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冰凌如花晶莹剔透

2019-07-25钟应举

美术界 2019年7期
关键词:冰凌雪景工笔

我生活的城市边缘有一座山叫小高山,走路就可以登顶。从最高处望去,郁郁葱葱,满眼绿色,城天一屏,就像一幅展开的美丽锦绣。四季轮回,我最喜欢的却是冬天,冬天的小高山、雷公山上的冰凌,那般晶莹、高洁、灵透、静谧,让人在审美遐想的同时勾起无尽的童年回忆。

小时候的冬天,感觉要比现在的冬天冷,一场凌冻常常使屋檐下结出一排排的冰凌,它们形状长短不一,各不相同,却有着相同的冰冷和透明。暖阳下冰凌开始融化,坠落的瞬间洒下一地的晶莹冰块,让人想起城里好吃的冰棒,拾起一块含在嘴里,不但不甜,几丝冰凉已经浸遍身心……在冰冷的冬天里上山砍柴、放牛,路边的冰條会在行走时被折断,落进破旧单薄的解放鞋里,没穿袜子的脚就会冰湿难忍……那时小,总是感到冬季很长和冰挂刺骨的冰冷,更感受不到它晶莹剔透的美。随着后来考入大学,开始了美术创作,对自然美有了新的认知,童年的山村生活就成了我艺术创作的宝贵财富。

冰凌挂满在小高山的各种植物和树枝上,远远望去满山的玉树琼花,一束束、一条条,束束相连,条条衔接,它们折射着阳光,更显得玲珑剔透,却没有笔墨勾勒的痕迹,像被小草、枝条串成的珠链,巧夺天工。这不是雪的意境,是湿气遇强冷凝结而成的冰花,有些还包裹着鲜艳的红籽果而美丽至极。当冬日暖阳照耀时,晶莹的冰凌慢慢化作水滴,从一条冰凌枝尖滴落到下一个枝条上……最后浸润在土壤里。大自然创造了神奇的冰凌深深地吸引了我。

冰凌,没有雪的缠绵,也不似露的柔润,它遇寒成冰,是凝固的水。在冬天里像迎接太阳盛开的冰花,为小草、枝条穿上晶莹的水晶衣,那些包裹着的红籽果和叶片更加美丽生动,小时候难以忍受的冰竟然是这么美,美的让人激动。

当我走近冰凌,欣赏冰凌,用速写和相机记录着千姿百态的美时,这些如花的冰凌,难道只当照片欣赏?我的绘画创作欲望由然而发,童年的冰凌记忆仿佛跃然纸上,这让我兴奋不已。但进行实际创作却让我彻夜难眠,怎么画啊?曾经在中国画人物、山水、花鸟创作上投入大量精力的我一时间不知用什么技法表现冰凌,题材很是新颖,如何从构图、技法、审美意境上将这大自然的杰作呈现呢?

冰凌绘画注定是一个生僻难题,溯源唐宋至今,竟没有画家为之涉足,阅读中国画的发展历程,在烟云腾迁,古木逶迤之后,想寻找那种有幽幽寒意,直沁心脾的“冰”的作品,找到的却是李成的《江山雪眺》,王维的二十余幅雪景山水,是中国画史上第一个将雪景作为主要表现对象的画家。范宽的《群峰雪霁图》《雪山萧寺图》《雪景寒林图》也都是雪景中的荒寒韵味,他们画的都是雪,不是冰。南宋画院画家马远、夏圭、马麟等是画寒林雪景的高手,以至后来元世家清四王等诸君均形成了中国画独有的荒寒境界。这类荒寒感的雪景作品在中国画中应该不是个别人的爱好,而是普遍的美学追求;不是某些画家独特的趣味,而是构成中国画的基本特点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再翻阅近现代画家的作品,也没有找到专门画冰的。欣赏过用特殊技法表现的冰雪,我认为是写意大效果,达不到我心目中那种层次丰富、穿插有序、层层渲染、晶莹透明的工笔韵致。通过不断地摸索和实践,我初创的一批冰凌作品始见曙光。在前无古人的探索路上,慢慢找到了属于我的艺术语言。欣赏近年创作的冰凌花鸟画作品,开始有清新、高洁、透明、静谧的时尚之美,令观者耳目一新。这批画作遵从中国传统的工笔画技法,呈现出崭新的画面意境,是以中国水墨酿造出的超级写实佳构,是生机勃勃、清澈透明的东方绘画情韵,是生命之美的礼赞。这些冰凌花鸟画作品亦有着开创性突破,是我追求工笔精神,强调画面艺术语言的主观因素,使冬之冰凌犹如玉树琼花,束束相连,条条衔接,让它们呼唤着春天,折射着阳光,显得玲珑剔透,巧夺天工。画作大多选用深色背景,远观对比强烈、层次清晰而灵动,极富视觉冲击力;细看笔墨精致,层层渲染,透明中见质感,静谧中透情趣,让人们感受到传统工笔的无穷魅力。

艺术创作是神圣的,又是枯燥的,“创作”意味着去创造一种新的艺术呈现。“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现代工笔画的创作素材来自于生活,取自于客观世界,而创作理念却是源自于画家本人对客观世界的感悟,取决于个人的修养和情思;创作过程则是画家对于立意、构图、色彩、意境、格调的认知和驾驭能力的考验。实践证明,笔法、墨韵、色彩和制作技法的有机结合,互为作用,才能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面对我确立的新题材,在反复的工笔技法实践中,这批探索性的作品不断参加各级展览,随着大幅冰凌作品《惠风拂玉》入选第十二届全国美展,我的冰凌花鸟画探索将进入一个更为宽泛的艺术创作天地,并在中国绘画艺术的精神本质中探索创新,在笔墨语言、自然情趣和人文精神中寻找天清地宁的绘画方式,符合传统中国画的意境和美学追求。在《冰凌如花》《那时花开》《春之呢喃》《金泉湖畔》《岁月如歌》《回望家园》等作品中,我力求画出冰凌的自然和透明神韵,强化了冰凌花鸟画这一题材的艺术语言和内涵寓意。冰凌本自寒,我想,中国画的荒寒境界不仅体现在这些独特题材的创造中,也同时作为一种新的审美风格贯穿于中国画的创作中,使作品带有冷的韵味、寒的格调、冰的风姿、水的透明。童年的经历让我明白,荒寒境界,是一片清净如玉的世界。冰清玉洁和晶莹剔透给人一片宁静的天地,能将人们带入悠远清澄的世界中,荡涤心灵,使心如冰壶般清彻,从而归于浩然明泽之宇宙,追寻属于自己的艺术家园。

简历

先后毕业于凯里师专和贵州师范大学。现为凯里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研究生导师。曾赴美国夏威夷,法国巴黎、第戎,瑞士,意大利米兰、威尼斯、佛罗伦萨、罗马等地进行美术写生和举办展览。现为香港画院研究员、贵州省工笔画学会理事、贵州省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工笔重彩画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多次入选全国性美术展览并获奖。

作品发表于《美术》《美术界》《中国画家》《东方美术》《中国画清赏》《收藏》《艺术与收藏》《鉴赏收藏》《水墨鉴藏》《美术报》《中国书画报》《神州书画报》等报刊,并被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厦门美术馆、成功美术馆等艺术机构和个人收藏。

出版有《钟应举山水画集》《钟应举工笔画精品集》《惠风拂玉——钟应举画冰》《唯美新视界——钟应举工笔花鸟画精品集》。

猜你喜欢

冰凌雪景工笔
工笔国画一夏荷,牡丹
工笔花鸟画
寻找中国最美雪景
《大坂山雪景》《高原平湖》
李文慧作品
冰凌花
首届“工笔新经典”全国名家邀请展作品选登
山中雪后
冰凌
雪夜遇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