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歌之乡 寻“知音”“有声有色”再现“高山流水”

2019-07-24李丽通讯员肖伟

中华建设 2019年3期
关键词:展园高山流水知音

本刊记者 李丽 通讯员 肖伟

展园入口

武汉---高山流水之地

南宁---中国民歌之乡

当高山流水之地与民歌之乡遇见

2018年底南宁园博会开幕,武汉园开园。在东盟的门户之处、中国民歌之乡展现武汉园林心情激动,在这2500平米一爿方园中。展园没有展示高大的园林的牌楼构筑,更多的展示的是园林与音乐、与自然山水融合,及一份追寻美丽乐土的追寻之境。

立意之初,便提出不只是观赏园林,也要听见园林,听见武汉的多维度体验式园林。

选取知音文化为引,以“高山流水遇知音”为主题,将音乐乐理与园林手段相结合,奏一曲高山流水的天然乐章。体现楚人尚乐好舞、楚文化中乐山乐水的自然情怀。

展园入口白墙低调纯粹,文字点题,初闻琴乐,寻音让人追寻其中,不见琴乐发声之源,沿路寻入竹林夹道中,伴随着琴声,空间狭长,隐约听闻隐隐作响的滴水自然之声。

步道的一旁是由竹筒砌成的竹墙,流水从竹筒流过,回廊墙上的中空之处,光影之下,悬挂着楚人偏爱的编钟,轻敲钟体便可听到洪亮清脆的铜钟之声。

高山流水

峰回路转,别有洞天,“哗哗”流水声越来越大,步出夹道,“高山流水”景观和盘托出。在茂林修竹的掩映下,坡上的流水顺着石头铺设的溪道逐级奔流而下,形成一挂挂小瀑布。

就在琴声、水声萦绕之际,园林中四处有雾气升腾,亭台楼榭都隐没在雾气中,顿时宛若仙境。

水畔的聆琴榭。聆琴榭着重展示武汉古琴与知音文化,设置古琴,游人可临水榭乘兴漫弹。静待游人共赏楚声琴韵。

山水亭榭

武汉园虽小,采用框景、障景、抑景、借景、对景、漏景、夹景、添景等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来营造丰富多变的景观空间,达到步移景异,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通过水声、鸟声、风声、砾石沙沙声等自然之声,琴声、坛声、编钟声、风铃乐等器乐之声,以及武汉知音文化呼应南宁民歌艺术的文化之声,共谱一曲城市与自然生态和谐发展乐章。

肖伟

风景园林设计师高级工程师

现就职于武汉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03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环境艺术专业,在近20年的设计工作中,主持设计多项重大项目,园林设计院骨干,深入项目一线,长期从事的设计项目的管理和设计工作,有着丰富实践经验。负责项目近百项,主要涉及可研、规划、景观三大主要工作领域,涵盖大型全国性园林博览会性质项目(如第十届中国(武汉)园林博览会总体规划)可研项目(第十届中国(武汉)国际园林博览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编号:武咨-2013-31-0153)大型城市公园(如三亚海棠湾滨海公园、深圳光明新区中央公园、乌鲁木齐红山公园、光谷中心城新月溪公园、武汉海绵公园、鄂州樊口区域综合环境)、城市开放空间(如如天河机场三期景观规划、武汉火车站、武汉市民之家)、城市市政绿地(东西湖临空港大道景观、武汉大道综合整治、武汉大学“汉林”景观、放鹰台滨湖游园)

猜你喜欢

展园高山流水知音
知音
高山流水·松林里的红色石屋
“花开中国梦”
周菡菡 韦覃作品
基于地域文化条件下的城市展园景观设计
晏殊的忘年知音
海绵城市理念在展园施工中的应用
高山流水
高山流水
火风与霍尊:是父子,更是知音