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恩格斯现实主义中的典型性和真实性

2019-07-26顾晔莎

艺术评鉴 2019年12期
关键词:倾向性典型性真实性

顾晔莎

摘要:本文以现实主义画家杜米埃的画作为例,他是19世纪法国伟大的讽刺画大师,同时他也是对劳动人民表现出最真挚的情感现实主义大师。结合他画中的内容、艺术特色以及内涵,可以清晰直观地表现恩格斯在现实主义中的真实性、典型性、客观性这三点。

关键词:杜米埃   现实主义   真实性   典型性   倾向性

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12-0031-03

19世纪40年代,马恩现实主义已初具模型,它成为马克思恩格斯的文艺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嗣后,它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的现实主义理论,既是对以往的现实主义经典作家的创作经验的科学总结,更是现实的无产阶级文学运动在理论上的升华。到了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对这种新的现实主义理论作了完整的表述。

恩格斯认为文学艺术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镜子。马克思就称艺术是“反映现实的一面鏡子”艺术家以他的艺术作品反映了他生活的社会,读者便可通过艺术作品了解该作品的内涵所产生的时代背景。艺术要反映所处的社会,要真实地有倾向性地反映社会,更要用作品把反映的社会典型的描绘出来。

一、现实社会的典型性

塑造典型人物,是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课题,典型理论是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恩格斯在总结前人的创作经验,吸取前辈的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把现实主义的典型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台阶。

恩格斯在致玛·哈克纳斯的信中,对现实主义坐了初步的定义,根据恩格斯的看法,现实主义的基本规定有两点:(一)细节的真实;(二)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细节的真实是现实主义艺术的基本要求,也是现实主义艺术区别于浪漫主义艺术的基本特点,浪漫主义是根本不在乎细节的真实的。但是,自然主义也重视细节的真实。那么自然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分界线是什么呢?就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是恩格斯最新提出的,值得我们去深究,下面着重分析一下这个命题。

(一)典型形象

首先,关于典型人物。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文艺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否能称之为典型性,是可以从他们自身来看的。一个人物必须具备两点才能称之为典型,必须是典型的代表性与个性融为一体,两者缺一不可。

在现实主义画家杜米埃的画《三等车厢》中,杜米埃用流畅的线条和沉重灰暗的色彩表现出工农阶层乘车时的情景。车厢内人群密布,神态各异,画家抓住旅客和环境的特征进行刻画,深刻真实的体现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首先在人物的选择上,杜米埃选取了生活中工农阶层中的普通人,画中有历经沧桑的老人,怀抱孩子的妇孺,和倚靠着老人睡着的男孩,戴着礼帽的老人等等,这样一幅众生相都是杜米埃经过生活的洗礼,所观察感受到的。画中的人物并不是画家信手拈来,随意选择的,而是经过精挑细选,选出了最具代表性的典型。他们衣着朴素,神态亲和,举止得体,真实的再现了这个阶层应有的面貌,法国下层社会的状态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在另一幅描写社会底层劳苦大众的油画《带孩的洗衣妇》中,依旧将典型人物的描绘发挥到极致。画中为生活奔波的妇女手挎洗衣篮,带着孩子匆匆回家,画家并没有着力刻画人物面部细节,而是将画中人物的奔走的动势表现出来,增强画面运动感,塑造了底层人民为生活奔波,不辞辛苦的典型形象。包括他之后创作的《欧洲最伟大的走钢丝演员》《过去·现在·未来》等都用“梨形头”的形象讽刺国王,创造出了一个经典又典型的形象,在国民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杜米埃创造的类似典型形象多不胜举,无一不是典型性与个性的统一。典型人物除了应具有的代表性、普遍性;还应该具有个性这样的特征。只有两者完美的结合,典型人物才能够表现的更彻底。

(二)典型环境

其次是典型环境。恩格斯曾经对《城市姑娘》进行批评,他认为这里面的环境还不够典型,因为这个具体的环境中没有透露一点时代气息,没有把这个具体环境安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中去描写。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人创造环境,同时环境也创造人。”也就是说,人是自己的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人为他生活于其中的环境所规定,并且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创造历史的活动。这就是马克思关于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般观点,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这个论点便是上述观点在文艺学上的具体体现。

杜米埃作为现实主义画家对于典型环境的刻画也是得心应手。在杜米埃的《三等车厢》中描绘的是工农阶层的普通人,若置身于豪华高档的车厢只会显得格格不入,所以画家描写的是一个简陋拥挤的三等车厢,当劳动人民置身其中,显示出当时政治时局动荡,劳动人民深受其害,捉襟见肘,人民生活苦不堪言,只能勉强度日。在另一幅油画《堂吉诃德像》中,杜米埃成功塑造了堂吉诃德的英雄形象,画中,堂吉诃德手握长矛,身穿盔甲,脚跨白马,顶天立地,画面中所有的细节都被忽略,只剩下许多单纯的色块,如金属般沉重的山坡,大面积的天空和脚下曲折蜿蜒的路,没有过多赘述,寥寥无几的背景刻画,仿佛舞台剧一样直接呈现在观众眼前,身临其境,令人顿生苍凉萧瑟之感,表现出杜米埃对民间英雄的礼赞之情。

二、现实社会的真实性

恩格斯对于现实主义的真实性非常重视,在现实主义艺术中,真实性也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实主义艺术靠它的形象的真实性去吸引人、说服人。

就真实性而言,杜米埃可以说将其表现的炉火纯青,他不仅向我们展现真实,更勇于向我们展现真实。在《立法肚子》中,处于社会顶端的议员们都挺着大肚子,站在立法院的桌子后,等着他人受贿,批评讽刺了了议员们的贪得无厌。油画《三个律师》中,三个道貌岸然的律师在法庭外侃侃而谈,并不在意庭内情况,彼此间心照不宣。这样的讽刺漫画杜米埃一生创作无数,他不加修饰的展示这个残酷并且等级森严的社会。

在现实主义艺术中,作者不直接表现自己的观点不等于作者没有自己的观点,不代表作品没有一定的思想倾向。恩格斯指出,伟大的作家都是有倾向的。我们绝不反对文学倾向本身,我们所反对的只有两点,第一,是反动的倾向;第二,是在现实主义文学中脱离情节,脱离故事直接宣扬思想倾向。第二点就讲到倾向性和真实性的关系。

在杜米埃的作品中都能看出他对社会现象和不同阶级所表现的倾向性。在他的众多讽刺漫画中都能看出他对统治阶级的许多不满,在石版画《七月革命》中,一个曾经为了七月革命流过血的士兵,并没有在七月革命之后得到他想要的美满结果,只能在心灰意冷之余,选择投河自尽这样的极端方式结束生命,脖子上的石块表明他对死的决心,也表达对生活的绝望,对现在政府无能的绝望,对新制度的绝望,这幅画表现了士兵的绝望,反映到画外,同样表现了杜米埃对于新政策的不满,还有对士兵深深地悲哀与同情。在讽刺漫画《一节情节复杂的悲喜剧之主角》中国王路易·菲利普的本质暴露无遗,他披着民主的袍子,内里却是专制君主,他用民主的幌子欺骗着大家,让大家信以为他是真的为人民谋幸福的,但杜米埃却用这幅画让大家看清事实,画中国王头顶王冠,手拿权杖,脚踩《宪章》,讽刺了国王不顾民生,只为权利的争夺,财产的积累,揭露他真正邪恶的目的,并撕下他虚伪的面具,让人民看清他的本来面目。杜米埃这类的讽刺漫画还有许多,画中带有的对于上层阶级的讽刺不满的倾向性让人一目了然。

但是当杜米埃将视角转向人民的时候,他画中讽刺嘲弄的意味就消失殆尽了,无论是《洗衣妇》《三等车厢》还是《洗澡》,都表现了画家对劳动人民辛勤劳动的赞赏和同情,同时也表现了对等级森严,生活差距极大的法国的种种不满,是一个真正关心劳动人民,走进劳动人民生活,真正懂得人民疾苦的“人民的艺术家”。

三、结语

杜米埃是真正的現实主义画家,他不仅只是满足于追求现实主义的技法,他更大程度上是想通过艺术表现揭示真实的社会,前者通过训练很好达到,但后者需要深入民众,了解社会国家发展,并真正关心人民国家生死存亡的艺术家才能做到。

参考文献:

[1][德]弗·梅林.马克思传[M].樊集译,持平校.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3.

[3]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

[4]何郑广.世界名画家全集——杜米埃[M].石家庄: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

[5]唐惠忠.解读独特的“这一个”——“鉴赏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答题要旨[J].课外语文, 2018,(02).

[6]管季.自然主义之“真实感”与新时期的底层写作[J].文艺争鸣,2018,(03).

[7]赵家祥.简论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方法和叙述方法[J].观察与思考,2018,(09).

猜你喜欢

倾向性典型性真实性
Van lier真实性原则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分析我国体育新闻报道中的倾向性文献综述
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组织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思考
论汪曾祺小说的真实性和倾向性
来源国信息和产品类别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
文化适应视角下的中介语倾向性探讨
新课程下小学数学练习设计技巧
雕塑真实性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