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些人为何受到惊吓时大脑一片空白

2019-07-26

新传奇 2019年22期
关键词:强直性供血机体

在受到巨大驚吓时,人们可能出现短暂的心因性休克。休克会导致血压下降,继而大脑供血不足,影响思维能力,即常说的脑海中一片空白。此时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暂时性下降,我们会不知所措。

相信大部分人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被吓了一跳的时候,会突然怔住,并且大脑一片空白。在过马路时如果迎面冲来一辆卡车,有人可能会傻了一般站在马路中间,一动也不动。更糟糕的是,在遇到坏人的时候,有人吓得完全不知道反抗或逃跑。这是怎么回事?

受惊时大脑和肌肉会供血不足

恐惧是一种当机体面临可能会对生存产生威胁性刺激时产生的情绪反应。对于生物体而言,面对危险性刺激产生迅速有效的应对是保障物种生存和延续的关键。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面对不同的环境时,生物体往往会进化出适应性的行动策略。

在受到巨大惊吓时,人们短时间内心理上产生极大震撼,肾上腺激素尚来不及分泌,此时可能出现短暂的心因性休克。这些发生时间在应激反应之前。休克会导致血压下降,继而大脑供血不足,影响思维能力,即常说的脑海中一片空白。此时判断力、决策力、行动力暂时性下降,我们会不知所措。肌肉出现供血不足,使运动能力受限,我们才出现呆滞不动。

除了惊呆,我们在事后会觉得心跳加快、口干舌燥、甚至发抖。那是因为我们人体的应激反应。受到惊吓,身体会调动各方面的生理、心理资源应对危机,肾上腺激素的分泌迅速增加。心跳、呼吸加快,血压上升,大脑得到更多的血氧供应,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敏捷、行动迅速,思维能力提高,反应速度加快,达到急中生智的效果。肌肉供血增加,爆发力增强。胃肠道供血减少,可导致应激性胃溃疡。皮肤供血减少,皮肤温度下降。所以,恐惧时常有发冷的感觉,继而肌肉震颤供热,导致不由自主地发抖。

人被吓到时,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加,免疫反应受到抑制,机体暂时不会出现炎症反应。但是压力解除后,机体有透支的感觉,我们很可能会生病。这种情况还会抑制感觉中枢,让机体对疲劳的耐受程度提高,但是事后会加倍感到疲劳。

身体不是你想动就能动

实际上,以上这些都是很正常的情况,叫做强直性麻痹。

强直性麻痹是一种不需要后天学习就能掌握的本能,而且这种应急机制是无法控制的,不是你想动就能动。实际上许多动物都会出现这种防御反应,包括许多昆虫、鱼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而最容易出现强直性麻痹的家养动物之一就是鸡。

早在17世纪的时候,就有人发现了强直性麻痹的现象。在1636年时,有个意大利人发现,如果让鸡躺在地上,用手指抚摸鸡的喙,接着在地面上画一条线的话,鸡就会一直傻傻地盯着那条线发呆。一开始大家认为这是一种鸡的“催眠术”。后来,大家发现这是一种动物的防御方式。

让动物进入强直性麻痹的状态的手法大同小异,一般来说都要模仿掠食者的动作把动物抓起来,或者按在地上,或者把它们卡在V型槽里大约15秒以上,就可以使它们全身麻痹。

如果是小老鼠一类的啮齿动物,那么捏住它们脖子上的皮肤,模仿猫咪抓它们的动作,也可以让它们全身麻痹。而人在强直性麻痹的时候,身体也会不由自主地变得僵硬无法活动,有时甚至无法说话。

一动不动可以带来一线生机

可是,遇到危险怎么会全身僵硬动不了呢?这样一来,动物不是更容易被抓吗?

首先,一般来说,在遇到危险的时候,包括人类在内,许多有脊椎和无脊椎动物都有战斗或逃跑的反应。在战斗或逃跑反应时,大脑会进入十分警觉但痛觉丧失的模式。所以影视剧中,许多在战场上杀红了眼的人虽然受伤严重,却还能英勇拼杀,是有道理的。因为在这种战斗或逃跑状态下,人的大脑已经注意不到伤口的疼痛。

但是在既不可能逃跑,也不可能逞英雄的时候,比如身体一下子接受到了大量令人毛骨悚然的信息(如气味、触摸)时,大脑就会进入另外一种状态。它会进入低耗能的休眠模式,并且大脑开始产生许多阿片类物质麻痹自己,使自己感觉不到疼痛和害怕。

其次,强直性麻痹时,身体变得一动不动,和环境融为一体,能让敌人不容易发现自己,这样可以带来一线生机。

最后,许多掠食动物不喜欢吃不动(死掉)的食物。比如,猫就喜欢去咬活蹦乱跳而不是已经死去的老鼠。

因此,一般来说,动物在挣扎了一段时间后如果发现不能逃脱,就会进入强直性麻痹状态。进入这种状态后,就算把它们放掉,它们也会继续僵直几秒钟甚至几个小时。

(《中国科学报》2019.5.20等)

猜你喜欢

强直性供血机体
晨僵、腰痛须警惕强直性脊柱炎
心肌供血不足是怎么回事?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可以生育吗
辣语
饲粮锌在畜禽机体中的作用
强直性脊柱炎氧化应激及中医药干预研究
柴油机机体常见损伤的检修
浅析12V240ZJB柴油机碾瓦烧轴
法舒地尔合天麻素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73例临床观察
关于初中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