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歌剧对美声教学的重要性探究

2019-07-26毕莹

艺术研究 2019年2期
关键词:民族特色重要性

毕莹

摘 要:中国歌剧具有典型的本土特色,在发展过程中对国外歌剧和民族戏剧进行了有效地融合,在世界歌剧舞台上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特点。但是从声乐教学角度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绝大多数声乐院校并没有对中国歌剧产生足够的重视,在实际教学中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没有意识到中国歌剧与美声教学的内在联系,限制了美声教学的提升与发展。鉴于此,本文主要就中国歌剧对美声教学的重要性进行探究,明确中国歌剧在美声教学中的真正作用,对我国美声教学今后的发展与完善给予一定的启迪。

关键词:中国歌剧 美声教学 民族特色 重要性

美声教学注重对学生发声、气韵、技巧等方面的提升,歌剧作为综合性的声乐表演艺术在美声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美声训练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对歌剧选段的演唱能够让学生在学习演唱技巧的同时,在情感和形体等方面得到多重的提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美声教学中应用的歌剧选段多为外国歌剧,中国歌剧在其中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在实际教学中很多美声声乐教师都对中国歌剧较为忽视,没有认识到中国歌剧独有的教学价值。然而通过对中国歌剧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中国歌剧与美声演唱具有相通之处,二者在演唱技巧、发声模式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相似性,在美声教学中引入中国歌剧不仅能够强化美声教学的质量,同时还能增加美声教学的本土化发展,让美声教学与民族特色相融合,打造出独具特色的中国美声。

一、中国歌剧与美声教学之间的内在联系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腾飞,声乐在我国的发展也进入了新的阶段,近年来我国大量声乐人才在国际舞台上展露头角,这既是对我国声乐事业发展的肯定,同时也激发了社会大众学习声乐的热情。为了进一步强化我国声乐教育,提高我国声乐人才质量,相关院校在对学生进行美声教学的同时还应对学生综合素质给予关注,通过革新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的方式让学生得到多元化的培养,在演唱水平、表现能力等方面得到有效提升。中国歌剧是世界歌剧中的重要分支,其既涵盖了西方歌剧的表现形式、发声技巧,同时也融入了中国本土的民族特色,实现了对西方歌剧的中国化变革。在中国歌剧发展过程中美声演唱方式对中国歌剧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首先,美声唱法的融入让中国歌剧在演唱上层次更加丰富,强化了演唱的穿透力,在整体共鸣的支持下声音更加饱满,让演唱者情感的表达如虎添翼;其次,美声唱法对中国歌剧演唱技法给予了重大启迪,增加了中国歌剧演唱技法的科学性和多样性,呼吸的改变削弱了声音表达上的限制,使得演唱更加的灵活、自如。由此可见中国歌剧的发展与美声演唱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正因为融入了美声演唱才使得中国歌剧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

美声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练习的过程中从多层面、多维度对美声演唱产生认识,规范学生的演唱方式、提升学生的演唱技巧。而中国歌剧因为与美声演唱进行了完美的融合,其更符合美声教学的需要,学生在对中国歌剧进行表演的过程中一方面能够掌握其中与美声演唱相关的各项技法,在发声、呼吸方面进行练习;另一方面学生在对中国歌剧进行表演的过程中还能够通过学习歌剧背景、理解歌剧情节、揣摩人物心理,增加对民族文化、民族音乐的了解,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学生对声乐表演的理解。

二、中國歌剧对美声教学的重要性

1.完善演唱不足,突出本土特色。

中国歌剧在发展过程中对美声唱法进行了学习和借鉴,对传统演唱中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完善与发展,但是与西方歌剧不同中国歌剧本身有着明显的本土特色,民族唱法在中国歌剧中占据重要的位置,因此在实际表演过程中中国歌剧演唱是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结合与互补,相较于美声唱法中吐字上的模糊,刻板的发声状态,民族唱法则更加清晰、灵活,并且更具韵律之美。对于中国观众而言,具有民族特色的声乐唱法与中国观众的音乐审美相一致,在情感上更具感染力。由此可见,在美声教学中引入中国歌剧能够对美声教学进行完善,弥补美声演唱中的不足,让学生在发声、呼吸等方面扬长避短,得到科学、合理的提升。除此之外,在美声教学中引入中国歌剧还能在一定程度上突出本土特色,让美声教学与中国民族特色相融合,实现美声演唱的本土化发展。美声唱法的这种发展有两个方面的意义,首先在美声教学中融入民族特色,能够培养出服务于中国观众的优秀美声歌唱演员,推动美声演唱在中国的普及与发展;其次,中国歌剧根植于中国本土文化,歌剧内容与中国历史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白毛女》、《江姐》这些经典的中国歌剧都有真实的历史背景作为参考,与《卡门》、《武神》这些外国歌剧相比,中国歌剧更便于学生进行理解,学生对这些经典歌剧进行演绎,能够加深其对歌曲情感,人物内心的把握,有益于培养学生演唱情感的把控,人物心理的表达。

2.丰富教学内容,强化学习效果。

歌剧是声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美声演唱与歌剧表演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无论是外国歌剧还是中国歌剧美声都是歌剧的基础。歌剧本身集合了歌唱艺术、舞台艺术、戏剧艺术等多种艺术形式,借助歌剧对学生进行美声演唱的教学能够强化美声教学的综合性,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提升。当前相关院校在进行美声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优化学生的演唱技艺,同时还要帮助学生进行全面发展,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因此在美声教学中大量应用歌剧内容是美声教学的必然选择。西方歌剧在中国经历了本土化的变革,从歌唱方式到舞台表现形式都有所转变,在美声教学中引入中国歌剧既符合教育教学的实际需求,同时还能够对美声教学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丰富。这主要是因为中国歌剧本身风格多元,空间广阔,与西方歌剧相比中国歌剧能够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接触到差异性的演唱风格,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让学生在不断尝试中了解自我,提升自我。并且值得注意的是,与外国歌剧相比,中国歌剧更具创新性不同时期的中国歌剧有着明显的时代特点,从《白毛女》、《江姐》到《苍原》、《木兰诗篇》再到《赌命》、《有爱才有家》,中国歌剧一直处于快速发展之中,在美声教学中引入中国歌剧能够让学生把握中国歌剧的发展脉络,有效树立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具备与时俱进的演唱思想,对于学生今后演唱事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3.推动教学发展,强化教学动力。

中国歌剧与美声教学相互推动,共同进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中国歌剧是美声教学得以不断发展的根本推动力量之一,能够通过自身的不断完善带动美声教学的优化升级。首先,中国歌剧的多元化发展让美声教学有了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而教学上的不断进步也让中国歌剧有了不断发展的可能。回顾中国歌剧与美声教学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到中国歌剧自创立之初就一直依托美声演唱汲取源源不断的养分,而美声教学也在不断革新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对中国歌剧的重视,增加了中国歌剧在美声教学中的比重;其次,中国歌剧的兴起刺激了美声教学的推广和普及。在文革时期我国歌剧事业受到极大打压,美声教学也一度处于停滞状态。而随着改革开放的开始文艺上的百花齐放让中国歌剧重放光彩,同时也增加了对优秀声乐人才的渴求,因此美声教学得以快速发展。为满足中国歌剧事业的需求,我国美声教学积极进行教育教学上的提升,在这一过程中中国歌剧事业的发展成为美声教学的风向标。进入21世纪后我国社会大众对音乐的需求不断提升,中国歌剧也进入了新的高度,多样化的歌剧形式要求美声教学需要在唱法和表演上有所转变,突破传统美声唱法的限制根据中国歌剧的实际要求对美声演唱进行优化改良。并且在表现形式上中国现代歌剧也不再拘泥于传统,其更加强调演唱者在舞台上自我个性的表达,而这也对美声教学给予了启迪,要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个性的挖掘,在保证演唱规范化的同时,保留学生的个人特色,实现美声教学的个性化培养。

4.奠定实践基础,完善教学构架。

从声乐教学整体进行分析,我国当前声乐教学构架还存在明显缺陷,尤其在实践教学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弊端和不足,难以满足日常教学中的实践需求。歌剧作为声乐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绝大多数院校都积极在美声教学中引入了歌剧的相关内容,但是所取得的成绩却与预期存在较大的距离。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没有建立行之有效的实践教学构架,歌剧在美声教学中的应用过于随意没有形成系统化、科学化的歌剧实践教学体系。因此相关院校在对学生进行美声教学的过程中应对歌剧实践教学进行反思,并把握中国歌剧在实践教学中的优势,将中国歌剧纳入实践教学构架之中,通过对中国歌剧的实践学习让学生在演唱、表演等多个方面得到综合性的提升。美声教学实践架构的完善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首先,教师要从整体上对美声教学中的歌剧实践内容进行整合,做好教学上的适配,并重点对中国歌剧实践教学价值进行挖掘,保证定位的准确性和实用性,让学生能够有目的地进行中国歌剧的学习和演唱;其次,基于中国歌剧多元化风格的特性,按照风格的不同对中国歌剧进行分类,并找出适合美声教学应用的选段,在实际教学中针对学生专业及个人表现的不同安排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练习。这样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完善自己演唱技艺上的不足;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找到个人风格,并在不断练习过程中对个人风格进行巩固,实现演唱水平的提升;最后,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对歌剧情节进行演绎,与外国歌剧相比中国歌剧在剧情和心理上更容易进行把握,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将自己的演绎与原版歌剧进行对比,找出自身演唱和表演上的不足,通过歌剧情境模拟提升学生舞台表现力,从侧面弥补美声教学中实践不足的缺陷。

结语

综上所述,中国歌剧在世界歌剧舞台上独树一帜,与美声教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美声教学中注重中国歌剧的应用能够推动美声教学的发展,丰富美声教学内容,弥补实践教学不足。因此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相关声乐院校及教师应转变对中国歌剧的认识,提高对中国歌剧的重视,对中国歌剧和西方歌剧进行合理的安排,从教学全局角度出发,制定与美声教学相适配的歌剧实践教学构架,为培养出优秀的美声人才奠定良好的教学基础。

注释:

李曦.试述美声唱法对中国歌剧演唱艺术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7,12(15):150.

宋璐.對“中国美声”的思考[J].艺术评论,2017,9(4):128-132.

蒋晨.浅论美声唱法中国化[J].大众文艺,2017,7(15):155.

庞佳慧.中国歌剧在美声教学中的重要性[J].艺术科技,2016,9(15):386.

何月.中国歌剧在美声教学中的重要性[J].乐府新声,2012,12(25):171-173.

猜你喜欢

民族特色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读《边疆的重要性》有感
凸显民族特色 余热倾情后生
论维汉熟语的民族特色
民族特色是创意设计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