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隆裕皇后:“慈禧接班人”沦为“帝制收场人”

2019-07-29

中外文摘 2019年14期
关键词:光绪皇帝太后慈禧

□ 里 仁

“钦定”的老佛爷接班人

1910年,老佛爷(慈禧)已走了快两年,已经4岁的宣统溥仪显然只是个虚设的小皇帝,真正掌握实权的是老佛爷临死之前指定的那帮接班人。其中,溥仪的生父醇亲王载沣做摄政王,而慈禧的侄女则被安排做了“裁夺大权”的皇太后——叶赫那拉·静芬。

叶赫那拉·静芬是慈禧太后二弟桂祥的次女,虽然相貌平平,但受过良好的贵族教育,端庄贤淑,为老佛爷所喜爱。在静芬很小的时候,老谋深算的慈禧便打算将静芬接进宫内,嫁给光绪皇帝,用牢牢的血缘关系控制皇帝的宝座。1889年,静芬在姑姑慈禧的一手主导之下,被选为皇后,嫁给了比自己小3岁的表弟光绪。

大婚之初的隆裕并没有新嫁娘的欢乐,也没有后宫之主、母仪天下的荣光。光绪皇帝的异常冷淡让她独守空房,成了典型的“活寡妇”。

光绪皇帝为何对皇后如此冷落呢?这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大体上有这么几种说法。一是,隆裕长得不够漂亮,当年在选后妃之时,光绪就没有相中这位表姐;二是因为隆裕的特殊身份,她是慈禧太后的内侄女,在光绪看来,这位表姐是太后安排在自己身边的卧底,专门来监视他的一行一言,无疑徒增对她的几分怨恨;还有就是人们普遍认为隆裕心胸狭窄,是个爱告黑状、精于攻心的妒妇。此番种种,除了隆裕确实不是美人和慈禧内侄女身份外,其他皆无可考的凭证。不管怎样,光绪与隆裕之间,事实上的夫妻名分虽存,但情薄意寡。

没有皇帝的宠爱,对隆裕来说已是极大不幸,更让她心灰意冷的是,想从姑姑那里获得亲情也是望穿秋水。对隆裕来说,慈禧的要求异常严格。

隆裕的弟弟在任御前侍卫之时,曾和隆裕有过单独会面,隆裕曾伤心地跟他说:“我虽然贵为皇后,但总是得处处小心谨慎,老太后比皇上对我还要严厉,稍微疏忽一点,我肯定是死无葬身之地了。”

隆裕的说法当然有点夸张,慈禧对其要求非常严格,还是希望侄女能够和她一样,将来能够独当大任,所以,每当隆裕表现差劲之际就会觉得很恼火。在一次慈禧命人杖责珍妃之时,隆裕当场吓晕,这一表现令慈禧非常失望。

珍妃(注:光绪帝的宠妃)死后,威胁隆裕后位的不再是珍妃,而是她的姑姑慈禧,在帝党和后党纷争之时,慈禧太后欲废掉光绪皇帝,如此的话,则隆裕的后位自然不保。好在有惊无险,经“庚子之乱”(注:义和团入京围攻各国使馆,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慈禧太后弃都而逃)之后,由于西方列强反对慈禧废帝,而使光绪能安然坐着虚君。隆裕在慈禧和光绪的阴影之下度过了漫长的二十载。

从后宫走到历史前台1908年的初冬,大清帝国最重要的人物——光绪和慈禧先后染病,而且似乎病得很严重。垂垂老去的慈禧,仍然是这个王朝说一不二的人物。慈禧自知命不久矣,于11月13日召集重臣,讨论有关身后接班人的问题。

本来隆裕接班皇太后是顺理成章的事,只不过当年同治皇帝死的时候,老佛爷让年仅4岁的光绪接班,首开了兄终弟及的先例。为平抚皇室内外的不满,慈禧曾承诺光绪的儿子将继承同治,兼祧光绪。让慈禧没有想到的是,光绪也没有子嗣,只能从近支贵族选择一人入承大统,承继同治是肯定的,但是否兼祧光绪那就另当别论了。如果,新皇不兼祧光绪,那么,光绪皇帝的皇后就不能上位成为太后,这对隆裕皇后来说是极度不利的。

果不其然,慈禧太后初只提让醇亲王载沣长子溥仪为大阿哥,作为储君,以载沣为监国摄政王,承继同治帝。

在侧的军机大臣奕劻、世续及张之洞等都提议新君应兼光绪皇帝之祧。尤以奕劻,坚请太后在谕旨中应加入“兼祧大行皇帝”一语,太后听了,默不作声。奕劻跪地力请,磕头不已,太后才点头应允,于是始传出醇王监国之谕。

既然新皇帝兼光绪皇帝之祧,隆裕成为太后也就非常自然,但慈禧知道自己的这个侄女不是一个呼风唤雨之人、也不可能挑起军政大权,仿效自己垂帘听政,所以在发布载沣做摄政王之时,还是没有提及这位皇后的晋级问题。直至11月15日,慈禧明知不久于人世,才发布最后一道谕旨,要摄政王载沣凡遇军国大事必须向皇太后请示,这是隆裕后来顺利成为太后的法宝。

1908年12月2日,溥仪登基大典在太和殿举行,宣布明年为宣统元年,尊隆裕为“兼祧母后”,上徽号“隆裕”,史称隆裕皇太后。隆裕终于从深宫之中走出,走上历史的前台,虽无军政大权,但按慈禧的遗命,小叔子载沣在许多大事上必须要听听她的意见。

亲手签下退位诏书

1911年的春夏之交,大清帝国乌云密布:武昌的一声炮响,大清帝国陷入全面危机。在这个紧要的关头,本应是摄政王载沣苦心建立起来的亲贵集团发挥作用的时候,但这群平时威风八面的王爷、大臣们没有一个敢于挺身而出。无奈之下,载沣只得向隆裕太后建议起用被罢黜的袁世凯,可是袁世凯并不买账,推三推四。

12月6日,被逼无奈的摄政王载沣只得将大印交给隆裕,只身退回醇亲王府邸。载沣撂挑子跑路,让隆裕太后一下子变成孤家寡人。而那个新任的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口是心非。此时,束手无策的隆裕只能将赌注压在袁世凯的身上。

很显然,在政治方面,隆裕根本不是袁世凯的对手,只能听凭袁世凯的摆布。当袁世凯告诉她,南方革命党人和她谈判,退位共和之时,隆裕垂泪说“汝看着如何办,即如何办。无论大局如何,我断不怨汝。即皇上长大,有我在,亦不能怨汝。”

慈禧和光绪皇帝的后妃们,右一为隆裕皇后,左一为瑾妃(资料图)

随后,袁世凯开始加紧“逼宫”,并向隆裕表示,会为清王室向革命党人要求一个体面的下台方式,这就是后来袁世凯与革命党人所议的《优待清室条件》。

1912年1月16日,袁世凯联合内廷的大臣向隆裕太后上书,请求退位,并不无威胁地暗示,如果不退位,将有性命之忧,吓得隆裕太后哭着说:“皇上还小,务必保全我们母子两人的性命。”

在袁世凯的步步紧逼之下,1月17日、18日和19日,隆裕太后在太和殿连续3天召开御前会议,商讨皇帝去留问题,以及南方革命党人提供的优待条件,参加者均是清廷的亲王与贵族。

会上有人反对退位,更多人是默不作声。隆裕一直焦虑,难下决断。不日,坚决反对皇帝退位的宗社党首领良弼遇刺身亡,这使隆裕的抵抗信念彻底崩溃,只得选择退位一条道路。但为大清皇室的颜面,隆裕向袁世凯提出3个条件,第一,保留“大清皇帝尊号相承不替”10字;第二,不提“逊位”两字;第三,宫禁和颐和园可以随时居住。隆裕的这3点要求,其实是想为将来满族东山再起留下后路。在袁世凯应允之后,隆裕才最终答应皇帝退位。

1912年2月12日,在紫禁城养心殿举行了清王朝也是中国封建王朝最后一次朝见仪式。隆裕太后在两名太监的引领下,牵着6岁的溥仪来到大殿,慢慢坐上宝座。隆裕太后没有像往常一样垂帘,大臣们也没有像往常一样行叩首之礼,而只是向太后和皇上三鞠躬,这就算行过礼。紧接着,领班大臣胡惟德代表袁世凯向隆裕告假,随后,即由御前太监将早已准备好的退位诏书递给隆裕。隆裕看了诏书几行,已是泪如雨下,之后,隆裕顾不得太后的体面,由小声呜咽变成嚎啕大哭,朝堂之上的一干大臣也被这凄凉的气氛带动,也不禁潸然泪下。

胡惟德心里清楚,今天必须要得到退位诏书。于是,他擦了擦眼泪,从衣袖中拿出了一份电报,向隆裕报告,南方革命党人发来一封急电,说本朝若不在15点之前颁布退位诏书,即取消皇室优待条件。听到此,隆裕打起精神,吩咐内务府大臣世续和内阁协理大臣徐世昌在诏书上用印。隆裕终于在宣布清王朝的死亡证明书上签了字。

瞬间,一个王朝寿终正寝。

猜你喜欢

光绪皇帝太后慈禧
慈禧喜欢野大夫
第二十三回 东阿镇盛产东阿胶 慈禧后喜得小皇子
慈禧:真的是个“好吃家”
浅谈甲午战争中李鸿章的功过问题
清朝戊戌变法期间的保举活动研究
太后是个有故事的人
略论驻藏大臣长庚及其《为西藏事上书》
戊戌政变前后的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
触龙挽狂澜 攻心巧垂范——《触龙说赵太后》劝说艺术摭谈
多面慈禧:亲民也得看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