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晨:典型的规划变迁与自然演化的结合

2019-07-29邹孝听

现代苏州 2019年14期
关键词:张晨城市化城乡

○记者 邹孝听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开始经历城镇化的社会变迁。有别于纽约、巴黎、伦敦等西方的城市扩张,中国实现城市化转型是走出了一条独特的城镇化的道路。而伴随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往往带来的就是乡村人才流失、土地闲置、环境污染,以致于人才凋敝。”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博士后、台湾政治大学访问学者张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道。

但是,苏州工业园区在他眼中却是一个例外。

“中国一些城市的首位度很强,比如昆明、成都、西安等中西部省份的省会城市,各种资源集聚,再往周边辐射。而园区和苏州包括昆山、常熟、太仓、张家港在内的其他县市,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各区域发展均衡,城乡差距很小,这是苏南模式的一个重要特征。”

曾经当过一年基层公务员的他坦言如今对社会发展有着自己的体悟,除了自己的教学研究经历,也与那二十年前埋下的种子离不开关系。

离土不离乡,“在地城镇化”促进城乡均衡发展

“如何城市化?八九十年代,中国有一大批农民背井离乡,从第一产业走向第二、第三产业,经历了市场的熏陶,也成了‘候鸟’,周期性地迁徙回乡。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之为‘离土又离乡’。而包括苏州在内的苏南地区,则开启了‘在地城镇化’模式,当地的一批乡镇企业兴起,农民虽然离开了土地,但走进了工厂。这种‘离土不离乡’的方法,使得苏州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逐步走向一体化。”

在张晨眼中,苏州的城镇化模式堪称典范,古城区的古代文明与园区的现代文化交相辉映,尤其是曾经的苏州乡下——园区的都市化程度令人咂舌。他说自己在苏州大学读书的时候,经常骑自行车去金鸡湖抓龙虾,如今金鸡湖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问及城乡一体化发展具体体现在哪里,张晨告诉记者,医疗保险、养老社保、教育资源等公共服务普惠分布,均等供给。值得说道的是,2012年,苏州城乡医保统筹体系就领跑全国,让生活在这里的老百姓,无论城乡,都可以享受到均等化的医疗服务。

他笑称不会为了择校去买学区房,也不会刻意为了所谓“重点”而择校,自己的小孩就在家门口的学校——翰林小学读完了小学,期间他本人还作为“博士爸爸”连续三年给翰林小学的孩子们开讲座。“园区的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色,我们家住在独墅湖科教创新区,这里不仅有微软、华为、同程等企业大咖,还有很多高校、研究院所,学习氛围浓厚,对小孩子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熏陶。”

人的社会需求不只是物质,还有产城融合的人情味

城市化的过程中,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涌入新的城市,而对于一座新城的认知和认可绝非仅仅是GDP指标。张晨表示人的社会需求除了物质条件,还有心理、文化、政府满意度等各个层面。如何产生对一个地方的牵挂?建立起自己的社会关系网络是一个关键点。

张晨坦言,这些年陆续有一些他在苏大的同事跳槽去了京津沪,心动和诱惑不是没有,但他选择在这里“一颗钉子钉到死”的理由是:我已在此深耕了二十多年,积累了广博深厚的社会资源,而且生活得很舒服。仅仅为了所谓几十万年薪的跳槽“预期”,去一个“高生活成本”和“弱社会资源”的新城市,未必是一个理性的选择。

有容乃大。在他眼中,园区是一座包容性和开放性很强的城市,社会治理与公共服务模式创新,使得产业和城市更好地融合,让城市充满了人情味。

新的人口融入,如何增加社会互动与融合?园区政府通过引进高校智库专家,购买公共服务,向社会赋权,增强了社会自我服务和管理的能力。“园区有很多专业的社会组织,如果说社会是熔炉,那么它们便是酵母,不断增强社会的互动,让这座城市里的人慢慢发生情感连接,走向‘半熟人’社会。”人们因为互动而熟悉,因为熟悉而信任,这有效降低了社会交易成本,也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张晨对此深有体会,除了苏大的教授,他还有另一个身份是社会组织创始人。多年来,他以研究者的视角参与到社会工作实务中,将理论研究与社会实践有机结合,推进社会治理产-学-研融合。

从嵌入式到浸入式,园区的城乡变迁如同一幅水墨画

张晨表示,中国的社会发展是典型的规划变迁与自然演化的结合,而园区从一开始的“飞地发展模式”,到今天的城乡全面融合,完成了其从嵌入式发展到浸润式变迁的转变。从中新合作区八平方公里起步,外围都是农村,中新合作区就像是一滴墨,先入为主,再慢慢向周边蔓延,最终形成一幅美丽的水墨画。

当年的记忆仍然历历在目。“苏大独墅湖校区刚开建的时候,我和后来成为我太太的女友,从苏大东校区出发,沿着当时的机场路(现更名为金鸡湖大道)骑行18公里来到独墅湖,沿途都是大片的工地,学校附近的车坊、斜塘还是农村,回去的时候我们鼻子里全是泥巴。”

而如今城乡已经全面融合。张晨告诉记者,早在1994年,园区借鉴新加坡经验,搭建起面向城市化、网络化和扁平化的高效精简的政府管理体制。社工委剥离经济发展职能,面向社区建设和服务履行八项基本社会服务职能,可以说是走在了整个中国基层政府职能转变的最前沿。

与此同时,任何一个社区的建设同时会跟进周边配套,统一标准化、相同服务模式的邻里中心,为老百姓创造了十分钟生活圈。“住哪儿都一样”,就是园区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魅力所在。

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的一体化,是苏州工业园区发展成功的重要经验。张晨在五年前的一次活动中遇到了当年中新合作苏州工业园区的城市规划师,他的一句话让张晨感慨万千。他说,“在所有我们做过的城市规划项目中,发展最好的就是园区,因为比起其他地方政府,园区政府最尊重规划。而唯一遗憾的是规划没有做再长远一些,因为园区的发展比我预期的快了1.5倍。”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张晨表示,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城市新人在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也得到了来自城市成长的馈赠。城乡一体化和区域融合发展带来的红利,让生活在这里人更爱这座城市。

猜你喜欢

张晨城市化城乡
构建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城乡融合
在城乡互动融合中推进乡村振兴
BIM技术在古建筑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让城乡学子同享一片蓝天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想吃一口城里的鸡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跳台
受不了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