1057年)中进士,名扬京城;25岁(1061年)步入官场,先授凤翔通判,后在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43岁(1079年)因“乌台诗案”,被关押御史台监狱4个月,出狱后贬谪黄州、汝州,在黄州长达5年时间,曾于城之“东坡”开荒种田。49岁(1085年)东山再起,还朝任礼部郎中,再升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礼部尚书。晚年因新党执政,57岁(1093年)以后一直被贬官,先贬至定州,后一路南下,贬至英州、惠州、儋州等地。宋徽宗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遇大赦北还,于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在途中因长期热疾,病逝于江苏常州,年65岁。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东坡《雪浪石》,河北定州

雪浪石盆唇诗

《雪浪石》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宋哲宗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57岁的苏轼由于直言劝谏,激怒皇上,被贬于河北定州做知州。苏轼在衙署后花园偶得一石,此石黑质白脉,中涵水纹,呈现出一幅若隐若现的山水画卷,犹如晚唐五代时期著名画家蜀人孙位和孙知微的水画一样,石间奔流、百泉涓涌、浪花飞溅,遂命名为“雪浪石”。此石高76厘米,宽80厘米,底围196厘米。苏轼如获至宝,从曲阳恒山运来汉白玉琢成芙蓉盆,将石置于盆中,移至其所,将其室命名为“雪浪斋”。盆唇上刻有苏轼《雪浪石盆铭》:“尽水之变蜀两孙,与不传者归九原。异哉驳石雪浪翻,石中乃有此理存。玉井芙容丈八盆,伏流飞空漱其根。东坡作铭岂多言,四月辛酉绍圣元。”

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年)六月,苏轼复贬惠州之后,对此石念念不忘,在写给好友、同僚滕希靖的《次韵滕大夫三首》中两次提到了雪浪石。建中靖国元年,定州知州张舜民,与苏轼关系甚好,修缮了雪浪斋,重新置放盆石。是年,苏轼在“大赦”北还中离世,雪浪石渐渐被湮没。明万历年间,原盆、原石先后在定州发现,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盆石一起移到定州众春园内。

雪浪石,产于河北省定州市、曲阳县、阜平雪浪谷等地。该石质地坚润,呈黑色或灰黑色,原石裸露的部分常呈黄褐色;表面大多平整圆润,纹理线条清晰流畅;白色纹络如雪花落在石上,似溪水瀑泉、浪涌雪沫。雪浪石是一种水冲片麻岩,广泛分布于太行山和燕山河谷,北自涞源、南至平山县多有出产。按照岩石地质学,应是“花岗片麻岩”,其矿物成分与花岗岩相似,具有明显的片麻构造,为变质岩浆岩。北宋杜绾《云林石谱》(卷下)记载:“中山府土中出石,色灰黑,燥而无声,混然成质,其纹多白脉笼络,如披麻旋绕委曲之势。东坡顷帅中山,置一石于燕处,目之为雪浪石。”中山府,今河北定州;燕处,即居处。

苏东坡画像

二、《雪浪石》赏析

苏轼的《雪浪石》写于宋哲宗绍圣元年,或宋哲宗元祐八年,为七言诗,共二十行,诗云:

太行西来万马屯,势与岱岳争雄尊。

飞狐上党天下脊,半掩落日先黄昏。

削成山东二百郡,气压代北三家村。

千峰石卷矗牙帐,崩崖凿断开土门。

朅来城下作飞石,一炮惊落天骄魂。

承平百年烽燧冷,此物僵卧枯榆根。

画师争摹雪浪势,天工不见雷斧痕。

离堆四面绕江水,坐无蜀士谁与论。

老翁儿戏作飞雨,把酒坐看珠跳盆。

此身自幻孰非梦,故园山水聊心存。

乾隆御制诗《雪浪石叠苏轼韵》

清张若霭《雪浪石图》

全诗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从诗的开头到“此物僵卧枯榆根”,共12句,通过描绘太行山的雄伟,来衬托产自此山的雪浪石之奇。前8句是苏轼游太行山飞狐口有感而发,而未直写雪浪石,从雪浪石不平凡的来历落笔,写它来自太行山上,接着描摹了太行山的雄伟高大。来自太行山的雪浪石自然也令人艳羡!接下来“朅来城下作飞石”一句,说这块“雪浪石”出于太行山,是当年与敌人激战时的“飞石”。苏轼的盆铭诗亦有一句“异哉驳石雪浪翻”,“驳石”,即古作炮石。“承平百年烽燧冷,此物僵卧枯榆根”二句,表面上写“雪浪石”僵卧枯榆树根旁,不能再抗敌的遭遇,实际上是在抒发诗人报国不得的感慨。“僵卧”一词极其生动,借石传情,表达了诗人“老骥伏枥,壮心不已”的爱国情怀,这是全诗揭示题旨之处。

第二部分从“画师争摹雪浪石”到本诗结束,共8句,写雪浪石现在的处境,抒发诗人的情感。“画师争摹雪浪势”以下四句颇多感慨:原本是惊落天骄魂的飞石,现在变成了被争摹玩味的观赏石。离堆(都江堰)四面环水,若无蜀士李冰,也发挥不了水利作用。“老翁儿戏作飞雨”以下四句,写自己将雪浪石放在大盆中,激水其上,犹如飞雨,“把酒坐看珠跳盆”。以石的遭遇,联想到自己被贬的处境,深感世态炎凉。

诗的前半部分偏重写景,群峰争雄傲苍穹的气势,飞狐山脊拔天起的峭立,江堰环水珠跳盆的秀美,天公造物不见痕的神奇。后半部分偏重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一种忧国忧民的情绪浮荡在心中。河山虽好,却阴霾笼罩,感慨报国不得,只能思忖故土、想念亲人,在“谁与论”的孤寂和无奈中赏石玩乐。

《雪浪石》虽为咏物诗,并不描摹物之本身形貌,而是从“雪浪石”的来历、遭遇和处境着笔,借鉴《诗经》“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使“喻体事物”比“本体事物”更加生动鲜明,更便于人们遐思。通过铺陈,既淋漓尽致地细腻铺写,又一气贯注、渲染环境。先言他物,引起所咏之词,寄托诗人报国不得的感慨,大大增强了诗的意蕴。

三、对当今石界的启示

有人把苏轼的雪浪石称为“中华第一名石”,亦因苏轼的名气和人品,成为世人所赞颂的名石。鉴赏雪浪石,赏析《雪浪石》诗,对我们今天赏石界有不少启示:

首先,爱石是赏石藏石永远的“根基”。苏轼一生宦途失意但在他的作品中,字里行间都没有低迷,虽然官越做越小,但气度越来越大。而今,因受国家经济运行大环境的影响,观赏石市场一直不景气,但我们绝不能悲观失望,要增强“文化自信”,积极应对;要像“口红效应”那样,经济萧条往往能导致口红“热卖”,这正是观赏石收藏和出售的好时期;要“文火慢炖”,耐心等待,等待经济趋稳,等待市场复苏,这才是正确的态度。

其次,人品正直是赏石藏石永恒的真理。自古以来,赏石者以文人之风、雅士之气引以为豪。玩石之人要借古开今,像苏轼、米芾那样,炼内功、修品行。要学会谦卑处事,大智若愚就是一种睿智,苏轼称欧阳修是“大勇若怯,大智若愚”;要有宽容之心,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做到心胸开阔,襟怀坦白;要懂得“吃亏是福”,乐于吃亏是一种境界,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不可恃才傲物,尤其是功成名就者,更要保持平常心态;做人不能太精明,“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要懂得知足常乐,知足是一种处事态度,常乐是一种幽幽释然的情怀,是一种“人生底色”;也不能夺人所爱、强人所难;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三,水盘赏石不限于以小博大的“拳石”,可广泛用于城市园林建设。苏轼用汉白玉琢成芙蓉盆装点雪浪石,这是对隋唐以来“水盘赏石”形式的继承和发展。我国水盘(盆)赏石艺术源远流长,是一种水盘置沙、以沙喻水、集石于盘、浑然一体的赏玩形式,但作品多为“小而奇巧者”。阎立本《职贡图》所描绘的是唐太宗时,南洋诸国前来朝贡所进奉的各式珍奇物品。其中包括怪石的景象。唐章怀太子李贤墓壁画“仕女图”中,仕女捧着盆景的画面,盆中有假山、小树等,石界认为,这应是唐代皇家“以盆置石”赏玩形式的反映。今天水盘赏石,可借鉴苏轼的做法,不拘泥于“小而奇”的拳石,可推广到中心城市高档园林建设,注重石之“底饰”,巨石配玉盆,雄浑、敦实、壮观、气派。

第四,名石更需要保护和传承。宋太宗时期,中山太守李昭亮缘水建园、供人休闲,成为后来的众春园雏形。几十年后,定州知州韩琦取“与民同乐,偕众同春”之意,命名为众春园。清康熙年间,雪浪石盆石被移放于众春园中,乾隆又置“后雪浪石”(太湖石)相伴为伍。同时,众春园也被辟为康、雍、乾、嘉四位皇帝的行宫。1952年,定县政府在众春园旧址建雪浪亭,以保存雪浪石。史载,乾隆皇帝对雪浪石颇感兴趣,咏石诗达三十余首,曾先后命张若霭、董邦达等人绘《雪浪石图》,尤对张若霭所绘《雪浪石图》视如至宝,并题《雪浪石》诗原韵于画上。雪浪石保存至今,足见传承保护的重要性。而今,“赏石艺术”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我们应认真保护各地名石,传承赏石文化艺术。

《定县志》

著作《东坡赏石诗文集萃》

猜你喜欢

定州赏石东坡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2022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第10个赏石日欢庆建党百年·唱响赏石之歌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雄安、辛集、定州专场一)
河北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群众文艺云上展演(雄安、辛集、定州专场二)
赏石谈艺录
想念定州
东坡诗元代接受论
千年古县 魅力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